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豫剧板胡与音乐板胡演奏方法及技巧研究

作者

巩海捷

新疆建设兵团豫剧团 831100 新疆昌吉市

摘要:豫剧板胡与音乐板胡作为中国传统弓弦乐器的重要分支,在演奏方法及技巧上既有共通性,又因应用场景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豫剧板胡更注重“托腔保调”的即兴伴奏技巧,强调滑音、颤音等装饰性手法;而音乐板胡则更倾向于规范化演奏,追求音色纯净与旋律表现力。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板胡的构造特点、演奏技法,探讨其在豫剧伴奏与纯音乐演奏中的差异化运用。

关键词:豫剧板胡;音乐板胡;技巧

引言

板胡作为中国北方戏曲及民间音乐的重要伴奏乐器,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以豫剧板胡和音乐板胡为代表的两种主要演奏流派。豫剧板胡以高亢明亮的音色和灵活的即兴伴奏技巧著称,是豫剧音乐的灵魂乐器;而音乐板胡则广泛应用于独奏、合奏及现代民乐创作,其演奏风格更注重旋律的流畅性与音色的控制。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豫剧板胡与音乐板胡在乐器构造、技法上的异同,并结合现代演奏实践,探讨其艺术发展的可能性。

一、乐器构造对比

豫剧板胡与音乐板胡由于外形尺寸及材质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两者在音质上的区别,并进而影响到各自不同的演奏方式。豫剧板胡的琴筒一般比较小而且是圆筒状,大多使用桐木或者椰子壳作为原材料,蒙皮也比较厚(一般是30厘米),声音响亮透彻;琴杆相对较短而且稍粗一些,这样就使得左手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迅速地上下行手指运动以及连续不断的滑音、颤音等各种技巧动作,以便于对戏曲唱腔的各种处理要求;传统的弦轴为木质材料制成,通常是四度定弦(例如内弦为 a 1 ,外弦为 d 2 ),弓毛硬度较大,弓杆也相对厚重些,这有利于大开大合式的爆发式运弓和强烈有力的节奏型处理[1]。

而音乐板胡的琴筒比豫剧板胡要大得很多并且形状也不尽相同(有六边形也有扁圆形等等)。蒙皮厚度比较薄(一般是15~20厘米),为了满足更多作曲家的要求,经常使用一种叫“仿生皮”的新型材料来替代原有的天然动物皮革蒙面。所以它发出的声音要比豫剧板胡更加柔美圆润,具有非常宽阔的泛音效果,适合作为独立乐种出现时的主奏乐器,用来表达各种优美抒情的旋律线条;琴杆较长但直径却比较细一点,因此在需要大幅度的转换变位的时候,能够保证右手拇指、食指、中指能顺利移动。此外,音乐板胡常增设微调装置、指板甚至扩音孔等现代改良结构,而豫剧板胡则更保持传统形制以保留戏曲韵味。这些构造差异从根本上塑造了二者在戏曲伴奏与音乐表演中的不同艺术表现力。

二、基本技法差异

1、右手技法

从演奏手法来看,两者都十分重视戏剧化的节拍效果(即豫剧中所谓的“打板”)和唱腔衬托,在主要使用短促而富有弹性的顿弓、具有强烈爆发性的甩弓、密集而有规律的滚弓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弓速来模仿戏曲中打击乐器的效果,并利用弓段的变化来表现戏曲中人物语言的重音;同时,还通过将弓毛绷得较紧并加大其贴弦的压力的方式来加大声音的穿透力度和形成强烈的“嘎调”,或产生悲愤压抑的情绪气氛等。“嘎调”的特点是声音发涩、尖锐刺耳,“哭腔”则是指一种柔美的哀怨之声。这些特点都是由戏曲表演所决定的。因此可以说,由于它们是为不同的对象服务的,所以也就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演奏风格。例如:在运弓方面,豫剧板胡特别注意左手的位置高低和右臂动作幅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形式:豫剧板胡一般取高把位,使整个身体处于前倾状态进行演奏;而音乐板胡基本上采用平把位,而且往往采取水平运动的方式来进行演奏;而在弓毛与弦之间的接触面问题上,豫剧板胡大多采用的是垂直于弦轴方向上的压力,这样就能有效地保持较高的发音质量;而音乐板胡的弓毛却常常要呈一定的角度斜向摩擦琴弦,这样才能得到较好的音质[2]。

