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设计逻辑与实施路径研究

作者

郏浩

涡阳县第二中学 233600

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是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围绕某一核心主题,打破传统章节界限,将相关知识点有机整合,构建起系统、连贯且富有逻辑性的知识体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理解地理知识,还能提升其综合思维。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深入研读课标,精准把握大单元教学方向,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一、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设计逻辑

(一)以课标为导向,锚定教学核心

课标是教学设计的根本遵循。它明确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如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大单元教学需依据课标确定核心主题,例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围绕该主题整合相关知识点,确保教学内容不偏离课标要求,精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与素养。

(二)依学科特性,构建知识网络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大单元设计要充分体现这些特性,将气候、地形、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以及人口、城市、产业等人文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例,把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环境问题等融合在一个单元中,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网络。

二、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一)精准整合,构建单元框架

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自然地理环境”相关内容的明确要求,教师需对教材中看似分散的气候、地形、土壤、生物等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与有机整合。以“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作为贯穿整个大单元的主线,能够为学生搭建起清晰的知识脉络。基于此主线,将大单元细致划分为“整体性表现”“差异性规律”“人地协调”等具有逻辑关联的子单元。在“整体性表现”子单元中,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深刻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如何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紧密相连,形成统一整体。重点在于剖析一个要素变化引发其他要素连锁反应的实例,难点则是引导学生构建要素间相互作用的思维模型。“差异性规律”子单元,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成因。重点是不同尺度下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表现,难点在于分析影响差异形成的复杂因素。“人地协调”子单元,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解决实际人地关系问题的能力。重点是通过案例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通过这样的划分与目标设定,形成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大单元框架,助力学生从整体视角全面、深入地认识自然地理环境。

(二)情境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在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大单元教学伊始,创设贴合实际且引人入胜的真实情境导入教学,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精心挑选并展示一段极具冲击力的案例视频:画面中,原本郁郁葱葱的某山区,由于当地居民长期过度开垦,大片植被遭到破坏。随着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每到雨季,山体上的泥土被雨水冲刷而下,原本清澈的溪流变得浑浊不堪。不仅如此,水土流失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当地气候逐渐发生变化,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有所增大,降水也变得愈发不稳定。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顺势抛出关键问题:“各自然地理要素是如何相互影响,导致环境恶化的?”学生们会不自觉地开始思考气候、地形、土壤、生物等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试图从视频中寻找答案。这种思考过程能有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欲望。

(三)活动驱动,深化知识理解

在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大单元教学中,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深入理解知识,提升综合素养。组织小组讨论活动时,教师可提前给出不同区域的资料,像热带雨林区、温带草原区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气候、地形、土壤、生物等要素入手,分析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及成因。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不仅能加深对整体性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开展地理实验也别具意义。例如模拟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其他要素的影响实验,教师准备好实验器材,如不同湿度的土壤、植物种子等。让学生改变土壤湿度,观察植被生长变化情况。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记录,学生能直观地看到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深刻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非抽象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安排野外考察活动更是将课堂搬到了大自然中。带领学生走进家乡,观察不同地点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如山麓与山顶、河流两岸与内陆等。学生们收集土壤样本、记录植被种类、测量地形坡度等数据,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这种亲身体验让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整体性与差异性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结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大单元教学意义重大,它能助力学生构建系统知识体系,显著提升综合思维。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精准整合教材内容,依据课标与学情构建清晰单元框架;创设生动情境巧妙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设计多样活动驱动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实现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 尹 晓 红 . 大 单 元 视 域 下 高 中 地 理 教 学 开 展 策 略 探 究 [J]. 学 周刊,2025,(27):95-97.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5.27.032.

[2] 易 珠 岚 . 学 科 核 心 素 养 背 景 下 高 中 地 理 大 单 元 教 学 [J]. 中 学 教 学 参考,2025,(22):95-98.DOI:CNKI:SUN:ZJCA.0.2025-2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