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理念下“三引”互动对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实践探索
华颖帆
昆山开发区世茂幼儿园
摘要:“三引”互动是指从情感关切、智慧跟进、融合提升三个方面进行有效师幼互动。本文探讨了运用陶行知教育理念在“三引”互动的音乐活动中的应用实践和价值。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儿童是小先生”理念下“三引”互动为音乐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构建民主和平的教育氛围,为幼儿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字:陶行知理念;“三引”互动;音乐活动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以“生活即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音乐素材,通过有效互动引导幼儿用音乐表达生活情感,使音乐活动与生活紧密融合。“教学做合一”理念强调在实践中学习音乐,通过互动的方式支持幼儿思考、鼓励幼儿合作,从而培养幼儿学习品质。“儿童是小先生”理念鼓励幼儿分享音乐知识和经验,通过互动刺激幼儿词汇,形成有效的幼幼互动,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
一、“生活即教育”理念下的情感关切,引发幼儿游戏兴趣
陶行知认为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音乐互动中,教师鼓励幼儿用音乐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1.互动引信心
《评估指南》第 25 条指出:教师保持积极乐观愉快的情绪状态,以亲切和蔼、支持性的态度和行为与幼儿互动,平等对待每一名幼儿。同时《指南》健康领域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轻松、温暖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感受到信赖感和安全感。在音乐节奏火车游戏找春天中,教师用节奏的方式询问春天春天在哪里,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春天景色,如树上的樱花飘落下来、风筝飞上了蓝天。这个过程中因为孩子的个体差异,随意节奏有难有易,这时候教师采用镜像对话的方式刺激幼儿的节奏和语言。同时对于幼儿的尝试,教师及时给与了肯定和鼓励,从而让幼儿更自在舒展,更有信心,这种情感关切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求,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提问引兴趣
《评估指南》第 30 条指出,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通过开放性提问、推测、讨论等方式,支持和拓展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老师在中班音乐活动《小麻雀》中,采用了相对开放的问题,如“你想用什么动作表示停止”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动作,同时引导幼儿尝试自己的动作,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调整,从而引导幼儿发现小指挥的动作要大,大家才能看得清楚,激发了幼儿对指挥动作创造的兴趣和热情。
无论是互动引信心还是提问引兴趣,这个过程中孩子都是围绕一个点,进行思考,同时学习同伴的亮点,形成共享思维。
二、“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智慧跟进,引导幼儿深入思考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活动不仅仅是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幼儿学习品质,例如专注力、合作能力、探究性等。
1.支持引思考
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高水平提问》中提出了六个提问技巧,老师在教学活动《真是一对好朋友》中运用了应用、分析与评价四种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经验节奏中思考怎么唱快快的歌和慢慢的歌,这种策略激发了孩子们的主动性,使他们愿意进一步探索和理解哪些节奏是快快的歌,哪些节奏是慢慢的歌。再次基础上,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表现快快的歌和慢慢的歌,当两个指挥同时出现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唱准自己组的节奏,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鼓励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比较和分析,从而促进深度学习。
2.鼓励引合作
语言要不断激励孩子。能力弱可以进行辅导,鼓励幼儿进步了,这才是互动的实质性。在CLASS评估体系“教学支持”中提到教师要对儿童的工作过程、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也要为儿童创造机会,鼓励同伴之间进行扩展性的交流。老师在培养班级“学科带头人”的过程中运用鼓励性的话语,例如“你创造的节奏很有挑战性”、“你的指挥动作大家都能够看懂”,肯定他们的行为,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教学活动《金锁银锁》中,杨洋老师引导幼儿自主思考“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时候锁这把钥匙”,通过合作和分享彼此的发现,共同解决问题。
3.迁移引调整
在打节奏游戏,老师带着幼儿一起玩了节奏游戏:“打节奏简单到复杂;变三个动作,拍手拍肩拍手;教师要丰富动作,加花手;加上手和脚,要有递进;四步到两步,再加两个动作加三个动作”。对照幼儿深度学习评价量表对这个游戏进行评估,根据这张评估量表,从简单的节奏到复杂的节奏,孩子们的探究行为越来越深入。丰富动作,加花手,孩子们渐渐能够识别和理解动作和节奏,发现可以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节奏游戏,将新的节奏经验与已有的节奏经验相联系并进行迁移,形成更加完整和深入的理解,用的身体的不同部位去探索同一种节奏。
教师的一次次支持,一次次刺激,提供营养品,鼓励幼儿自己生成内容。迁移之前的经验,一次比一次水平高,从而形成纵向的螺旋式发展。
三、“儿童是小先生”理念下的融合提升,引领幼儿大胆表达
“儿童是小先生”是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的独特观点,承认儿童的主体地位,发掘儿童的知识潜力。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给予幼儿机会,让他们成为“小先生”,分享自己的音乐知识和经验,教师需要尊重幼儿的回答。
1.回应引尊重
在CLASS评估体系“情感支持”中提到教师要了解儿童的需要,对儿童的问题做出及时的询问并提供帮助。音乐活动《春天来了》,老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看到了白色的花,这时候老师如果提出说一大片白色的花,这种回应即是对幼儿回答的尊重,同时刺激了幼儿的词汇。
2.对话引表达
在CLASS评估体系“教学支持”中频繁的对话指的是师幼之间以及儿童之间进行多次交流,从而为语言的使用提供大量的机会。老师在集体活动中会主动发起对话并持续多个来回,如“铃鼓会发出几种声音”和“会发出哪些声音呢?”帮助师幼和幼幼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深入,孩子们更加愿意将自己听到的声音表达出来。
3.发散引创造
在迷迷转游戏中,通过一人创编——第一圈乐器表演——第二圈拍手演奏——第三圈教师拍手演奏,将一个创造的游戏往外发散,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同时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同伴的互动,引发大家尝试同伴的创造节奏,形成共享思维。
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杨洋始终扮演着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有力的引导和支持,促进儿童的深度学习和发展。同时,也注重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兴趣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讲解,针对性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便于我们理解。通过集体活动的一个个案例,引导我们尝试并进行思考,形成老师与我们在做老师的思维共享,从而达到最优效果。“把人家的东西学过来用,再原来基础上再创造——人的核心素养”、“其实合作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综合素养都在里面。教师需记住幼儿发明的动作,有意创造。学习的时候思维最重要,思维最核心创造性思维,这里面早期阶段的有效教学:持续性的共享思维。”、“什么是持续性的共享思维,就是两个或者更多的个体,以一种智力型的方式共同工作、阐明一个概念、评价互动、扩展一段叙述(春天春天在哪里,桃花桃花红艳艳,延伸,美丽的春天在哪里,小草小草变绿了,变成两句)、表现一个动作(每一个人想一个着急的动作)等等。所有参与者都必须能促进思考,并使思考能够得到发展和延伸。”音乐活动不仅仅是音乐活动,它包含了多维度的能力。音乐活动促进人的核心素养。培训引发了我的深思,我想作为当代教师应该要学会思考,提升自我。做有情怀有水平有温度的好老师大先生。
在“三引”互动中融入陶行知理念,为幼儿园音乐活动带了了新的活力与启示。相信在陶行知理念的引领下,“三引”互动在音乐活动中将继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幼儿的成长搭建起更加坚实的桥梁,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收获知识,快乐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