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认同感培养,提高医学生学业自我效能的策略
冷文颖
Dhurakij Pundit University 泰国 博仁大学
摘要: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业自我效能对其职业发展和医学教育质量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本文深入剖析专业认同感与学业自我效能之间的内在关联,从教育管理的视角出发,提出一系列以培养专业认同感为基础,提高医学生学业自我效能的策略,旨在为医学教育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医学生实现全面成长。
关键词:医学生;专业认同感;学业自我效能;教育管理策略
引言
医学教育承载着为社会培育高素质医疗人才的重要使命,医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发展潜力对未来医疗服务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专业认同感体现为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积极认知以及情感归属,而学业自我效能则反映出学生对自身完成学业任务能力的信心。这两者相互关联,共同左右着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效。探索基于专业认同感培养来提高医学生学业自我效能的策略,对于提升医学教育水平、培养杰出医学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专业认同感与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
1. 专业认同感对学业自我效能的正向影响
当医学生对医学专业怀有强烈的认同感时,他们会将自身与医学职业紧密相连,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之中。他们会觉得自己适合医学领域,坚信通过自身努力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例如,一项针对某医科大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对救死扶伤使命有着深刻理解的医学生,在面对诸如病理学、药理学等复杂医学课程时,更愿意付出努力去攻克难题,他们坚信自己未来能够成为优秀的医生。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参加课外学习小组、学术讲座等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学业自我效能对专业认同感的强化作用
学业自我效能高的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取得优异成绩,获得来自教师、同学和家长的积极反馈。这种积极反馈会进一步巩固他们对专业的选择,加深专业认同感。比如,在临床见习中表现出色的医学生,能够准确地对患者病情做出判断,并提出合理的治疗建议,他们会因自身能力得到认可,而更加热爱医学专业,坚定在医学道路上继续发展的决心。有研究表明,在学业自我效能较高的医学生群体中,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或从事医学相关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学业自我效能较低的群体。
二、医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业自我效能现状分析
1.部分医学生专业认同感不足
部分医学生在选择医学专业时,可能受到家长的期望、就业前景等因素的影响,并非完全出于自身对医学的兴趣和热爱。入学后,面对繁重的医学课程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他们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对专业的认同感降低。以某医学院校的调查数据为例,约 30% 的学生表示在选择医学专业时主要考虑了就业因素,而对医学专业本身的了解并不深入。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如解剖学中复杂的人体结构难以记忆、生理学中抽象的生理机制难以理解时,就容易对当初的专业选择产生怀疑,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2. 学业自我效能参差不齐
由于个人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以及前期教育背景存在差异,医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容易否定自己的能力,导致学业自我效能感较低。例如,在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中,一些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抽象概念,从而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失去信心。据一项针对大一医学生的研究显示,约 25% 的学生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中存在困难,这些学生普遍认为自己不具备学好医学专业的能力,学业自我效能感较低。
三、基于专业认同感培养提高医学生学业自我效能的策略
1. 优化医学教育课程体系
1.1 融入医学人文教育
在医学课程中增设医学史、医学伦理、医患沟通等人文课程,让医学生了解医学发展的历程,感受医学人文精神,增强对医学职业的敬畏之心和责任感,从而提升专业认同感。例如,通过学习医学史中名医的故事,如希波克拉底誓言的由来、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等,激发医学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同时,医学伦理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医学实践中的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观念。有研究表明,接受过系统医学人文教育的医学生,在专业认同感和职业素养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1.2 整合课程内容
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整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使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的连贯性和实用性。例如,将生理学与内科学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明白基础理论如何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业自我效能。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诊断,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如在讲解心血管系统生理学时,引入冠心病的病例,让学生从生理机制的角度分析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和治疗原理,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医学的紧密联系。
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从低年级开始安排医学生参与临床见习,让他们亲身体验医疗工作环境,了解医生的日常工作内容和职责。例如,组织大一医学生到医院门诊、病房参观,与患者和医生进行交流,增强他们对医学专业的感性认识,提升专业认同感。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医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医学职业的真实情况,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有研究表明,早期参与临床见习的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专业的认同感也更强。
3. 开展专业引导与心理辅导
3.1 入学专业引导
在新生入学时,开展系统的专业引导活动,介绍医学专业的特点、发展前景、职业规划等内容。邀请优秀校友、医学专家进行讲座和经验分享,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认知,激发他们的专业兴趣,提升专业认同感。例如,邀请在医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校友回校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职业发展路径,让新生了解医学专业的广阔前景和发展机遇。同时,组织新生参观学校的实验室、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等教学设施,让他们对医学学习有更直观的认识。
3.2 全程心理辅导
针对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学习压力、专业迷茫等,提供全程心理辅导服务。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提高学业自我效能。例如,为考试焦虑的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和减压方法,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树立信心。同时,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有研究表明,接受过心理辅导的医学生在应对学习压力和解决心理问题方面表现出更强的能力,学业自我效能感也更高。
结论
专业认同感培养对于提高医学生学业自我效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优化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专业引导与心理辅导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业自我效能,促进医学生在医学道路上积极进取、全面发展。未来,医学教育机构应持续关注医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完善教育管理措施,为培养更多优秀医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专业认同感和学业自我效能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以便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玉明. 刍议如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12.
[2]王家永平瑞琼. 高职院校医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调适对策分析.临床医学,2019-01.
[3]邹玉清. 专业认同感和自我认同感对中职生厌学影响的个案研究.教育学,2022-04.
[4]周伊恒,王佳文,齐艺,徐蕾. 新冠肺炎疫情对部分医学专业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卫生事业管理,2021-02.
[5]成莉媛,胡秦硕,张文秋.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建筑技术科学,20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