缩略图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次作业设计

作者

肖惠方

上思县实验小学 广西 防城港 535599

摘要:双减政策的提出主要是为了缓解学生学习时的压力,减轻课余负担,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重要的支持。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迎合时代发展趋势,更加精心地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任务,并且还需要以提高作业质量为主,有序地为学生进行作业的指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做作业时减轻学习的压力,配合教师的引导,真正地把握课堂学习的重点内容,从而使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能够有所保证。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数学;家庭作业

教师在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时,需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还需要预测学生在做作业时常见的问题,精心地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任务,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时有所收获。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助于让学生能感受到做作业的快乐,逐渐地消除对作业的恐慌情绪,保证学生作业效率的提升。

1 以生为本原则的利用

不同学生在以往学习时对数学的认知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这就使得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班级教学中,教师需要落实层次性的作业布置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时遇到的困惑进行有效的布置,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作业布置原则,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做作业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水平,展现作业布置的优势[1]。

例如在为学生布置五年级上册“找规律”时,教师要通过学生以往的学习成绩和课堂中的表现划分为不同的做作业小组,学习基础较强的同学为高层次,学习能力一般的同学为中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以这一思路入手来进行作业的布置,使不同学生能够在做作业过程中有所收获。在对高层次的学生进行作业布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和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之后,以某一个例题为主试着说一下找规律的方法以及对自身的学习启示,录制出某一个小视频来让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能够在做作业中有所锻炼。对中等学生进行作业布置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或者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性的创编对应的题目来完成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基础知识。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在为学生进行作业布置时,教师要让学生将重点放在找规律方法的总结上,学生既可以通过查询网络和阅读书籍的方式进行学习,还可以和高层次学生开展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通过层次性的作业布置使不同阶段学生能够有所锻炼。当低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朝着更高层次的方向而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全新的发展,也有助于使能够在做作业中感受到教师作业布置的新颖性,激发学生做作业的欲望。

2 趣味性作业的扩展

在学生以往完成数学作业时,机械化特征较为明显,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作业的练习,教师要将趣味性因素和多样化因素融入其中,遵循作业布置原则,逐渐地消除学生对做作业的抵触情绪,真正地在做作业中加深对智能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在作业中能够有所收获,真正的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2]。

例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解五年级上册“统计”,教师可以构建多样化的作业布置形式,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最为感兴趣的内容来选择相关的统计作业任务来进行日常的练习,之后深入到生活中进行信息的统计之后,再绘制出自己比较熟练的统计图。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信息整合的方式将这部分知识进行完整的罗列。不同学生设计的思维导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教师要充分地鼓励学生将自身的想法融入到思维导图中,以此来提高学生当前的作业完成效果。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来进行统计形式的设计,多方位地锻炼学生当前的活跃思维。这样一来可以减轻学生在做作业时的负担,在生动的作业中吸收丰富的知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做作业本身的乐趣,以开放的思维来完成其中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具备灵活性的作业布置原则,构建多样化的作业布置内容。

3 生活化作业的引导

小学数学和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非常的紧密,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分层次作业时,可以将生活案例融入其中,逐渐的扩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使每个学生能够在分层次作业中有所收获,进一步地掌握丰富的学习技巧,使整体教育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证。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生活化作业布置的重视程度,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保障[3]。

例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解五年级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比如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完成这一部分作业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法则,熟练的进行基础计算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印象。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同学教师要让学生以加法和减法为主要的基础,试着做一下有关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打草稿的方式记录自身的整个做作业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总结一下小数和减法的解题技巧,让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探究,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知识印象,实现学生学习思维的有效扩展。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教师要进行科学的评价,及时的发现不同层次学生在做作业时存在问题之后,通过查漏补缺,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使每个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把握这部分的重点知识,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为了迎合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时,需要积极地吸收双减政策的精髓,精简作业内容,将趣味性因素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够逐渐地转变对作业的认知,将机械化的作业完成过程转变为灵活而开放地做作业过程,和课堂知识相互的匹配,凸显现代化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2021(8):29-34.

[2] 陈幼玲.强化整体认知提升思维水平——”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11):88-91.

[3] 郑元云.“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4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