2、左手技法

豫剧板胡左手技法主要模仿人声音域,常用大幅度的上下滑音(“大滑”、“小滑”)来体现戏曲语言中的高低抑扬顿挫;常用大揉弦(幅度大,速度缓慢)或打出各种效果(包括长抖动或急抖动);常用扣弦、勾弦、抹弦、推拉弦等各种技巧增加其戏剧性色彩;常用拇指托、食指弹等方法产生咬字不清的效果;按弦比较沉重并着力于指尖部分,经常采用压揉、抠弦的方法获得特殊的哭泣效果等;讲究的是“腔韵”,而不是准确的音高概念,并带有浓烈的地方风味。音乐板胡则是更加重视音准准确度的技术性要求,并且讲究各种揉弦方法(包括滚揉、压揉、滑揉)及其速度、力度上的灵活多变,并且对音质的要求也更高一些:要达到圆润丰满的效果。经常性的换把乃至超把位换把,快速指序来实现复杂的旋律线条,装饰音采用较为标准化的倚音、回音等,同时借用小提琴中的泛音、拨弦等手法丰富其音响色彩。二者在左手“吟、猱、绰、注”等传统技法的运用比例及音色控制理念上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戏曲伴奏的程式化与独奏艺术的个性化差异。

三、特殊技巧对比

豫剧板胡与音乐板胡的特殊技巧具有明显的艺术区分:一是“服务”属性不同,即前者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对戏曲人物、情节的表现,后者主要是为了扩大自身的技术能力;二是特殊技巧所采用的手法及相应的功能不同,豫剧板胡的特殊技巧多为程式化的专有技巧(除个别例外),它必须按照豫剧板胡特有的行腔特点来使用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在其使用的范围上有严格的限制。“模拟人声”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哭腔奏法”,是在左手指大幅度地向下或往右用力的同时,由右臂带动手腕进行上下左右抽动的动作时发出的声音,然后使拉空弦的弓根部分稍加压力,并且加上适当地擦弦力度,就可以达到一种类似悲痛欲绝的感觉,从而很好地表现出戏曲中的“哭”。此外还有“笑腔技法”,它的特点是通过快抽短促的单弓与连续换把结合以及滑音的交替出现的方法,模拟出人们大笑时的情景,“喷口音”的发音方式则是先迅速按下某个位置后立即松开,这样就可产生一个突然变强并带有爆炸性的声音,就像说话时碰到字头的地方一样,因此能够很好地区别戏曲中的各种不同的发声状态。“摇弓”的动作要领是以手肘为中心点,手臂作圆周运动,并且随着弧度的变化改变弓速,从而使整个弓毛都处于振动的状态之中,可以较好地模拟出梆子腔的“颤音”。二者在"音腔化"与"器乐化"的技术取向上形成对比:豫剧板胡的特殊技巧追求"似人声而非人声"的戏曲美学,音乐板胡则致力于"超越人声"的器乐表现力极限,这种差异本质上是传统戏曲程式与现代音乐观念在技术层面的具象化碰撞。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豫剧板胡与音乐板胡的演奏方法及技巧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了两种板胡在形制、技法及音乐表现上的异同。豫剧板胡演奏风格有很强的即兴和装饰特点,并且这种特色正是它作为豫剧伴奏艺术存在的基础;而音乐板胡强调的是它的声音本色和旋律上的规整化,因此其表现的空间相对要大。两种板胡虽然根植于不同的音乐土壤,但均体现了中国传统弓弦乐器的深厚底蕴。

参考文献

[1]方金良.板胡在豫剧音乐演奏中的作用[J].剧影月报,2022(01):59.

[2]景国庆.“情”在板胡演奏中的重要性探究[J].戏剧之家,2021(2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