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张雨欣 宋俊仪 褚政颖 张雅凝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本文以鲁西地区为研究对象,深入调研其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现状,分析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如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品牌建设滞后、人才短缺等问题,并基于地区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旨在为鲁西地区农产品电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升级与农民增收。
关键词:鲁西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对策
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已深度融入各个行业领域,农产品电商作为农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新兴业态,正逐渐改变着传统农产品的流通模式与销售格局。鲁西地区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农业产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涵盖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畜禽产品等多个品类。然而,在发展进程中,鲁西地区农产品电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问题,深入研究其发展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对于推动鲁西地区农产品电商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鲁西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电商交易规模逐步扩大
近年来,鲁西地区农产品电商交易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不断完善以及农民电商意识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市场。以聊城市为例,作为鲁西地区的重要农业城市,2020 年农产品电商交易额为 50 亿元,到 2023 年这一数字增长至 80 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16.5%。菏泽市的农产品电商交易规模同样增长显著,2023 年农产品电商交易额突破 100 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 22%。众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个体农户纷纷涉足电商领域,通过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综合性电商平台以及惠农网、一亩田等农产品垂直电商平台开展销售业务,销售范围不仅覆盖国内各大城市,部分特色农产品还远销海外市场。
(二)电商销售模式日益多样化
鲁西地区农产品电商销售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除了传统的电商平台销售模式外,直播带货、社区团购、农产品众筹等新兴销售模式也在该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直播带货成为农产品销售的新热点,许多农产品主播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生动展示农产品的种植、养殖过程、生长环境以及产品特色,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下单购买。例如,聊城市的一位农产品主播通过直播销售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冠县鸭梨,一场直播的销售额最高可达 50 万元。社区团购模式也在鲁西地区迅速发展,以社区为单位,通过团长组织居民进行团购,供应商直接将农产品配送到社区,这种模式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配送效率,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二、鲁西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
鲁西地区农产品产地较为分散,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物流配送网点覆盖不足,导致物流企业在配送过程中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和人力成本较高。据调查,鲁西地区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 35% - 45%,远高于发达地区的 20% - 30%。例如,一些偏远乡村的农产品运输需要多次转运,增加了运输环节和成本。由于农村地区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物流配送车辆和设备相对落后,加上物流配送线路规划不合理,导致农产品配送时间较长,配送效率低下。许多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需要 3 - 5 天,甚至更长时间,这对于一些易腐坏的生鲜农产品来说,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和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二)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
鲁西地区许多农产品生产者和电商企业对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品牌战略规划和品牌营销意识。他们往往只注重农产品的产量和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品牌的培育和建设,导致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较低。例如,一些农户和企业只是简单地将农产品进行包装后销售,没有对品牌进行深入挖掘和推广。
(三)电商人才短缺
鲁西地区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电商人才。许多电商专业毕业生更倾向于在大城市就业,导致农村地区电商人才匮乏。目前,鲁西地区针对农产品电商人才的培养体系尚不完善,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的农产品电商相关专业较少,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同时,社会上的电商培训课程大多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农产品电商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鲁西地区农产品生产主要以分散的农户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农产品生产标准不统一。不同农户生产的同一种农产品在外观、口感、规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难以满足电商平台对产品标准化的要求。例如,在蔬菜种植方面,不同农户种植的同一种蔬菜在大小、形状、色泽等方面差异明显。
三、鲁西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对策
(一)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鲁西地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率和质量。加强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具有冷藏、保鲜、分拣、配送等功能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 PPP 模式等方式,吸引企业投资建设农村物流设施。例如,聊城市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在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大型冷链物流园区,提高农产品的保鲜和运输能力。
(二)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通过举办农产品电商培训、品牌建设讲座等活动,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和电商企业的品牌意识。引导他们树立品牌战略思维,将品牌建设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投入,从产品品质提升、包装设计、宣传推广等方面入手,打造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
深入挖掘鲁西地区农产品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农耕文化等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建设中。结合农产品的特点和优势,进行精准的品牌定位,打造差异化的品牌形象。例如,菏泽牡丹作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可以围绕牡丹文化,开发一系列以牡丹为主题的农产品品牌,如牡丹籽油、牡丹花茶等,并通过独特的包装设计和宣传推广,突出品牌特色。
(三)加强电商人才培养
高校和职业院校应根据鲁西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的需求,开设农产品电商相关专业,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农业知识、电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社会培训机构应针对农产品电商从业人员的不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如电商运营、网络营销、农产品包装设计、物流管理等,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程度
政府相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和行业协会,结合鲁西地区农产品的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制定和完善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明确农产品的质量等级、规格、外观、口感等方面的标准要求,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例如,制定大蒜的分级标准,明确不同等级大蒜的直径、重量、外观等指标。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大对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投入,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和检测能力。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检测,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例如,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电商平台设立质量检测点,对上市的农产品进行严格检测,只有检测合格的农产品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结论
鲁西地区农产品电商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交易规模逐步扩大,销售模式日益多样化,产业链逐步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电商人才培养、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以及加强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等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措施,能够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鲁钊阳. 农产品地理标志对跨境农产品电商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9(6):67-84.
[2]于延良,鲁竞夫. 南北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比较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2018(26):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