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
薄涛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产业升级转型,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工匠精神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理念,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作用愈发凸显。本文主要对新时代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校园文化;路径
一、强化精神引领,构建工匠文化氛围
强化精神引领,构建工匠文化氛围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如举办工匠精神专题讲座、技能大赛以及优秀校友事迹分享会等,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这些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行业精英、了解前沿技术和先进理念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的热爱和对卓越品质的追求。与此同时,将工匠精神正式纳入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选修课或必修课,也是深化工匠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1]。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关于工匠精神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即对工作的热爱、对质量的执着、对创新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能够自觉践行工匠精神,成为既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又拥有高尚职业操守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氛围营造,对于塑造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产教融合,搭建实践平台
深化产教融合,搭建实践平台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接近真实生产环境的学习场所,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行业实际需求。在这样的实训基地中,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先进的设备,参与到具体的产品研发和生产流程中去,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技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即对工艺的精益求精、对质量的严格把控以及对创新的持续追求。此外,推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在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定期进入企业进行轮岗实习,亲身体验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而顶岗实习则能让学生在毕业前就获得较为完整的企业工作经验,提前适应职场环境。这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把握最新技术趋势,还能显著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为其顺利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2]。
三、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示范作用是高职院校推进工匠精神教育的重要保障。首先,应引导全体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他们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熟悉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还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将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3]。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技能培训及访问学者项目等方式,为他们提供持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确保每位教师都能成为学生学习工匠精神的典范。其次,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教师可以通过承担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等形式,展示自己在科学研究上的执着追求和严谨态度,同时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社区服务和技术咨询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工匠精神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实用性,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勇于尝试,逐步培养起对专业知识的深厚兴趣和对工匠精神的高度认同。
四、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全面发展
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全面发展是高职院校深化工匠精神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意味着评价标准需要更加丰富多样,不仅包括传统的笔试和实操测试,还应涵盖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例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团队项目和社会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评估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在与他人合作和沟通协调方面的表现。这样不仅可以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还能有效引导学生注重全面发展,培养其成为既有扎实专业基础又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同时,通过设立奖学金、优秀毕业生评选等活动,表彰那些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展现出工匠精神的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奖学金制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技能竞赛获奖情况、社会实践活动表现等多个维度综合评定,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更强调精神鼓励,如颁发荣誉证书、提供实习推荐信等,以此来肯定学生在追求卓越过程中的努力和成就。优秀毕业生评选则可以作为一个年度性的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组成评审团,从众多候选人中选出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学生,通过公开表彰的形式,不仅为获奖者本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形象,也为其他同学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这些激励措施能够有效营造出一种崇尚技能、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每一位学生都以工匠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自我,为将来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总之,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弘扬对于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通过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可以激励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有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贡献力量。未来,期待更多高职院校能够积极探索实践,共同谱写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张磊.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时代价值[J].才智,2023,(23):9-11.
[2]高长江,刘任熊.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高职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5):115-118.
[3]张玉红,成军,黄少华.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大学,2021,(26):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