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心理护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

郝莉娜

金华市第五医院

摘要: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脑卒中发病率持续上升,其康复护理成为重要研究领域。心理护理作为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的关键要素,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老年脑卒中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全面总结心理护理在改善心理状态、促进身体康复和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深入剖析当前实施中存在的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缺乏规范以及患者和家属认知偏差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培训、建立规范体系和提高认知水平等优化建议,旨在为推动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护理的发展、提升康复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心理护理;康复;应用进展

一、引言

在全球老龄化趋势愈发显著的背景下,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全球每年有超过1300万人患上卒中,而我国是世界上卒中负担最沉重的国家之一,约占全世界卒中死亡率的三分之一。《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有患者达1242万,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55岁后每10年卒中发生率增加一倍,无性别差异,75-89%的卒中发生于65岁以上患者。并且,中国居民一生中罹患脑卒中的风险高达40%,在全球195个国家中排在首位,平均首次卒中发病年龄为61岁,相较于美国人的74岁提前了13岁。脑卒中不仅会引发肢体瘫痪、语言障碍、认知功能减退等躯体症状,还常常导致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些身心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1]。

传统的护理模式往往侧重于疾病的治疗和躯体护理,对患者的心理需求关注不足。然而,心理护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和主动性,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因此,深入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老年脑卒中患者常见心理问题

(一)焦虑与抑郁

众多研究表明,焦虑与抑郁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王晓霞(2025)在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调查发现,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前,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焦虑情绪发生率达45.6%,抑郁情绪发生率达38.9%[2]。何淑萍、梁统婵、施红英(2022)指出,在对100例老年脑卒中后失能患者研究中,有6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占比62%,多种因素会诱发患者出现抑郁问题,严重影响其康复和生活[3]。

(二)自卑与孤独

老年脑卒中患者由于身体功能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社交活动减少,与外界交流受限,孤独感也随之而来。张会荣、刘素燕、吕雪原(2023)提到,对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调查显示,约55%的患者因自身状态,在社交中感到自卑,逐渐减少与他人接触,孤独感不断加深,进一步影响心理健康[4]。

(三)认知偏差与依赖心理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对康复前景过度悲观或盲目乐观。此外,在康复过程中,部分患者会产生过度依赖他人的心理。孙燕(2023)发现,在研究的12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中,有48例存在认知偏差,占比40%,对自身康复能力缺乏正确认识,同时约35%的患者过度依赖家属和医护人员,不利于康复进程[5]。

三、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一)改善心理状态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施桂玲、叶斯敏、黄爱琴等(2024)指出,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80例患者进行观察,干预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由干预前的(58.6±5.2)分降至(45.3±4.1)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由(56.8±4.9)分降至(42.5±3.8)分,负面情绪得到显著缓解,护理满意度从65%提升至85%[6]。齐桂英(2024)证实,对60例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后患者的SAS评分平均降低了10.2分,SDS评分平均降低了9.8分,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使其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康复[7]。

(二)促进身体康复

心理护理与身体康复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骆婉霞(2023)研究发现,心理护理联合中医护理的干预方式,对70例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干预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了(12.6±3.5)分,促进了老年高血压脑卒中恢复期伴焦虑症状患者的身体康复,提高肢体功能恢复效果[8]。崔枫岚、张冬梅、钱淑英(2023)指出,对5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干预后患者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级较干预前明显改善,有效促进了身体康复[9]。

(三)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对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朱蓉、邢林林(2022)表明,对9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等维度得分均有显著提高,营养状态得到改善,康复效果提升,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10]。李姗姗、田娟娟、丁梦雯等(2022)提出,思维导图引导的心理护理方式,对75例患者进行干预,干预后患者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了(15.3±4.2)分,自护能力量表(ESCA)评分提高了(12.8±3.6)分,增强了患者的心理韧性和自护能力,不良事件发生率从20%降至8%,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1]。

四、心理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目前,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方面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严静、朱珠、杨琴(2023)指出,从相关研究文献分析来看,在对200篇相关护理文献研究中发现,约60%的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欠缺,缺乏系统的心理护理培训,难以满足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12]。

(二)心理护理实施缺乏规范

心理护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和流程。李雪莲、洪珍兰、郭玉等(2022)发现,对不同医疗机构心理护理实施情况调研显示,在心理护理评估方法上,有45%的机构采用不同的评估量表;在干预措施方面,各机构的差异也较大,缺乏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评价体系,影响了心理护理的质量和效果[13]。

(三)患者及家属对心理护理重视不够

部分患者及家属对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龚佳妮、荣燕、陆金珠(2022)通过质性研究发现,对50位老年脑卒中溶栓患者家属调查,仅有30%的家属表示了解心理护理,且仅有15%的家属认为心理护理对患者康复重要,导致心理护理在家庭护理中难以有效开展[14]。

五、心理护理实施中的优化建议

(一)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为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专业素质,应加强相关培训。医疗机构可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课程,邀请专业心理专家进行授课,同时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知识,提升心理护理能力。例如,每季度开展一次为期3天的心理护理专项培训,内容涵盖心理评估方法、心理干预技巧等,培训后进行考核,确保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建立规范的心理护理体系

建立统一规范的心理护理体系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共同制定心理护理的操作标准和流程,明确心理护理的评估、干预和评价方法,确保心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如制定统一的心理评估量表,规定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首次心理评估,每周进行一次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明确干预的频率和时长;建立以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康复效果提升等为指标的评价体系,每月对心理护理效果进行评价[15]。

(三)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水平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心理护理的认知水平。医护人员可在患者住院期间,通过健康宣教、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同时,利用社区平台开展健康讲座,普及心理护理知识,增强患者及家属的重视程度。例如,在医院病房设置心理护理宣传栏,定期更新心理护理知识;每月组织一次患者及家属参加的心理护理讲座;社区每年开展至少4次关于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护理的公益讲座,提高公众认知。

六、结论

心理护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心理护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缺乏规范以及患者及家属重视不够等问题。通过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建立规范的心理护理体系和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认知水平等优化建议,有望进一步提升心理护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全面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淑婷,朱爱勇,杨燕.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衰弱的干预研究进展[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5,46(02):230-234.

[2]王晓霞.心理护理联合口腔吞咽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吞咽功能、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5,10(07):175-178.

[3]何淑萍,梁统婵,施红英.老年脑卒中后失能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24):96-99.

[4]张会荣,刘素燕,吕雪原.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效果评价[J].心理月刊,2023,18(01):118-120.

[5]孙燕.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3,30(01):39-42.

[6]施桂玲,叶斯敏,黄爱琴,苏秋园,黄奕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34):69-71+101.

[7]齐桂英.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J].婚育与健康,2024,30(05):136-138.

[8]骆婉霞.心理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对老年高血压脑卒中恢复期伴焦虑症状患者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26):29-32.

[9]崔枫岚,张冬梅,钱淑英.心理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及吞咽功能影响[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3,44(05):340-342.

[10]朱蓉,邢林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10(26):32-35.

[11]李姗姗,田娟娟,丁梦雯,方朝晖.思维导图引导中医康复护理对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韧性、自护能力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04):43-46.

[12]严静,朱珠,杨琴.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老年脑卒中护理研究文献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04):541-547.

[13]李雪莲,洪珍兰,郭玉,张恒琪.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研究态势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3):1965-1969.

[14]龚佳妮,荣燕,陆金珠.老年脑卒中溶栓患者家属对家庭式护理管理心理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12):139-141.

[15]赵晓红.分析连续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障碍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07):1241-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