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职后进生管理策略
童思琼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管理者,学生是班级的真正的建设者。班级中的每位学生的思想状态、行为将对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简单的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必须时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了解学生各方面的信息,以便及时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和谐的班风、学风,有的放矢的控制班级中不良思想、行为对班级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班主任 后进生 教育观念
我们通常把班级中品德和学业两方面表现都比较差的学生称之为“后进生”。相比之下,这些学生对班级的“影响力”决不亚于“优秀生”,他们对建设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等都十分不利。而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者如何教育好这些后进生尤为重要。这里,我就后进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教育策略等方面,浅谈我工作中的一点教育体会。
一、精准剖析中职后进生“后进”的典型成因,避免管理“盲目施策”
管理后进生的前提,是理解其 “后进” 的根源。中职后进生的问题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家庭、学校、个人、社会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需针对性分析:
1. 学习层面:“基础薄弱 + 目标模糊”,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基础断层:多数中职后进生在初中阶段已存在文化课基础薄弱问题(如数学公式记不住、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弱),进入中职后面对专业理论学习(如 “机械基础”“会计基础”),容易因 “听不懂、学不会” 产生挫败感,进而放弃学习;
目标缺失:部分学生选择中职是 “被动选择”(如中考失利后无奈进入中职),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不清楚 “学技能能做什么”“未来能从事什么工作”,导致学习缺乏方向感,上课走神、逃课、应付作业成为常态;
方式不当:中职学习侧重 “理论 + 实训”,但部分后进生仍沿用初中 “死记硬背” 的学习方法,无法适应实训课的 “动手操作” 要求(如电工实训中不会连接线路、护理实训中操作不规范),多次失败后逐渐失去学习信心。
2. 行为层面:“规则意识弱 + 情绪管理差”,易引发纪律问题
家庭影响:部分后进生成长于 “放养式” 或 “严苛式” 家庭 —前者缺乏家长的规则引导,学生习惯自由散漫,不遵守课堂与实训秩序;后者长期处于家长的批评指责中,易产生逆反心理,通过 “违反纪律”(如上课玩手机、顶撞教师)对抗权威;
同伴影响:中职学生社交需求强烈,若身边有 “厌学、违纪” 的同伴,易受群体氛围影响,跟风参与 “逃课去网吧”“实训课偷懒” 等行为,认为 “不遵守规则才合群”;
情绪失控:中职生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大,部分后进生因 “学习压力”“家庭矛盾” 等问题,容易将负面情绪发泄在行为上(如与同学因小事争吵、故意破坏实训工具),且缺乏自我调节能力。
3. 心理层面:“自卑敏感 + 自我否定”,形成负面自我认知
标签效应:长期以来,后进生在学校、家庭中常被贴上 “成绩差”“不听话” 的标签,逐渐形成 “我就是个差生” 的自我否定认知,不愿主动参与学习与班级活动,害怕 “做错被嘲笑”;
缺乏认可:多数后进生在学习上难以获得成就感,在班级中也较少被关注,导致其渴望通过 “特殊行为”(如搞怪、违纪)吸引他人注意,却进一步强化了 “后进生” 的负面形象;
职业焦虑:部分学生担心 “中职学历低、技能差,未来找不到好工作”,陷入 “学了也没用” 的焦虑中,进而放弃努力,形成 “焦虑 - 放弃 - 更焦虑” 的恶性循环。
二、后进生教育转化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真爱学生
若要搞好大面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工作态度,真爱全体学生,树立每个“后进生”都能成才的观念。教师在思想和言行上要慎重对待每一位学生,切不可因为学生基础太差或素质较低而歧视他们,也不能因为他做了错事就认为他们是无可救药。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允许学生犯一些错误,犯了错误不应一味的指责批评,而应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沟通,多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想想,本着理解的原则,摸清其犯错误的原因和动机。课余时间经常保持与学生同家长联系,采用通电话、网络等形式,更深层次的了解每个学生小学、初中的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变化过程、成长经历等等,这就是为转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坚持充分与学生接触,与学生交朋友,充分了解学生,真心地为学生的进步而高兴,为学生的遭遇而难过,为学生的过错而痛心,为学生的不上进而生气。但不管如何4,我对我的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相信他们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坚持不懈,狠抓入学教育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说明了良好开始的重要性。所以,班级管理应把搞好入学教育作为转化“后进生”的第一要事来抓。
首先,新生入学时,每天与学生一起军训,陪伴学生,听其言,观其行,观察其上课、下课及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并且与他们倾心交流获得丰富而真实的材料,在交流与沟通中增强信任,在信任中加深了解,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其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我接手的班集体,学生普遍习惯和行为习惯差,如说脏话、吸烟、旷课上网打游戏等。学生每次参加义务劳动时,我不是在旁边做指挥员,而是身体力行的去做战斗员;在开班会或上课时,我会最先到达教室;在生活上,我做到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我会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入手,教他们如何看书、听课、做作业,同时把各科任教师的学科要求反馈给他们,在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设沟通桥梁,要求掌握各学科学习特点与方法,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三)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用其所长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宝藏,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都有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即使是在后进生身上,也有某方面的特长和优点。因此面对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知识水平、不同个性的后进生,我们必须全面研究他们的优缺点和长短处,因材施教,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展示舞台,让他们解决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班级工作,发挥各自所长,从而做到人尽其才,每个人都能为班级增光添彩。比如,从后进生中发掘在音乐、美术、体育、制作等方面有特长的同学,给他们提供展示舞台,分别让他们参与班级板报宣传、小科技发明创造和其他兴趣小组活动,给他们创造和提供为班级做贡献的机会,同时有机会领略成功喜悦和成就感。
(四)因人制宜,对症“施”教
根据后进生不同的行为和心理特点,要灵活地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育转化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例如,对于聪明灵活但又贪玩好动的“顽皮型”后进生,应以疏导、迁移的方法,把他们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对于偏激固执刚愎自负型的后进生,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正确地看待自己,从而引导他们从偏激的死角里走出来;对自暴自弃、看不起自己、缺乏自信的自卑型后进生,要帮助他们树立理想和自信心,敢作敢当,不断向他人学习和比较,并逐步消除其自卑心理,形成自强自信的健康心理品质。
总而言之,班主任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道德教育的园丁,面对复杂艰巨的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定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遵循教育规律,讲究科学的育人方法,因材施教,精雕细琢,用自己的学识、智慧、品德、爱心去照亮每位学生的成长路程
参考文献:
【1】浅析中职学校班级建设的有效策略. 支丽雅.新教育,2023(23)
【2】班级管理中的家校协同策略探寻. 杜佳.江苏教育,2024(16)
【3】晚开的花儿也很香——浅谈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戴春亚.新课程学习(上),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