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作者

刘玉杰

山西运城市万荣县皇甫乡埝底中心校044200

摘要: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特别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客观表现,而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个性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培养理念既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自主探究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自主性思维;想象力

引言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教育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关键力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文字理解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承载着塑造未来社会栋梁的重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引导。这一转变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更是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积极响应。

1创造性思维的定义与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面对新问题、新情境时,能够提出新颖、独特且具有价值的观念或解决方案的能力。它包含发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灵活性和冒险性等多个维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意味着超越传统的知识记忆和应用,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探索文本,形成独特的见解,并勇于尝试不寻常的表达方式。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引入PBL模式,设定如“如何以现代视角重述《西游记》”这样的任务,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碰撞思想,寻找独特的故事情节和角色设定。此外,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视觉化他们的想法,促进思维的发散与聚合。

例如,以某小学的案例为例,该校在语文课堂上实施“创意写作工作坊”,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结果显示,参与工作坊的学生在创新思维能力评估上的得分提高了25%,并且他们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显示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有效性。这表明,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小学阶段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效果。

2浅谈小学语文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其中,启发式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设问题、创设情境、设计游戏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与探究。这一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语言写作的时候,老师可以问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问题,比如:如果你变成鸟,你最希望飞到哪里去?为什么?"或"请你想象一个魔幻世界,描绘出奇特的风景和居民。"借由这些题目,激发学生的创意与创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多种文体、文体的尝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开放性问题,使学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自主探究。学生必须积极思考,收集信息,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搜集材料,解决问题。另外,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促进作用。

2.2引入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引入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守株待兔》是一篇极富启发性、极富创意的作品,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在教学《守株待兔》这一课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这则寓言故事,使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组织学生扮演“守株待兔”“守株待兔”等动物的角色,体验故事的情景,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思考守株待兔的意义。如,老师可以问学生,“你觉得守株待兔是聪明的吗?”“为什么?”或“你是否有相似的经验,能和故事情节联结起来?”借此探究,同学们会开始思考个体行动的意义与价值。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

例如,要求学生根据《守株待兔》中的故事,自编故事,展现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见解。通过这种形式的写作,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透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但能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而且也能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行为模式。同时,学生亦可借由参与角色扮演与创意活动,培养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2.3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留有余地。也就是说教师对内容要讲清,但不能讲解过细。老师讲解过细会造成这样的弊端:学生学习不分主次、抓不住最基本的东西、不会独立地获取知识、老师不讲就不会、没有自我开拓的能力、不会自己钻研新的问题、依赖性较大。

例如,在《燕子》这一课中,作者写道:“蓝天白云,细线相连……”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疑问:“细线既然是电线,为什么不用“线”,而用“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创新需要的不仅仅是灵感,还有时间。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给他们思考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多得让学生自己做出选择。学生可以大胆地想象,形成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批判他人的思想。

2.4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读《滥竽充数》的人,往往想到的是批评伪善而无真本事的南郭先生。教师应鼓励学生就文章主题发表不同观点,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学生们认真地阅读,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南郭先生能在乐团里混得那么久,是谁的过错?”最后,大家都同意南郭先生不应该只是滥竽充数的。齐宣王用人不严谨;南郭的朋友们明明知道他的来历,却没有揭发他。学生们可以根据齐宣王等人的心情来推测他们的想法,这说明学生们的思维很活跃,观点也很新颖。因此,从多个角度来看问题,本质上就是将思维的对象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中去考察,从而增加各种可能的角度,才能发现问题的更多属性,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的思路,从而发展出发展性思维。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项崭新的任务,语文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项责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探索,为语文教学开辟一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天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正如古诗中所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如春雨润物,默默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既能掌握语文知识,又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实现智、德、美、心育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曹潇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智力,2024,(10):191-194.

[2]邢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8):187.

[3]尚德华.简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新课程(中),2018,(0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