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视域下事业单位政工管理效能提升研究
田红
湘西自治州动物卫生防疫工作站 湖南省 416000
摘要: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效能的重要动力,政工管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其转型尤为关键。本文分析当前政工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数字技术在数据整合、流程优化、平台建设和人才保障等方面的应用路径。研究认为,数字化不仅提升了政工管理的效率与精准度,也推动其从经验导向向数据驱动转变。事业单位应顺应趋势,推动政工管理智能化、系统化发展,助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事业单位;政工管理;信息技术;管理效能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社会治理结构,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主体,其政工管理需紧跟时代步伐。当前政工工作仍存在方式滞后、机制不畅等问题,影响管理效能。随着“数字中国”等战略深入推进,政工管理迎来数字赋能新机遇。本文聚焦政工数字化转型,分析现实困境,探索技术融合路径,旨在为提升政工效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一、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事业单位政工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
当前,随着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事业单位政工管理步入加速变革阶段,但仍面临诸多深层问题。一是信息化水平滞后,仍依赖纸质材料与人工操作,数据分散、更新缓慢,难以动态掌握职工思想状况。二是缺乏统一平台,政工与人事、组织、纪检等系统未实现互通,资源整合与协同效率低。三是政工队伍数字素养不足,技术应用能力薄弱,难以推动工作创新与机制优化。四是考核机制缺乏量化标准,激励效果有限,政工内容与职工实际脱节,互动性与吸引力不足,影响思想引领力。在数字化浪潮推动下,政工管理若不能及时转型,可能被边缘化,削弱其政治与组织功能。因此,需从顶层设计着手,系统重构政工管理机制,推动其与数字化深度融合。
二、数字技术赋能政工管理的理论支撑与路径逻辑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更新,更是管理理念、组织结构、制度机制和人员素质的系统性重构。在政工管理中,其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嵌入,整合信息资源、优化流程、提升决策能力,实现整体效能跃升。从理论层面看,数字化转型融合了信息系统理论与组织变革理论,既依赖技术实现精准感知与动态响应,也需制度与文化支撑以提升组织适应力。政工工作“以人为本”,数字化转型既要体现技术理性,也要坚持政治导向。技术上,可利用云平台构建数据中台,实现思想动态监测、行为分析、情绪识别等,增强预警与干预能力;通过大数据优化考评机制,实现考核指标量化、过程可溯、结果可用;借助人工智能开展内容推送、问卷调查与在线互动,提高政工工作实效与参与度。制度上,应推动信息标准建设,建立“党委领导、组织统筹、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完善数字化绩效评价体系,形成数据驱动、闭环反馈的管理模式。文化上,要提升政工队伍的数字素养,强化“用数思政”的能力,并通过数据可视化与平台互动增强政工内容的亲和力与影响力,推动技术与政治价值的深度融合。
三、事业单位政工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与应用模式
在实践层面,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开始政工管理数字化的有益探索,形成了多样化的应用模式。一是以“智慧党建平台”为核心的组织动员模式,通过统一入口整合党员管理、党组织建设、主题教育等模块,实现党建工作在线化、流程化、全景化管理,提升组织动员效率与党员教育实效。二是以“思想动态监测系统”为核心的舆情感知模式,通过整合网络日志、行为轨迹、情绪文本等数据资源,运用自然语言处理与情感分析技术,对干部职工的思想倾向进行动态预警和定向引导,增强政工管理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三是以“智能服务终端”为载体的服务融合模式,通过政工微信小程序、掌上办公平台等方式推送思想教育资源、开展心理疏导服务、进行在线互动反馈,实现政工服务从“被动灌输”到“主动参与”的转型。四是以“数据画像与精准评估”为抓手的考核优化模式,构建基于日常行为轨迹与政工参与度的数据模型,对干部的政治表现、组织观念、纪律意识进行多维度评估,增强评价的客观性与导向性。这些模式的共同特征在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下灌输式、资料汇编式政工方式,而是通过“技术+思想”的方式,真正实现了政工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由碎片向系统、由经验向数据的深层次跃迁。
四、推动事业单位政工管理效能提升的策略路径与机制重构
提升事业单位政工管理效能,需从战略层面系统布局、重构机制。首先,应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政工数字化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目标、路径与配套政策,推动标准统一、分类推进、协同建设。其次,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组织管理、思想教育、干部档案等系统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构建全过程数据治理体系。第三,推动数字技术与政工业务深度融合,同步优化制度流程,防止“新瓶装旧酒”。第四,加强政工队伍数字素养培训,建立技能认证机制,打造“政治素质强、技术能力优”的复合型队伍。第五,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引入数据指标和行为分析,建立科学、可量化的评价体系,强化激励与反馈作用。同时,应推动群团组织与职工广泛参与,构建协同互动的“大政工”格局,形成共建共享的管理生态。
五、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政工生态体系
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战略必然的今天,事业单位政工管理应由“应对式转型”走向“主动型重构”,形成一个内生增长、外延扩展、机制自洽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体系。一方面,要推动数字化政工管理与党建、业务、绩效、服务等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思想引领+业务融合”的全局统筹。另一方面,要构建数据驱动下的“政工生态闭环”,通过动态数据感知、实时行为反馈、智能内容推送、持续绩效评估,构成“感知—响应—修正—激励”的正向循环。同时,还应注重制度创新与技术治理的协同推进,构建以“数治”为核心的规范治理体系,确保数字技术在政工管理中发挥正向引导而非异化作用。此外,要注重数字伦理建设与数据安全保障,规范职工信息采集使用范围,防范“技术侵权”“数据滥用”等风险,筑牢政工数字治理的伦理底线。最终,事业单位将形成一个以思想为引领、技术为支撑、制度为保障、服务为导向、参与为基础的全新政工生态,实现从“管人”向“育人”、从“管理”向“治理”的深刻跃迁。
结论:
数字化转型是提升事业单位政工管理效能的重要路径。本文分析了政工管理现状与问题,探讨了数字技术赋能的理论与实践策略,指出数字化有助于增强管理效能与思想引领力。未来应推动技术与业务融合,完善制度保障,构建高效智能的政工管理体系,助力事业单位治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韩云帆.企业档案利用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策略探索[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4,(35):194-196.
[2]唐晨.数字化转型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24,(24):19-21.
[3]侯雪婷,段明会,蒋亚斌.组织变革理论视域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3,39(04):29-37.DOI:10.14104/j.cnki.1006-2076.2023.0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