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现代农业中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措施

作者

黄俊佳

120222197902162921

摘要:本文聚焦现代农业中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措施,通过分析当前推广现状与问题,构建了包含政府主导、市场驱动及多元主体协同的推广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完善政策扶持与激励、强化示范引领、推动信息化与智能化推广等具体措施,并从资金、人才、法律法规三方面阐述保障措施。

关键词: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推广措施

引言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技术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实现农业规模化与集约化经营的关键支撑。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阶段,对先进农业机械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农业机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阻碍,如区域发展不均衡、农民接受度低等,制约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一、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构建​

1.1政府主导的推广体系​

政府主导的推广体系是农业机械技术普及的核心支撑,其作用体现在政策引导、资源统筹与公共服务供给三个层面。在政策层面,政府通过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技术推广的重点领域和阶段目标,为基层推广工作提供方向指引。资源统筹方面,政府依托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建立自上而下的推广网络,从省级农机推广总站到乡镇农机站,形成覆盖城乡的服务链条,确保技术信息能直达田间地头。​

1.2市场驱动的推广机制​

市场驱动的推广机制以需求为导向,依托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活力实现技术扩散。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通过研发适销对路的农机产品,结合销售网络开展技术推广,如在销售过程中提供操作培训、售后维修等增值服务,将产品推广与技术服务深度融合。农机合作社则凭借组织化优势,成为连接企业与农户的桥梁,通过集中采购、共享使用等模式降低单个农户的技术使用门槛,同时通过规模化作业展示农机技术的经济效益,形成示范效应。市场机制的灵活性体现在能快速响应农户需求变化,例如针对经济作物种植户的个性化需求,企业可定制小型化、多功能农机具,合作社则提供针对性的代耕代种服务,使技术推广更贴合实际生产场景。​

1.3多元主体协同推广模式​

多元主体协同推广模式通过整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农民等多方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推广合力。政府负责搭建协同平台,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各方参与,例如设立协同推广专项资金,对校企合作的技术推广项目给予补贴。科研机构发挥技术优势,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适合田间操作的实用技术,联合企业进行中试和产业化,同时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农民作为最终使用者,通过参与技术试验、反馈使用体验,成为推广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其实际需求可直接影响技术改进方向。

二、现代农业中农业机械技术的具体推广措施​

2.1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

培训应结合农户所掌握的技术状况和特点,组织对中、老年农户开展培训与指导,在田间地头现场讲解和演示农机具操作技巧、常见机械故障维修技能等;对青年农民和农民合作社领头人应采取一节深一节浅的原则,涉及的内容可以再深入一点,例如农机具的保养原理,自动化农机设备的程序编排等。培训方式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农闲时节集中组织培训,农忙时节,上门跟踪,开到田间地头,解决问题。

2.2完善政策扶持与激励​

必须在掌握当地各种主体诉求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较强、分级较细的激励政策。在购机过程中,可基于农机种类以及农户的实际收入情况进行分类补贴,对于大型智能化机械与环保型机械可进行资金补贴的比例高一些,降低农户的初始成本;对弱势农户、新型农户可以发放免息贷款或分期贷款,降低资金成本。对参与作业过程的农户可以发放部分奖励,给予他们在作业过程使用的新技术能对成本进行削减和效益提升的现金报酬或者化肥农药补贴,对从事跨地区作业的农机化作业队可发放车辆运行燃油补贴等。

2.3强化示范引领作用​

示范带动,在当地具有较好基础条件的村居或合作社建立高标准示范作业基地,进行新型农机的作业演示、作业成效等作业流程的示范性集中展示,如无人机植保作业示范、农机无人驾驶种植试验现场展示等让广大农户眼前一亮、亲身经历等。建立示范带,将连片的若干个示范基地串联展示,将集中连片的相邻周边农户分批次参观观摩,通过对比传统耕作方式与机械化作业效率形成示范带动;培育示范户,在当地具有接受力、影响力农户作为新型农机技术应用示范户,试用免费作业机会,以示范户对周边农户辐射带动的形式,发挥更大示范作用。示范过程中要注重“交互式”体验,在集中示范作业展示的同时,请相关技术人员解答农机操作应用相关问题,鼓励农户亲自操控、示范体验农机,以增加农户对新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2.4推动信息化与智能化推广​

推进信息化与智能化推广。打造便民高效服务平台,形成最后一公里技术推广通道。研制面向农民的手机APP软件,汇集农机技术、技术操作视频、农机故障诊断手册等资源,通过语音查询、离线下载的方式满足农民随时学习的要求。通过大数据对农民的需求进行预测,按照当地作物类型和土地地形有针对性地向当地农户推介适用于其生产条件的农机类型和技术模式,可推荐其使用,实现分类推荐。开辟线上咨询专家问诊通道,农民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直播的方式将农机的操作流程和作业难题展示在线上咨询专家,为其快速地解答相关技术问题。可运用短视频技术制作农机操作培训视频、技术比较试验等素材,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向青年农民科普有关技术知识,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取其关注。推进互联网和农机的深度结合,推行配备有定位、监测装置的智能化农机,利用平台终端实时地搜集农机在工作中的数据,从而为农民提出针对性较强的生产意见,使技术推广和农民生产成为一体化服务。

三、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

3.1资金保障​

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是推广工作的基础支撑。政府需将农机技术推广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基础性推广服务的稳定资金来源,重点支持偏远地区和弱势农户的技术普及。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通过设立农机技术推广基金、鼓励企业捐赠等方式拓宽资金渠道,为新型农机研发与示范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建立资金使用动态监管机制,确保资金精准投向技术培训、设备补贴等关键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探索金融支持模式,联合银行推出低息贷款,为农户购置农机提供信贷支持,缓解资金压力,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资金保障体系。​

3.2人才保障​

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是提升推广效能的核心。建立分层培养体系,针对基层推广人员开展定期轮训,强化农机操作、技术指导等实用技能,提升服务能力;与农业院校合作开设定向培养项目,输送既懂技术又熟悉农村情况的专业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提高基层推广人员待遇、设立技术推广奖励基金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鼓励科研人员深入一线,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让技术专家直接参与推广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服务能力,形成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推广人才梯队。​

结语

本文提出的多元协同推广体系及技术培训、政策激励等措施,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提供了系统方案,可有效破解当前推广瓶颈,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研究对不同区域差异化推广的细化不足。未来可结合各地农业特点优化措施,深化数字技术与推广融合,探索更精准高效的推广路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玉丽.新形势下农业机械新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推广应用研究[J].青海农技推广,2024,(03):60-62.

[2]陈玲玲.现代农业中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作用分析[J].河北农机,2023,(07):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