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优化思路
顾怡雯
昆山市巴城中心小学校,江苏昆山,215300
【摘 要】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小古文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美妙和古文的智慧,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创设情境、联系生活、续写故事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的优化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优化思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古文的学习是培养学生文学修养和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小古文教学常常只是机械地教给学生一些古文课文,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优化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小古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对于枯燥的教学内容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古文教学时,需要巧妙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古文学习的热情。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首先,可以运用音乐来营造氛围。对于每一篇小古文,教师可以选择一段与之相关的音乐,用以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情感。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小古文《精卫填海》时,可以选择一首富有力量感的音乐,如交响乐或古风音乐,通过音乐的催化作用,让学生立即进入到古文的世界中去。
在创设情境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参与,并通过提出问题、讨论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古文背后的道理和意义。以教学四年级上册小古文《精卫填海》为例,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描绘大海奔涌的视频,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大海是如此浩瀚辽阔?”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产生疑问和好奇,进而引发对古文中“精卫填海”的故事的探索欲望。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如精卫的形象、大海的景象等,让学生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精卫填海的含义,以及背后蕴含的勇气和坚韧精神。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和互动参与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学习古文,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联系生活,引发深入思考
小学生尚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陌生事物的理解常常需要通过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人物、事件和情感,再与自己生活中的类似情境的联系,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涵和价值。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教学三年级上册小古文《司马光》为例。故事中,司马光为了救一个掉进大水缸里的小孩,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砸碎了水缸救出小孩。这个故事让学生们产生了很多疑问和思考:为什么司马光要砸缸救人?他真的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吗?他到底有多勇敢?在面对危险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自己和他人?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中是否曾经遇到过类似紧急的情况。他们可以回想起自己是否曾经为了帮助别人而冒险,或者是否曾经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过他人的帮助。这种联系与自身经历的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的意义和内涵。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他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他们自己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他们会怎么做?这种开放性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他们可以提出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拓宽思维的边界。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延伸活动,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在不同情境下,他们应该如何选择行动。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小古文教学不只是知识的灌输,更应该是心灵的启迪。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和深入思考,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古文的内涵和价值。这样他们不仅仅是在背诵和理解文字,更是在探索生活和思考人生。
三、续写故事,培养语用能力
小古文教学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应该培养他们的语用能力。在学习一篇小古文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续写的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力续写故事。通过续写故事,学生可以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以教学三年级下册小古文《守株待兔》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续写故事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农夫守株待兔的故事,但是故事的结尾留下了悬念,没有告诉我们农夫是否真的等到了兔子。这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续写素材,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对课文的理解,来完善这个故事的结局。
在续写故事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内容,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背景和情节。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农夫要守株待兔?兔子最后能否出现?如果你是故事的作者,你会怎样续写?”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思考故事的可能性,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接着,学生可以开始动笔续写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比如提供一些词语和短语,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古文词汇和语法结构。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有趣、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在续写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通过续写故事,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练习如何组织语言、构思情节。同时,这也是一个锻炼他们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机会。当学生完成续写故事后,教师可以组织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通过互相赏析和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他人的优点,还能够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经验。
实践证明,续写故事是小古文教学中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形式。在续写故事的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运用语言构思、表达、交流及分享等环节,不断提升自己的语用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小古文教学,对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语用能力等有着积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情境创设、联系生活,并组织续写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古文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小古文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李丽.关于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3(26):124-126.
[2]辛志军.小古文教学要求及策略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23(2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