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传统文化在高中服装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

张世妹 李岩 王丽敏 毕惠丽 刘靖纯

大连市普通高中创新实践学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未来的希望,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变得尤为重要。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指导下,把二十大提出的“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贯彻到高中服装课程中,研究探索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在高中服装课程中的应用,提出新的高中服装课程的教学理论,实现传统文化在高中服装课程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发展现状,设计开发多种类别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实践活动和教学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服装课程中。下面谈一谈将传统文化应用于高二年级通用技术学科中服装及其设计课程的内容。

传统款式的应用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汉服、旗袍等传统款式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掌握其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同时,课程还将着重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创造出既保留传统韵味又不失时尚感的服装作品。

1.历史与文化背景介绍

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汉服、旗袍等传统款式的历史与文化背景。通过历史背景的介绍,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教师将本校学生历年亲手缝制的实物作品制成视频微课,而不是选用网络图片,让学生欣赏作品的同时也感受到本校的文化底蕴,情感上产生共鸣,感受到同龄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自然地对制作传统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文化认同感。

2.设计与制作实践

教师用自制教具比如自己制作的汉服、创新旗袍、盘扣的衍生品造型、二分之一人台和未缝合的汉服衣片来讲解服装结构和缝制顺序,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教师展示自己的精美作品会触动学生主动追求创新设计和高质量的工艺水平。针对具体的难点部分例如汉服领缘的缝制,教师将缝制方法录制成微课在课堂播放,微课教学清楚直观,能将细节放大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提高课堂效率。在旗袍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旗袍的多样款式与衣片的精细裁剪方法,还在缝制立领、上袖等具有挑战性的环节中,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匠人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他们亲手制作的旗袍,不仅是一件衣物,更是承载着中国文化魅力的艺术品。

3.案例分析与讨论

通过分析和讨论比较经典的作品,以及现代设计师如何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帮助学生深化对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理解与感知。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种结合的魅力,教师精心挑选并展示一系列案例,包括影视剧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服装设计,以及往届学生富有创意和个性的特色作品。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学到如何在设计中保留传统精髓,掌握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进行创新设计,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4.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服装的展示活动,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缝制心得。学生们通过彼此分享能够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和珍惜自己的成果。让学生穿着作品进行走秀或其他形式的展示。展示环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生的设计草图、制作过程记录、成品展示以及他们的口头报告等。通过多维度的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地将传统款式融入高中服装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专业技能,又能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传统图案的应用

1.作品案例展示与探讨

在服装设计课堂上教师收集历届学生制作的带有传统图案的作品进行讲解。观看同龄人的作品让学生相信自己也能够实现图案的制作,通过欣赏作品、同学手稿、交流探讨等环节学生受到了触动和启发,进一步了解到传统图案呈现的风格以及实现方式。小组讨论确定选择哪种图案及其实现方式。

服装配饰教室摆放教师制作的配饰作品,利用挂放与摆盘的方式,展示多样化的荷包、钩织物件,以及扎染面料所构成的作品展示墙,展现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韵味,增添了教室的艺术气息,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课堂上学生们完成了具有观赏性的石榴香包、莲蓬香包、传统荷包、粽子香包等特色配饰。

2.图案的设计与制作

学生可以根据服装风格对传统图案进行创新设计。改变图案的形状、线条或颜色,使其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鼓励学生根据其年龄特点和个性设计出符合他们群体审美的变形图案。

制作材料可以尝试材料的重组和再造来实现创新,比如使用布、线、珠片等不同材质混合使用,也可以用褶皱、抽线、缝、剪等方式,可以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设计,多材料的组合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增加了创作的乐趣和创意空间。

三、传统技术的应用

服装的传统技术是实现作品创新的重要手段。传统技术的应用让服装课堂丰富多彩,也使学生作品蕴含着艺术美感。学生根据自己或本组设计理念来选择相应的传统技术,这些技术如同一座桥梁连接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与活力。

1.传统技术的课堂实践

运用剪纸技术把布料等材质剪出传统图案后缝制或粘贴在服装上,使其更具个性化和艺术感。运用扎染这种传统的染色技术使布料呈现出不同的图案和色彩。刺绣不仅可以增加服装的美观度,还能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入微的能力。扣结是一种传统的编结技术,先选择材料制作扣条,然后按照传统方法编制扣结。钩织让学生们得以暂时放下繁重的课业负担,沉浸在这一针一线的世界中。这种专注和投入,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更在无形中放松了心情,缓解了压力。

2.传统技术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传统技术时,不仅学习了技能,还感受到了自己作为文化传承者的重要角色,这种文化认同感有助于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保持自信和自豪。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发展出新的艺术形式,培养创新思维,创造出独特的作品,提高了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学生通过展示作品有了传播技艺的观念,培养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愿意在未来继续为文化保护做出贡献。

通过将传统技术融入高中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性和才华的平台,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一代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张巧靓.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继承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改革分析[J].纺织报告,2020,39(10):104-105+112.

[2]高磊.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纺织报告,2020,39(10):74-76.

[3]王斌.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纺织经济,2021(04):33-36.

作者简介:张世妹(1982—),女,籍贯辽宁大连,中级职称,本科,从事高中通用技术学科中服装及其设计的教学与研究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工二街 1 号。

电话:13898689753邮箱:zhiye2011@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