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对接分析

作者

唐虞明

重庆市奉节职业教育中心 404600

引言 : 随着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中职旅游专业作为培养旅游人才的重要途径,其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程度至关重要。合理的对接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推动旅游行业发展。深入分析两者对接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1.1 课程设置结构

中职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通常包含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等几个部分。基础课程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知识,旨在提升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专业核心课程则聚焦于旅游行业的各个方面,如旅游概论、导游业务、旅游心理学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构建起旅游专业知识体系的框架。拓展课程可能包括旅游文化、旅游地理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而,目前课程设置结构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有时不够合理,部分基础课程内容缺乏与旅游专业的关联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两者融合,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各专业课程之间的连贯性也有待加强,不同课程之间可能存在知识点的重复或脱节现象。

1.2 教学内容特点

教学内容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偏向。一方面,理论知识部分注重系统性,从旅游行业的基本概念到旅游企业的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讲解。例如在导游业务课程中,会详细阐述导游的职责、导游服务的程序等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内容相对不足且缺乏深度。虽然也有模拟导游等实践教学内容,但与真实的旅游场景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不能及时跟上旅游市场的快速变化,如新兴的旅游形式、新的旅游法规等内容不能及时纳入教学,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1.3 实践教学情况

实践教学在中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实际开展情况面临诸多挑战。校内实践教学设施有限,如模拟导游实训室可能设备陈旧、场景单一,不能完全模拟真实的旅游环境。校外实践基地虽然有一定的合作关系,但合作深度不够。学生在实习期间,往往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如酒店的前台接待、景区的票务工作等,难以接触到旅游企业核心业务的运营管理。而且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多以实习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价,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全面、客观的考核,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2. 市场需求对中职旅游专业的要求

2.1 职业技能需求

市场对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需求是多方面的。首先,导游技能是核心需求之一,包括熟练掌握导游讲解技巧,能够生动、准确地介绍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例如在带领游客参观历史古迹时,导游需要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表达能力进行深入讲解。其次,旅游营销技能也日益重要,学生要懂得如何利用线上线下渠道推广旅游产品,如通过社交媒体、旅游展会等平台吸引游客。此外,旅游企业运营管理技能也不可或缺,像酒店的客房管理、餐饮服务管理等技能,有助于学生在旅游企业中承担更多样化的工作任务。

2.2 职业素养需求

在职业素养方面,市场对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基础,学生要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保障游客的权益。例如,导游不能诱导游客进行不必要的消费。较强的服务意识也至关重要,学生要始终以游客为中心,积极主动地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同时,团队协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旅游行业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的协作,如旅行社、酒店、景区之间的协调配合,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才能确保旅游服务的顺利进行。

2.3 行业发展趋势需求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对中职旅游专业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一方面,智慧旅游的发展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如旅游电商平台的运营、智能导游系统的使用等。例如,游客现在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手机 APP 预订旅游产品、查询旅游信息,学生需要熟悉这些平台的操作。另一方面,个性化旅游需求的增长,需要学生能够提供定制化的旅游服务方案,根据不同游客的兴趣爱好、消费能力等因素,设计独特的旅游线路和体验项目。

3. 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对接策略

3.1 优化课程设置

中职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优化对于与市场需求对接至关重要。首先,要深入调研市场动态,了解旅游行业各个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例如,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应增设乡村旅游规划与管理方面的课程内容。传统的旅游课程侧重于酒店服务和导游讲解,但现代旅游市场还需要学生掌握旅游营销、智慧旅游技术的运用等知识。从理论课程到实践课程的比例也需要调整,增加实践课程比重,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在真实场景中操作,如到旅行社参与线路设计与推广、在酒店进行实际的接待服务等。同时,课程的更新频率要加快,及时淘汰过时内容,引入行业前沿知识,像旅游大数据分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所学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中职旅游专业与市场需求对接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学校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培训。旅游行业发展迅速,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旅游行业的研讨会、培训课程,让教师深入了解市场的新趋势,例如旅游新业态下的定制旅游服务模式等。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从旅游企业引进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人才担任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能够带来企业一线的工作案例和操作经验,比如他们可以分享如何处理旅游旺季的游客突发情况等实际问题,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

3.3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是实现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对接的有效途径。首先,建立深度的实习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深入旅游企业的核心业务部门进行实习,如安排学生到旅行社的线路策划部门、酒店的市场营销部门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核心职业技能。其次,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学校与企业共同研发旅游产品、开展旅游市场调研等。例如,共同开发针对某一特定旅游市场的特色旅游线路,既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又让学生在项目中得到锻炼。此外,企业还可以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根据市场需求提出课程改革的建议,确保学校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

结束语 : 中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通过优化课程、强化师资、深化合作等策略,能缩小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的差距,为旅游行业输送更多符合需求的专业人才,促进中职旅游教育与旅游市场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周楠 . 基于市场需求分析的中职学校旅游类专业《康养旅游》课程开发研究 [D]. 云南师范大学 ,2021.

[2] 彭景.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新体系[J]. 旅游纵览( 下半月 ),2019,(14):190+192.

[3] 胡佳佳 .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D].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