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王莉娜

昆山市蓬朗中心小学校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古诗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先辈们深邃的思想,是语文教学中的瑰宝。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开展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研究,有助于探索出更契合学生发展需求,更能提升其综合素养的教学路径。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助力语言建构与运用

古诗文有着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如精炼的字词、对仗工整的句式、丰富的修辞手法等。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大量经典的词汇和优美的语句,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从而更好地建构自己的语言体系,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与表达。

(二)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古诗文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巧妙的构思,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去理解其内涵、体会作者的意图。解读古诗文时,学生要进行分析、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利于审美鉴赏与创造

古诗文是美的载体,其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等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在诵读、赏析古诗文时,能感受到韵律的和谐、画面的美妙以及情感的真挚,进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美,如进行古诗文改写、续写等创作活动。

(四)推动文化传承与理解

我国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通过学习古诗文,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古代的社会风貌、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成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

三、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部分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仍以传统的逐字逐句讲解、翻译为主,课堂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古诗文的韵味和内涵。

(二)对核心素养的渗透不足

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侧重于让学生背诵和记忆,忽视了将核心素养的各个维度融入教学环节,导致学生虽然记住了古诗文内容,但在语言运用、思维发展等方面的提升效果不够理想。

(三)缺乏文化拓展

对于古诗文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有限,学生只是孤立地学习文本,无法将其与更广泛的历史文化相联系,限制了学生对古诗文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四、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策略

(一)注重诵读,培养语言感知与积累

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如自由读、齐读、配乐读、分角色读等,感受古诗文的节奏和韵律,体会其语言之美。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五言绝句的节奏特点,再通过配乐朗读,营造出静谧的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处的情境之中,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积累了经典的语言表达。

(二)巧妙提问,启发思维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文的内容。比如学习《司马光》一文时,教师可以提问“司马光为什么想到用砸缸的办法来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呢?”“如果是你,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吗?”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境创设,提升审美鉴赏

利用多媒体资源、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文的意境美和情感美。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播放庐山瀑布的壮观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象,结合诗句去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诗人,站在瀑布前吟诗,更深入地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

(四)文化渗透,增强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教学中融入古诗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古代的礼仪文化等。以《清明》一诗为例,教师可以介绍清明节的由来、习俗,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所反映的当时人们在清明时节的生活状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其更好地传承和理解传统文化。

五、结语

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和重要的实践价值。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融入到古诗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古诗文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学生在领略古诗文魅力的同时,切实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这一领域,不断优化教学实践,使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更加契合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求。

总之,核心素养为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而扎实的教学实践又将推动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落地生根,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助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基于课标文本的“语文学习任务群”解读[J]. 于忠海.语文建设,2023(19)

[2] 教师教学实践理性的内涵、特点及表征[J]. 高静;李森.教育学报,2023(04)

[3] 诗意德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及实践路向 [J]. 冯铁山 ; 戴梦姿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25)

[4]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单设计 [J]. 汤雪平 ; 郭元祥 . 中国教育学刊 ,20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