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中的超大口径污水干线全面不锈钢内衬修复技术探索
李国文
上海城建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污水管网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超大口径污水干线的维护与修复问题愈发凸显。本文深入剖析运营中的超大口径污水干线全面不锈钢内衬修复技术,从技术原理、实施流程、显著优势、潜在挑战等多个维度展开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城市污水管网的高效维护与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超大口径污水干线;不锈钢内衬修复技术;污水管网维护
引言
城市污水管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的重要使命。其中,超大口径污水干线(通常指管径大于2米的污水管道)在整个污水输送体系中起着核心枢纽的作用,其输送流量大、覆盖范围广,直接关系到城市污水排放的顺畅与否。然而,长期以来,这些干线管道饱受污水腐蚀、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以及地面荷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管道结构损坏、渗漏等问题频繁出现。传统的修复方法,如开挖修复和局部修补,在应对超大口径污水干线时暴露出诸多局限性,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对高效、环保、快速修复的需求。因此,探索一种更为先进、可靠的修复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全面不锈钢内衬修复技术在运营中的超大口径污水干线中的应用。通过详细分析该技术的特点、实施流程、优势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为其在城市污水管网维护中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助力城市污水管网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超大口径污水干线修复现状分析
1.1超大口径污水干线的特点
超大口径污水干线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方面,其管径大,使得污水输送流量大,能够满足大规模城市区域的污水排放需求。例如,在一些特大城市,一条管径为2.5米的超大口径污水干线,每日可输送污水量高达5-8万立方米,有效保障了城市污水的及时收集和输送。另一方面,由于其覆盖范围广,一旦出现问题,影响范围也相应较大。同时,在修复过程中,因管径大,施工空间的限制以及对管道结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需要综合考虑更多复杂因素。
1.2传统修复方法及其局限性
传统的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开挖修复和局部修补。开挖修复虽然能够彻底解决管道问题,如更换损坏的管道段、重新铺设基础等,但施工周期长,一般一条5公里长的超大口径污水干线开挖修复工程,施工周期可能长达6-8个月。这期间对交通的影响巨大,会导致周边道路拥堵,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此外,开挖修复对周边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也较为严重,容易造成地面沉降、周边建筑物基础松动等问题。对于运营中的超大口径污水干线,停水施工难度极大,会严重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转。局部修补则主要针对管道的局部损坏,如裂缝、小孔等。然而,这种方法难以解决大面积的管道损坏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恢复管道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据统计,采用局部修补的管道,在修复后的1-2年内,再次出现损坏的概率高达30%-40%。
2不锈钢内衬修复技术
不锈钢内衬修复技术是一种创新的管道修复方法,它通过特定的工艺将预制的不锈钢管插入到原有污水干线管道内,形成一层新的内衬。这层内衬不仅能够有效恢复管道的输送能力,还能增强管道的密封性。其核心优势在于利用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和高强度特性,显著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例如,在一些腐蚀性较强的工业污水排放区域,采用不锈钢内衬修复后的管道,使用寿命相比未修复前延长了2-3倍。
2.1前期准备
在实施不锈钢内衬修复之前,全面、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必不可少。首先,需要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如CCTV(Closed-CircuitTelevision)检测系统、声呐检测技术等,对原有污水干线进行详细检测。CCTV检测系统能够通过摄像头直观地观察管道内部的结构状况、腐蚀程度以及渗漏位置等;声呐检测技术则可以对管道的壁厚进行精确测量,为后续的修复方案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根据检测结果,专业的设计团队会运用有限元分析等技术,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内衬修复方案,精确确定内衬管的规格、厚度等参数。同时,还需要做好施工场地的准备工作,确保施工设备和材料能够顺利进场,如合理规划施工场地的材料堆放区、设备停放区等。
2.2内衬管制作与运输
根据设计方案,在工厂进行高精度的不锈钢内衬管预制。内衬管的制作精度要求极高,其管径误差需控制在±2mm以内,以确保与原管道的精确匹配。制作完成后,采用专业的运输设备将内衬管运输至施工现场。在运输过程中,为防止内衬管受到损坏,会在管内设置支撑装置,外部包裹防护材料,如泡沫板、橡胶垫等。
2.3管道清洗与预处理
在插入内衬管之前,必须对原污水干线进行彻底的清洗和预处理。清洗工作通常采用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通过高压水枪产生的高速水流,能够有效去除管道内的淤泥、杂物和腐蚀产物。预处理则包括对管道内壁的除锈、打磨等工作,一般采用电动打磨工具,将管道内壁的锈蚀层打磨干净,使表面粗糙度达到Sa2.5级标准,以提高内衬管的附着力。
2.4内衬管插入与固定
通过专业的牵引设备,如大功率卷扬机,将预制好的不锈钢内衬管缓慢插入原污水干线管道内。在插入过程中,利用激光导向系统,精确控制插入速度和方向,确保插入速度保持在每分钟0.5-1米,避免内衬管与原管道发生碰撞。插入完成后,采用焊接和胀接相结合的固定方式,先在接口处进行点焊固定,然后通过胀接工艺使内衬管与原管道紧密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2.5质量检测与验收
内衬修复完成后,严格的质量检测是确保修复效果的关键环节。检测内容包括内衬管的贴合度、密封性、耐压性能等。采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对内衬管与原管道的贴合度进行检测,确保贴合率达到95%以上;通过压力测试,对内衬管的密封性和耐压性能进行检验,在规定的试验压力下,保压时间不少于30分钟,观察是否有渗漏现象。只有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污水干线的正常运行。
3面临的挑战
3.1技术要求高
不锈钢内衬修复技术对施工工艺和设备要求极高。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如在焊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焊接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确保焊接质量。同时,先进的施工设备,如高精度的胀接设备、激光导向系统等,价格昂贵,增加了施工成本。
3.2成本相对较高
不锈钢材料价格相对较高,加上内衬修复技术的施工成本,使得整体修复成本相对传统方法有所增加。以一条管径为2.5米、长度为5公里的超大口径污水干线为例,采用不锈钢内衬修复的成本约为1500-2000万元,而传统开挖修复成本约为1000-1500万元。虽然从长期来看,不锈钢内衬修复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但在初期投资时,可能会给一些城市带来经济压力。
3.3与原有管道的兼容性问题
在修复过程中,确保不锈钢内衬管与原有管道的良好兼容性至关重要。由于原有管道的材质、结构和使用状况各不相同,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避免出现应力集中、脱粘等问题。例如,在一些老旧管道中,由于管道内壁存在不均匀的腐蚀和变形,内衬管与原管道的贴合难度较大,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
4结论
综上所述:不锈钢内衬修复技术具有延长管道使用寿命、提高输送能力、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施工周期短等显著优势,是一种高效、可靠的超大口径污水干线修复技术。虽然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面临技术要求高、成本相对较高等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李瑞典.不锈钢内衬修复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22,31(06):59-64.
[2]张文贵.污水管道不锈钢内衬法修复关键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24,46(05):637-64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