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课标”到“新课堂”
张敏
高县罗场镇羊田小学校 四川省 宜宾市 645154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本文深入剖析 “新课标” 与 “新课堂” 内在关联,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探究在新课标框架下提升课堂教学的策略。通过融入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等新课标关键要素,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组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对实践关键问题及未来创新方向予以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课堂创新;教育改革;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
一、引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落地,促使教学理念革新,深刻影响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新课标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当下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议题是,如何依循新课标打造 “新课堂”,提升教学实效。本文将探究创新教学策略,融入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等新课标元素,提升课堂质量,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一)调整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强调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统一,且突出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涵盖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积累,更应重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依据学情与教学内容,设置多元且具挑战性目标,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剖析文本语言特色、情感表达,锻炼批判性思维;写作教学里,鼓励创新表达,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与素养培育的转变。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摒弃灌输式教学。教师可借助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情境教学等方法,如在古诗词教学中,创设古人吟诗作画情境,让学生角色扮演,体会诗词意境;也可结合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相关影视片段、动画等,丰富教学手段。同时,围绕学习任务群开展教学,如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任务群,组织学生进行采访、写倡议书等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动力。
(三)优化课堂组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合理组织课堂是教学效果保障。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例如,在教授长篇课文时,划分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分段研读;借助课堂小游戏、竞赛等形式,营造活跃氛围。此外,关注整本书阅读任务落实,制定阅读计划,安排阅读分享会,促进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提升阅读效率与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应关注的关键问题
(一)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与尊重
新课标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语文核心素养涵盖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敏锐察觉学生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学习任务群中的表现差异。比如,在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任务群学习中,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但语言表达欠精准,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却缺乏创意。教师可据此分层,为基础薄弱学生提供字词巩固、简单文本理解的任务,助力其夯实语言基础;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深度文本分析、创意写作挑战等任务,促进其思维与创新能力提升。同时,尊重学生在文学鉴赏、观点表达中的独特视角,鼓励其个性化解读文本,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找到成长路径,逐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批判性思维是新课标赋予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如在解读经典文学作品时,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理解,从新角度挖掘人物形象与主题内涵。以《西游记》为例,鼓励学生思考除降妖除魔外,取经团队的成长对现代团队协作的启示。在学习任务群实践中,如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任务群,组织学生围绕有争议性的话题展开辩论,像 “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辩证分析。通过这些方式,打破学生思维定式,激发创新灵感。同时,引导学生对各类语文学习成果,如作文、演讲等进行自我反思与相互评价,审视其中的逻辑漏洞、创意亮点,逐步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与思维品质。
(三)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与全面性
新课标要求关注学习过程与情感体验。改变传统仅以考试成绩评价模式,采用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结合方式。如写作评价,学生先自评找不足,同伴互评提建议,教师综合评价并给予针对性指导,全面考量学习态度、思维发展、合作能力等。
四、教学实施中的具体策略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需紧密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展开。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任务群有机整合。在选择教学文本时,广泛涉猎不同体裁、题材,除经典文学作品外,纳入优秀时文、科普小品、实用文体等,拓宽学生语文学习视野。例如在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任务群教学中,选取新闻报道、说明书、书信等文本,让学生了解不同实用文体特点与应用场景,提升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同时,注重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广度,引导学生从语言形式、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等多维度剖析,如学习古诗词时,不仅分析字词含义、格律特点,还探究其背后的文化传统、诗人心境,培养学生审美感知与文化理解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二)强化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与新课标倡导的学习任务群理念高度契合。教师应依据不同学习任务群要求,为学生推荐匹配的课外阅读书目。如针对 “整本书阅读” 任务群,推荐经典长篇名著,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开展阅读打卡、情节竞猜等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与耐力。在 “跨学科学习” 任务群视野下,推荐与科学、历史、艺术等学科关联的读物,像科普文学、历史故事、艺术鉴赏书籍等,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融合与思维拓展。此外,组织阅读分享会、读书手抄报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创作感悟,在交流碰撞中深化阅读理解,提升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与视野拓宽的有力支撑。
(三)推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创新提供契机。教师运用电子白板展示课文重难点,智能学习平台布置个性化作业,互动教学软件开展课堂游戏。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场景,如讲历史题材课文时播放纪录片片段。借助互联网提供学习资源,如在线图书馆、语文学习 APP 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论
新课标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挑战与机遇。教师调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组织,融入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等元素,可激发学生潜力,提升教学效果。教学改革需教师以学生为本,关注个性需求,更新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实现 “新课标” 与 “新课堂” 融合,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亚兰.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0):383-384.
[2]何晓燕.“三个课堂”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5,(06):50-54.
[3]左梦男.语文素养指引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研究[J].嘉应文学,2025,(06):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