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加强指导,强化效果

作者

李艳婧

深圳市光明区中粮云景幼儿园 518106

前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教师的指导角色进行了明确说明:“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深入到科学区角活动实际当中可以发现,教师支持策略存在一些问题,如材料可探究性不足、墙面环境资源利用率不高、科学表达能力培养不到位、活动内容设计不科学等。基于这一背景,如何以科学区角活动为范围,充分发挥教师的支持指导作用,则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创设适宜环境条件,提供物质环境支持

(一)科学投放活动材料

材料是科学区角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丰富多样、具有探究性的材料,可以很好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培养、科学区角活动顺利推进,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科学投放活动材料,强化材料的可探究性属性,激活幼儿思维,让幼儿在材料操作、使用、探究中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素养。

例如:在“牙齿卫生”科学区角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牙齿磨具、刷牙流程图、牙膏、清洁水、有牙渍的牙齿模型等材料,让幼儿在观察、思考、操作等环节中,加深对人体牙齿特征的理解,引导幼儿意识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指导幼儿掌握口腔清洁的正确方法。通过这些材料的提供,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科学知识的了解,还有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观察思考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合理利用墙面资源

在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开展期间,教师要充分开发区域内的每一处角落。特别是对于墙面而言,更是要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提高墙面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科学区角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不仅如此,还可以借助墙面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其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强化科学区角墙面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性。

例如:在“别让垃圾再流浪”的科学区角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可以墙面为载体,设计“垃圾分类”的小游戏。在墙面上开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四大板块,让幼儿将垃圾图卡粘贴在相应的垃圾类型当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在美化科学区角环境的同时,还可以指导幼儿掌握垃圾分类的技巧与方法,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始终坚持以幼为本,提供技能培养支持

(一)提倡鼓励幼儿表达交流

语言表达可以进一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在科学区角活动中,对于幼儿而言,如果能够完整表述科学探究过程,并说明科学探究结果。此时此刻,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幼儿可以内化科学经验,这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幼为本的基本原则,鼓励幼儿表达交流,提供技能培养支持。

一方面,在观察科学事物、科学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完整表述。例如:在观察某个植物时,教师可以让幼儿用感官参与其中,从“看起来”“摸起来”“闻起来”等方面入手,对植物进行完整表述。另一方面,基于评价环节,鼓励幼儿表达交流,如“科学探究过程”“科学探究结果”“自己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科学探究中的收获和体验”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凸显幼儿在科学区角活动中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引导幼儿参与作品制作

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主操作、制作探究的机会,开展以制作类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幼儿参与作品制作,强化幼儿的科学探究体验感。

第一,提供低结构材料,如树叶、木块、铁丝、剪刀、胶水、泡沫板等,满足科学作品设计制作的实际需要。第二,教师围绕活动主题介绍材料,帮助幼儿加深对材料的了解,指导幼儿掌握材料使用的正确方法。特别是对于剪刀、针等较为锋利的材料使用时,要渗透安全教育。第三,剖析难点及重点,引发幼儿持续深入的思考。例如:在“土电话”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如何在纸杯底部钻孔?”“如何能够确保钻孔过程不对纸杯底部造成破坏?”等问题入手,指导幼儿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尝试在同伴的协助下解决问题。

三、促进知识经验获得,提供内容选择支持

(一)科学设计活动内容

在科学区角活动内容选择方面,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科学与技术等,使得科学区角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教师要考虑到每一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年龄段为依据设置相应的目标,实现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螺旋式递进上升。

以“磁铁”科学知识为例,小班幼儿要围绕“知道磁铁能够吸铁”这一内容进行科学探究,中班幼儿要围绕“磁铁隔着纸、布等物品,可以吸引物体”这一内容进行科学探究,而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则需要围绕“了解磁铁能磁化回形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二)宽容幼儿错误行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部分教师会将注意力放在幼儿行为规范、活动纪律控制等方面,侧重于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忽视对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因此,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创设宽松和谐、平等自由的环境,对幼儿在科学区角活动中出现的错误行为,予以宽容,从而更好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为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奠定基础,促进幼儿知识经验的获取和内化。

例如:在科学区角活动中,如果幼儿出现破坏材料的情况时,教师首先要对幼儿的这一行为予以包容,随后指导幼儿掌握使用材料的正确方法,并对幼儿说:“这个材料每个小朋友都会使用,而且数量不多。如果你不小心用坏了,就会影响到其他小朋友的使用。不过不要紧,经过这次,老师相信你已经会正确、小心地使用了,不用担心!”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保护幼儿参与区角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论:综上所述,科学区角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究科学现象、解决分析科学问题的机会,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发挥幼儿自主性的同时,也需要重视自身的指导,精准定位教育角色,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持。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科学投放活动材料、合理利用墙面资源、提倡鼓励幼儿表达交流、引导幼儿参与作品制作、科学设计活动内容、宽容幼儿错误行为等策略的实施,从物质环境、技能培养、内容选择三个方面提供科学区角活动支持,强化教师指导效果,落实科学启蒙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大庆 . 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以科学区活动为例 [J]. 家长 ,2022(30):129-131.

[2] 潘丽 . 在做中实现幼儿自主发展——论陶行知教育思想下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设计 [J]. 教师 ,2022(07):66-68.

[3] 高丽萍 . 基于核心经验优化幼儿园科学区活动的策略研究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3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