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城市管理走向精细化的新引擎

作者

张珂

长沙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 湖南省长沙市

城市管理正经历从“粗放”到“精细”的必然转变。传统模式依赖人工巡查与被动响应,效率低、覆盖窄、响应慢,难以适应现代城市的复杂需求。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标准化、数字化、科学化手段,实现精准识别、服务、控制与预警。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感知、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能力,正成为推动城市管理走向精细化的关键引擎,使城市治理如“绣花”般精准高效。

二、现实挑战:当前城市管理的主要痛点与瓶颈

1.城市管理问题巡查智能化程度不高。从数字化城管运行到智慧城管建设发展以来,城市管理问题巡查一直以“人海战术”为主,高度依赖人力资本,尽管不断引入智能化采集设备,扩充问题发现手段,但受制于科技水平,智能化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往往“高投入、低产出”,导致人力为主、智能采集为辅的问题发现机制一直得不到改进,而高人力资本投入又对人员管理水平、队伍形象建设以及财政资金带来严峻考验。

2.城市应急指挥协同调度能力不强。由于数据完整性、规范性缺乏统一标尺,数据数字化程度不高,且跨部门共享机制不健全,尚未实现数据跨层级、跨领域、跨行业的全线贯通,导致数据资源整合程度不高,数据共享率偏低,数据孤岛仍存在,制约协同决策、应急响应效率。

3.人民城市共治共享格局暂未形成。一是群众参与度不高,部分市民对城市管理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不足,缺乏主动参与共治共享的动力。以长沙市为例,2024 年市民通过随手拍APP、公众号、自媒体、热线工单等渠道反馈的城市管理问题,不及全年城市管理问题总量的 10% 。二是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政府与群众双向信息流通渠道不畅,决策过程中民意民声体现不充分。例如,一些城市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缺乏充分的民意征集,导致政策与群众需求脱节,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三是城市管理为民服务的精细化与个性化不足。管理服务供需错位,还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结果轻过程”、“重目标轻系统”等问题。

三、AI 技术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核心作用与具体表现

(一) 感知精细化:从“人海巡查”到“智能感知”,实现全域全时覆盖

1.“AI+无人智驾”:整合无人驾驶、AI 自动识别、AI 运算技术,利用无人巡查车搭载高清摄像头,将现场视频实时接入智能识别系统,动态识别城市管理问题,并在识别问题后迅速完成派单,压缩案卷运转时限。如江苏无锡市,将无人巡查车配备遍布周身的感知设备和实时互联的云端系统,打造“智慧巡查官”,作为“车路云一体化”巡查应用的一部分,助力城市管理问题巡查质效再升级。

2.“AI+低空巡检”:智能飞行器搭载AI 技术后“自我驱动力”更强,较传统手持无人机操作更加便捷高效,通过智能飞行器操作平台,可根据工作需求针对特定区域制定巡查航线及方式,飞行器根据预设时间、地点、高度、速度自动执行任务。如长沙县行政执法局“数字机场”,通过无人机与镇指挥中心联动整合全镇数百个高清摄像头,运用红外热成像、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全区域、全时段智能巡检,并利用 AI 算法精准识别分析6 大类72 种问题事件,实时生成预警列表,同时依托无人机三维建模技术,对主要道路、项目工地、拆迁区域及河湖等重点地块进行高精度影像采集,生成比卫星图更清晰、更实时的正射影像,为城市管理提供精准的动态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1]

3.“AI+慢行作业车”:通过将环卫、园林、道路养护作业车辆配备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结合神经网络技术和高精定位,实现集发现问题、处置问题于一体的常态化、高效作业方式。如深圳市,已建成覆盖公园、市政道路人行道、城中村、 j 场等人工智能清扫场景 80 余个,投入环卫机器人近400 台,并接入市、区智慧环卫管理系统,实现视频监控、实时定位、轨迹回放、作业排班及面积计算等多功能融合。[2]

(二)分析研判精细化:从“经验判断”到“数据决策”,实现科学精准施策

1.灾害监测与预警方面。在建立通用性数据规范标准的基础上,人工智能系统利用卫星遥感、地面传感跨部门、跨行业搜集、整合数据,对城市部件实行可视化和智能监管,对城市内涝、山体滑坡、强降雨、冰冻天气等灾害做到实时监测,形成精细前端感知、精准风险定位、专业评估研判、协同预警联动的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与精细管理模式。

2.风险决策与支持方面。由“人防”升级转型为“智防”,避免决策受限于主观认知水平、历史经验、业务壁垒等因素。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对历史相似应急事件、天气预警、地理位置信息等构建多维度风险研判模型,精准识别风险演化规律,对灾害可能发生的范围、程度、级别做出预判,并据此选择最佳风险处置方案模型,为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应急资源配置方面。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历史灾害数据、实时监测数据和动态环境数据,对当前形势进行建模分析,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和资源状况搭建应急人力、物资需求模型,提升整体应急处置效率。[3]此外,通过信息共享和任务协作机制,人工智能进一步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实时共享资源状态和行动方案,增强跨部门联动作战能力,实现高效协同响应。

(三)服务群众精细化:从“单向管理”到“互动服务”,实现以人为本

1.提升政务热线服务质量。一是调优政务投诉工单运转流程,实现工单生成——转派——督办——回访全程智能化流转,推进服务质效升级。二是支持多语言和方言识别,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自动翻译和分析非普通话的市民诉求,提取关键信息,并生成标准化工单,使政府服务包容性更强,群众参与门槛更低。三是加强舆情智能监控,利用人工智能对市民诉求数据分析,掌握舆情信息动态,提炼社会热点或风险点,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舆情预警,避免社会情绪激化。

2.打造智能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政府各部门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搭建集政策法规条例咨询、行政审批、市民诉求反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在行政审批方面,由人工智能对申请材料自动审核把关,识别材料缺漏项,及时反馈预审结果,提高审批效率,让群众有事网上办、一次办、掌上办、高效办。

3.打造特色便民服务。以群众“急难愁盼”为出发点,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拓宽服务应用场景,彰显城管为民的服务本色。如重庆市北培区,以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城市治理,推出“便民集市服务”,在辖区内设置多个便民集市并将摊位信息归整入库,市民通过政务平台可清晰了解摊区位置、数量、经营类型、摆设时间等信息,提交出摊申请信息后,大数据根据需求自动匹配摊点。这一做法既治理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城市乱象,又为民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也让市民感受到城市治理的温度。

四、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重塑城市管理的感知、分析、处置与服务全链条,推动其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从“人海战术”升级为“智能协同”。AI 不仅提升了巡查、预警、应急和服务的精准度,更深刻变革了城市治理理念。未来,深化AI 与城市管理的融合,将构建更加智能、高效、人性化的城市环境,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与问题高效处置,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长沙县行政执法局.“无人机+AI”智能巡查,助力城市治理精细化再升级[J].长沙县行政执法局,2025(17)

[2] 深圳龙岗以人工智能赋能城市管理,打造智慧治理新标杆深圳城管[J].深圳城管,2025(1)

[3] 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J].风险应急 365,2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