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当以立德为先
孙保留
沭阳县湖东中心小学 223600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德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路径。在现今社会,德育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它关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德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德育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路径。
关键词:德育,小学班级管理,渗透路径,立德树人
引 言:在我国,德育教育一直被视为教育的核心,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因为这是学生性格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发现,德育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并不如人意,一些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存在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德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德育是塑造学生良好品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学生的道德品质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而且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次,德育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一个具有良好德育水平的班级,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班级整体凝聚力较强。此外,德育教育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学会自觉遵守纪律、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规则和制度,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循这些规定,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1】。最后,德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现代社会,除了学术成绩外,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也愈发受到重视。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
二、德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路径
(一)利用班级格言进行德育教育
利用班级格言进行德育教育,是德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一种有效渗透路径。班级格言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是班级精神的凝聚,也是班级行为规范的提炼。通过恰当的班级格言,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首先,班主任应精心选择班级格言。班级格言应该具有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价值导向,既要符合我国的教育理念,又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例如,“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班级格言,既体现了我国教育的集体主义精神,又符合小学生渴望友谊、追求进步的心理需求。此外,班级格言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付诸行动。例如,“举手之劳,关爱无限”的班级格言,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其次,班主任要将班级格言融入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可以通过故事、游戏、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和领悟班级格言的内涵。例如,在开展“团结友爱”的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可以通过讲述团结力量大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团结友爱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团队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团结协作的乐趣。在日常行为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将班级格言作为评价学生行为的标准,引导学生将班级格言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例如,在评选班级之星时,可以将“举手之劳,关爱无限”作为评选标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此外,班主任还应该充分发挥班级格言的激励作用。对于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班级格言的优秀学生,班主任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成为班级的榜样。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借助班级格言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例如,可以设立“团结友爱奖”、“乐于助人奖”等,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到班级格言的力量,从而更加坚定地践行班级格言。
(二)利用主题班会进行德育教育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路径是多样的,其中利用主题班会进行德育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主题班会的开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考和感悟,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首先,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选择主题。德育教育的主题应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选择重要的节日、纪念日、社会热点等作为主题,如国庆节、雷锋纪念日、环保日等,通过这些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品德【2】。其次,教师要在主题班会中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和体验。例如,可以通过故事、案例、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从而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激发道德情感,培养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能力。再次,教师要在主题班会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例如,在讲解“尊重他人”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等。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最后,教师要在主题班会中注重德育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将在班会中所学到的道德品质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让学生回家为父母洗脚、帮助邻居老人过马路等,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到道德的价值,从而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曾德兰.回归初心,以德育人——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学生·家长·社会, 2022(3):043-044.
[2]王杰.德育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策略[J].学生电脑, 2021(1):024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