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基于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王娟
蒲县黑龙关镇黑龙关小学 邮编:041204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本文围绕培养学生创新性这一核心目标展开探究。文章从当前创新性作文教学现状入手,分析课堂效能不足问题;进而探讨如何激发思维创新意识并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最后提出优化作文教学环境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方面策略。通过教学方法革新、评价体系完善及学习环境优化,可有效提升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形成,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性作文;教学策略
一、创新性作文教学现状,课堂效能亟待提升
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普遍存在形式化倾向,许多教师囿于应试思维桎梏,过分强调文章结构规范性,忽视学生思维独特性培养。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照本宣科,按固定模式引导学生写作,习题化训练占据大量时间,学生仅能按照既定思路完成写作任务,缺乏创新空间与主动探索机会。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写作逐渐呈现千篇一律现象,内容空洞、表达模式单一成为普遍问题。同时,部分教师评价标准过于刻板,主要关注字数达标、错别字情况及格式规范等表层因素,忽略作文深层价值如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及创造性构思。这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写作热情,把作文视为负担而非表达自我途径,创新意识与能力难以获得有效培养,严重制约语文学科育人功能发挥。
课堂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也制约作文教学效能提升。大部分学校缺乏专门写作课程设置,作文教学往往依附于课文教学进行,时间安排碎片化,无法形成系统训练体系。教师备课精力多集中于识字阅读等基础环节,作文教学缺乏深入研究与科学设计。同时,班级人数较多情况下,教师难以针对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批改反馈流于形式,学生写作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与引导。特别值得注意,现实环境中学生生活经验相对匮乏,加之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写作素材来源有限,导致作文内容贫乏、视角狭窄,创新表达难以实现。这些问题综合作用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能显著受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严峻挑战,亟需构建新型教学策略体系,突破传统模式限制。
二、激发思维创新意识,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激发学生思维创新意识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设开放性学习情境。童话创作作为小学阶段重要写作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性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设计感官想象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体验,构建丰富想象世界;推行情境创设法,利用音乐、图片等辅助手段营造童话氛围,激活思维灵感;采用角色互换思考,鼓励学生从动植物视角观察世界,打破思维定式;实施限定条件创作,给予学生特定元素如魔法石、会说话树木等,让其围绕这些元素展开故事构思,既提供思维支点,又保留充分发挥空间。教学中应巧用提问激励策略,通过设置悬念性问题如如果青蛙变成王子后又想重新变回青蛙会怎样,引发学生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突破传统童话模式,赋予古老故事新内涵,培养改编创新能力。
以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习作教学为例,某老师创新性采用童话拼图教学方法取得显著效果。课前,该教师准备多个童话故事开头片段与结尾片段,上课时让学生随机抽取一个开头与一个结尾,思考如何创造性连接这两个看似不相关部分。如学生小明抽到“森林里有棵神奇树上结满金苹果”作为开头,“小兔子因此明白了诚实重要性”作为结尾,他需构思中间情节使故事自然衔接。课堂中,该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童话特点,明确想象奇特、形象生动等创作要素;随后引导学生运用五感体验,闭眼想象森林场景,描述看到、听到、摸到、闻到内容;接着让学生分组交流初步构思,互相提出改进建议;最后布置学生完成初稿,并采用作品漫游形式,让每篇作品在组内流转,同学们用便利贴标注精彩之处与改进建议。评价环节,该教师不仅关注故事完整性,更特别表彰想象独特、情节创新学生作品,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与进步空间。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作文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优化作文教学环境需构建情感激发型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产生写作冲动。家人主题写作涉及情感抒发,应关注情感唤醒与表达训练。教师应当通过情感唤醒—观察引导—表达指导—交流展示环节设计,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细腻情感体验。具体操作包括:利用音乐、图片等媒介唤起学生对家人情感记忆;引导学生观察家人特征,包括外貌、习惯、言行等,学会提取典型细节;指导学生运用多元表达手法,如动作描写、神态刻画、对话再现等方式展现家人形象;建立班级家庭故事会,让学生通过讲述、表演等形式分享家人故事,在交流中感受表达魅力。创设写作支持系统亦不可忽视,包括提供分层写作指导,建立学生互助小组,开展家人故事采访活动扩充写作素材等。重要一点是,教师应注重情感态度引导,避免简单说教,而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发现家人关爱点滴,培养感恩意识与表达能力。
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的家人”习作教学为例,某教师创新采用情感档案袋教学法取得良好效果。课前,该教师布置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家人情感档案袋,收集与家人相关物品,如照片、手写信、礼物等实物或图片,作为写作素材。课堂伊始,该教师先播放《爸爸妈妈听我说》音乐,营造温馨氛围,随后引导学生打开情感档案袋,挑选一件最有意义物品,讲述背后故事。学生小红展示了爸爸送给她生日贺卡,讲述“爸爸虽然工作忙碌却总记得她生日,每年亲手制作贺卡”这一暖心细节。接着,该教师组织家人特写镜头活动,指导学生选取家人难忘瞬间,通过五步描写法(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进行细致刻画。写作过程中,该教师巧妙引入情感词语库,收集表达亲情词句,供学生参考使用。成稿后,班级举办“我爱我家”故事分享会,学生轮流展示作品,同学间相互品评,该教师从表达生动性、情感真实性角度给予评价。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学会了细致观察与生动表达,更重要是情感表达能力获得显著提升,作品普遍呈现真情实感,避免了以往空洞说教倾向。
结论:新课标下培养学生创新性作文能力需要教师从教学现状入手,认清当前课堂效能不足问题本质,进而采取有效策略进行改进。通过激发思维创新意识、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优化作文教学环境及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等途径,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创新性作文教学不仅关乎语文学科素养培养,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关键环节,对培养未来社会所需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不断反思实践,持续探索创新策略,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作文教学新模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石钊.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 试题与研究,2024(14):156-158.
[2] 赵红云. 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C]//第五届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5.
[3] 马洪秋. 浅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读与写(上,下旬),2015(2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