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东盟国家农业研学旅游服务策略研究
张晓薇 吴燕雯 黄膑葶 郭冬梅 覃慧欢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6
引言:
近年来,跨境旅游热潮持续升温,跨境旅游项目立足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加强邻国交流合作,具有促进双方友好交流,促进双方合作的有效途径。2023 年印发的《广西研学旅游发展白皮书》提出,广西将开发多样态研学旅游产品,建立广西 - 大湾区研学旅游合作新机制。东盟国家的农业基础较为薄弱,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通过开展农业研学活动,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广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以及丰富的气候资源,通过加强与东盟各国在研学方面区域协作,能够促进中国(广西)- 东盟交流合作,为广西- 东盟多维度共发展提供支持。
一、农业研学旅游的概念
跨境农业研学旅游是一项服务于农业、研学和旅游合一的一项新型旅游方式的活动,旨在通过依托农业文化、农业产业、农村设施与器具、农业生态、等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主题实践活动。
二、广西面向东盟跨境农业研学旅游的基础分析
1、东盟国家与广西的人员往来密切,具有一定的旅游基础。
数据显示,2024 年,广西接待的入境过夜游客总数为 136.1 万人次,同比增长 2 1 1 % ,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5.0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 8 9 . 6 % ,跨境消费也在呈现积极的趋势,跨境旅游在未来需求可观。有 1 个全国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8 个全国产业示范基地,15 个州级跨境旅游产业示范园区,139 个州级跨境旅游产业示范基地 [1]。体现广西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
广西对于跨境旅游十分看好,加大投入,加强合作致力于与广东盟合作共发展。2024 年 8 月 26 日至 29 日,邀请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东盟各国的百名旅行商代表齐聚广西,参加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 2024“你好!中国——发现广西”百家东盟旅行商踩线活动。今年上半年,马来西亚到广西的游客近6.2万人次。数据显示,2024 年 1 月至 7 月广西接待东盟十国入境过夜游客 18.86 万人次,同比增长 5 7 8 . 6 % 。 [2]
2、东盟国家农业交流需求旺盛
东盟对农业科技化需求迫切,提高农业生产迫在眉睫。东盟拥有6.8亿多人口,面临的粮食形势十分严峻。生产力不足一直是东盟国家长期面临的问题,2022 年 3 月,牛津经济研究院的一份报告称,过去十年里东南亚地区的气温不断上升,气候不确定性加大,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因此对于依靠科技提升农业的发展需求旺盛。
同时,东盟国家农业发展空间也很广阔。东盟缺乏先进的技术以及农业基础设施,东盟成员国如老挝、缅甸、越南等还属于不发达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农业文化落后,农业基础设施非常不完善,甚至有少部分地区仍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阶段。[3]
自然条件是农业发展基础,优越的自然条件促进东盟农业多样性发展。胡新萍 (2013) 指出东盟国家农产品种类丰富,在橡胶、棕榈等方面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农业生产在东盟( 除去新加坡和文莱)具有发展优势。东南亚种植面积可观,且农业占比高,农业发展空间大。朱春江提到据统计东盟 10 国国土面积约 450 万 k m2 ,面积最大的印度尼西亚达 190 万 k m2 ;总人口超过 6 亿,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其中越南以农业发展为主,耕地与林地占总面积 6 0 % 。泰国的种植面积约 200 万km2,占全国土地 3 8 % 。
3、广西- 东盟之间有良好的研学旅游发展基础
一是地理位置基础较好。南宁作为面向东盟的旅游集散中心,到各东盟国家首都的航程都在4 小时以内,具有发展入境旅游的区位优势。
二是广西具有丰富的东盟相关国家语言人才资源,例如了越南语、老挝语、泰语等东盟国家语种专业,语言类相关人才较为充沛,已成为首批教育部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广西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人才小高地—东南亚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培养基地等[4]。
三是东盟国家与广西气候相似,为广西—东盟农业合作打下良好基础。东盟位于亚洲东南部,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地理位置优越,地城热量充裕,降水丰沛,盛产稻谷;由于热量和水分充足,植物终年茂盛,农作物随时可以播种,四季都可收获,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5]。
三、促进面向东盟的农业研学旅游发展策略建议
1、构建完整的农业研学旅游服务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相结合。解决当下旅游产品单一的现象,例如与多个农业现代化基地合作实现个性化服务,例如:南宁巨不凡——现代农业园,隆安火龙果基地——农业产业化,南宁田园八桂区——现代农业等。并快速生成旅游路线,提供食住行全方位保障,做到无忧出行。
2、树立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加强与高校合作提升产品竞争性。打造具有特色的面向东盟的农业研学旅游品牌,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例如短视频制作和产品体验分享采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3、加强农业研学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的复合型服务团队。提供信息沟通,通过与广西各高校合作,选拔优秀农业、旅游、语言类、教育类人才,形成“农业+”“旅游 + ”“语言 + ”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打造包括“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等”多项小语种的综合人才体系,实现双方无障碍沟通学习。
四、总结
在“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面向东盟市场的跨境农业研学旅游服务,不仅将提供跨国旅行和跨国农业交流学习的机会,实现广西与东盟农业共同发展,同时也将促进中国(广西)与东盟国家跨境农业领域更高效、更紧密合作,促进双方农业领域相互学习与交流,实现中国(广西)- 东盟共发展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 赵雅琪 , 钟淑娴 . 跨境旅游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跨境旅游业为例 [J]. 北方经贸 ,2024(01):50-54.
[2] 看广西如何深耕东盟旅游客源市场[N]. 中国旅游报,2024-09-4(004).DOI:10.28109/n.cnki.nclyb.2024.001555.00
[3] 翁玉颖, 袁泽伟. 中国对东盟农业投资的现状及SWOT 分析—基于“一带一路”倡议 [J]. 北方经贸 ,2023,(06):63-65.
[4] 韦利坤 . 广西高校东南亚小语种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探究——以为例 [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2021,38(04):204-210.DOI:10.16601/j.cnki.issn2096-7330.2021.04.026.
[5] 朱春江 , 范郁尔 , 骆汝九 , 等 . 基于要素禀赋理论的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潜力分析 [J]. 贵州农业科学 ,2020,48(05):162-166.
作者信息:张晓薇,2022.11,女,汉族,广东汕头人,本科在读。吴燕雯,2003.10,女,汉族,广西融水人,本科在读。黄膑葶,2003.10,女,汉族,广西平乐人,本科在读。郭冬梅,2002.07,女,汉族,广西贺州人,本科在读。覃慧欢,2004.02,女,汉族,广西贵港人,本科在读。
项目名称:广西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23)逐“路”原野—跨境农研旅游服务
项 目 编 号: 广 西 区 大 学 生 创 新 创 业 训 练 项 目(2023)S20231060822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