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铁塔与基础土建工程的协同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

白庆骥 杜庚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电力输送网络中,铁塔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施工品质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固性。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铁塔与地基建筑往往面临着施工耗时过长、造价昂贵以及施工品质不易把控等挑战。这些问题主要源于施工环节间的协调不顺畅、信息交流的不对称性以及施工人员技能参差不齐。这些因素使得施工周期被拉长,费用超支,同时工程质量受损。实践证明,这些策略有效地缩减了施工时间,减少了经济负担,并显著提升了工程品质与安全水平,为我国电力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价值。

关键词:电力铁塔;基础土建;协同施工技术

1电力铁塔与基础土建工程概述

1.1电力铁塔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电力传输系统中,铁塔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几个关键点上:作为输电网络的支架,铁塔保障了电力从发电站点平稳地传输至各用电地区。其稳固的建筑构造有能力承受各种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条件,确保电力供应的不间断和可靠安全。铁塔的架设高度及布局有效降低了输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升了输电效率,进而促进了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此外,铁塔的设计也使得电力系统的扩容和提升变得更加灵活,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1.2基础土建工程的基本概念

基础设施建筑工作,旨在为各类建筑物及构造物提供必要的支撑与稳固,涉及基础性工程的建设。这一过程涵盖了地基地质改良、基础建设、土方作业以及辅助的支护体系构建。地基地质改良的目的是提升地面的承重能力和稳固性,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预先加压、土体加固和排水处理等。基础建设则依据地质状况和建筑物的特性,选择如带形基础、板式基础、桩基等多种形式,以保障建筑的安全与稳固。土方作业包括土壤的挖掘、搬运、填充以及压实,这对于确保施工现场的平整和基础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而支护体系的建设则是为了在施工期间维持基坑和边坡的稳定,常见的支护措施包括斜坡开挖、锚杆固定和支撑系统等。这些基础设施建筑工作是建筑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对后续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决定性影响。

1.3电力铁塔与基础土建工程的相互关系

在电力设施的建设阶段,铁塔的稳定依赖于基础建设的牢固度,这部分工程负责为铁塔打造坚实的基座,使其能够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下保持稳固。基础建设的稳固性直接决定了铁塔结构的完整性和使用年限,两者协同作用,保障了电力传输系统的顺畅与持久运作。

2协同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

多领域、多技能的深度协作构成了协同施工技术的基础,其宗旨是通过高效的资源整合与施工流程的优化,达到施工效率的最大化。关键在于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依托于周密的施工流程规划及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保障各项施工任务在时空维度上的合理布局。技术的整合与创新,辅以高端设备的使用,有助于施工效能和品质的提升。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教育和行政管理,提高施工团队的职业素养,确保施工流程的顺畅和工程质量的达标。

3电力铁塔与基础土建工程的协同施工技术应用

3.1施工工序衔接优化

优化电力铁塔及其基础土建工程的施工流程配合是提升协作效率的核心策略。必须拟定周密的施工方案,界定清晰各施工步骤的次序,保障各个环节的顺畅过渡。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施工进程进行动态监管,适时调整资源分配,防止工序间衔接问题引发的工程延期。增强不同工种之间的交流与配合,定期举行会议及现场协调活动,以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保证各阶段的无缝连接。借助合理的施工步骤搭配优化,可以极大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增强工程质量。

3.2加强施工信息管理的关键举措

在电力铁塔及其基础土建工程的协作施工中,高效的管理施工信息显得尤为关键。通过打造一个集中的信息交流体系,我们能够确保施工各阶段的信息流通顺畅且及时,从而减少由于信息传递延迟或沟通不畅所导致的问题。采纳尖端的工程项目管理工具,整合了施工进度、质量控制、安全保障以及成本管理等多重功能,极大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公开性。强化工地现场的数据搜集与分析工作,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物联网,对工程进展进行实时跟踪,以便及时对施工计划进行反馈和修正。建立规范化的信息交流程序,保障信息传递的精确和统一,为工程的协作施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3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机械设备的运用能力

为提高施工队伍的职业技能,定期组织深入的专业研习与技艺沟通活动至关重要,涉及的范围包括前沿技术、先进装备的使用以及安全作业规范。构建一个完备的施工技术资料库,便于工作人员随时检索和自学,保障技术信息的实时更新。在施工机械的应用上,引入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的施工机械,例如采用无人机进行测量、机器人实施作业等,均能显著提升施工效率与精确度。这系列举措不仅增强了员工的技术素养,同时也有效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确保项目能够平稳推进并实现高品质的交付。

4协同施工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4.1施工周期与成本的控制

对施工进度和费用的精准管控构成了协作施工技术核心的环节。通过对施工流程中各步骤接续的优化,降低了工序间的停滞时间,增强了施工的整体效率,进而实现了施工周期的有效压缩。强化施工信息的管理,动态监督与调整施工进度,保障资源的有效分配,防止资源的不合理消耗和作业的重复,进一步实现了成本的削减。此外,通过提升施工人员职业技能,运用尖端的施工机械,不仅提升了作业效率,也减少了因操作失误导致的返工,确保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对施工周期和成本做到了有效控制。

4.2工程质量与安全性的增强

协同作业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工程品质和施工安全水平。在施工环节,通过对施工步骤的合理调整与紧密配合,成功规避了各步骤间的矛盾和干扰,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流畅性和正确性,降低了施工差错的几率。强化了对施工信息的管理,实施动态监控与反馈机制,及时排查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了施工品质的连贯性。同时,通过不断的技能教育和能力评估,增强了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升了施工团队的整体实力,保证了施工行为的标准化。引入高端施工机械,增强了施工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有效预防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确保了工程的整体安全。得益于这些举措,协同作业技术在电力线路铁塔及基础设施建造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论

协同推进电力架构中的铁塔构建及其地基土木工程建设,能够大幅缩减建设周期,明显减少建设费用,并增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工程品质。此外,此类协作施工技术亦为电力系统的可靠运作提供了更加牢固的支持。尽管如此,本研究仍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例如,施工场所多变环境因素的深入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加强对施工环境因素的考量,以期对电力铁塔建设管理提出更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科学研究成果,并为工程实施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有文.试述土建工程的桩基础施工技术[J].名城绘,2019,(2):0389-0389.

[2]王益涛.土建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023,(8):0076-0079.

[3]吴汉顺.土建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J].新材料·新装饰,2020,2(5):96-96.

[4]郑卓.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6):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