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日语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
刘念
湖北经济学院
引言: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驱动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该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以真实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明确目标与情境的基础上完成主动阅读与语言交际。
一、任务驱动型日语阅读教学的具体设计与实施
(一)主题化语境任务设计与教学准备阶段
任务驱动型教学以真实语境为依托,需在设计任务前明确日语阅读教学的主题语境。教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且具有交际意义的主题,例如:“日本文化之旅——探寻京都传统工艺”。随后围绕该主题精准制定明确的任务目标,如:“学生能准确提取日文旅游宣传文案中的关键信息,并完成工艺品推荐海报的制作”。具体操作前,教师应预先提供配套的日文阅读材料,如:
京都の伝統工芸である「清水焼」は、江戸時代に発展し、華やかな色彩と繊細な模様で知られています。現在も多くの観光客が訪れ、お土産として高い人気を集めています。
学生需提前熟悉材料中的专门词汇,如「伝統工芸」「清水焼」「繊細な模様」「観光客」等,以降低文本认知负荷。教师还应设计引导性问题促进学生对话题背景的预热,例如:“清水焼の特徴は何ですか?なぜ人気がありますか?”任务实施前学生以小组形式先预习讨论,有助于正式教学的顺畅展开。
(二)任务的分组协作与过程实施策略
任务的实施过程强调学生协作参与,并将完整的任务拆解为阶段性小任务。教师将学生分为三至四人一组,以组内合作模式完成各阶段任务。在初步信息提取任务中,学生合作完成从原文中提取必要信息的步骤。例如学生需完成任务指示:“文中から清水焼の起源とその特色に関するキーワードを抽出してください。”每组学生需利用阅读技巧如关键词定位和段落主旨概括,列举出核心信息:“江戸時代発展”“華やかな色彩”“繊細な模様”等。
之后,学生进入深度推理阶段,教师适时提出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信息内涵及逻辑关系,如“なぜ清水焼は観光客に人気が高いのか、その原因を推測してください。”此阶段教师更多扮演任务观察者,提供恰当提示和必要干预,引导学生充分互动,构建对阅读文本深层意义的理解与推导。
(三)任务产出呈现与教学评价策略
任务实施最后阶段需聚焦于语言产出的质量与创新性。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任务目标进行成果展示,如制作包含推荐语的日语旅游海报,要求学生用目标语精准表达推荐理由,如:“清水焼の繊細な美しさを、ぜひ京都の旅のお土産としてお持ち帰りください。”学生用日语进行成果汇报时,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参与评价环节,从语言准确度、任务完成度及表现力三个维度给予反馈。评价不仅采用师生单向点评,也鼓励学生相互质疑讨论,以实现任务驱动的教学闭环与认知反思。为强化任务驱动的后续效果,教师还需组织学生撰写简短的学习反思日记,分析任务中使用的阅读策略有效性,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化阅读的策略意识,并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二、任务驱动型日语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
(一)语义识别机制的重构与词汇处理效率的提升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精细化处理能力。在任务导向下,学生需针对设定的阅读目标提取高频词汇及主题表达,从而促使其在识别日语词义时具备更强的语境敏感性。例如在解读“伝統工芸”相关文本时,学生需识别与其意义关联的表达,如“継承”“技術”“地域文化”等,此类识别过程不再停留在机械记忆,而转向对词汇功能与交际作用的判断。在实际阅读任务中,语义辨析与语用整合并行,既提升了词汇的使用效率,也强化了对词义生成逻辑的建构能力。由此形成的词汇理解系统较传统教学更具动态适应性,学生对新词的掌握呈现出迁移性强、反应速度快的特点。
(二)认知策略的内化驱动与推理能力的激活
日语阅读中,高阶认知策略的调动是理解深层文本信息的关键。任务型教学有机嵌入了多层次的信息推理环节,使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时必须调用对语言结构与逻辑线索的系统判断。在探究“なぜ観光客に人気があるのか”这一问题时,学生需整合文本中显性与隐性的信息线索,构建逻辑因果链。这一认知过程不仅要求读者对句际逻辑保持高度敏感,也要求其在限定语境下进行多维推理与合理预判。随着任务难度的逐步递进,学生逐渐形成将“定位—推断—验证”一体化操作的阅读策略体系,进而在新文本解读中实现策略的迁移与应用。
(三)表达性重构路径与阅读产出的系统化引导
阅读理解最终需落实于语言表达的实践生成。任务驱动型教学通过设定输出导向的综合性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语言理解之后进入表达重构阶段。该阶段强调对文本信息的再组织与意义再生成。学生在完成关于日本传统节庆的阅读任务后,需撰写一段介绍该节庆的日语短文,其内容需准确提取原文要点,并辅以个人理解与文化评价。这种输出型重构任务促使学生由语言接受者转化为意义建构者,在输入—加工—输出的闭环中完成语篇整合能力的培养。这一教学流程强化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结构掌控力与叙述逻辑意识,使其在处理真实日语语料时具备更强的组织能力与表达清晰度。
三、结语
文章围绕任务驱动型教学在日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路径,梳理了从主题任务生成、分组协作执行到产出导向反馈的完整教学逻辑。任务嵌入式教学模式有效重构了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认知加工流程,并显著推动其在语篇理解与语言表达两个关键层面产生跃迁。未来教学改革中,可进一步结合AI 辅助诊断工具、跨文化交际主题以及多模态语料拓展,构建更具弹性与延展性的阅读教学体系,从而全面提升日语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跨语际迁移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 志 浩 . 借 助 任 务 驱 动, 优 化 阅 读 教 学 [J]. 语 文 世界 ,2024(15):46-47.
2. 戴建红 . 任务驱动 , 让深度英语阅读更有“力道”[J]. 求学 ,2021(39):5-6.
3. 王彤彦 .“任务驱动”: 撬动学生阅读思维的支点 [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1(1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