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医药防治青少年近视的研究进展

作者

张昊坤 唐沁 李庆

浙江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53

近年来,全球近视患病率不断攀升,且患者年龄趋于低龄化 , 近视及其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1]。近视被定义为一种屈光不正的眼病,其主要表现为远处物体视野模糊,同时伴随头晕和眼部疲劳,中医通常称这种情况为“能近怯远症”。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持续进步和电子设备的普遍使用,近视问题在青少年中愈发普遍 [2]。近视的发生对青少年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能还会提升其他眼疾病的风险。当前,现代医学主要通过配镜、角膜塑形镜以及手术等方式来矫正视力,但至今尚未发现能够根治近视的方法 [ 。中医药展现出了独有的优势和特色,能够单独或结合多种技术,如中药、针刺、灸法、耳穴压贴和推拿按摩等,在青少年近视的防治领域发挥效用。为此,本文将对中医药在防治近视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青少年的近视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1. 青少年近视的研究现状

1.1. 研究热点分析

当前,国内外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近视的眼部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以及干预措施三个方面 [4]。在眼部生物学特征研究领域,儿童的屈光发育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是两个关键的生物学参数,且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动态关联。研究表明,随着儿童眼轴的逐渐增长,角膜的曲率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而轴率比是有效评估这种变化的关键指标[5]。通过对这些生物学参数的持续监测,研究者能够更准确地追踪并预测近视的发展趋势。

针对近视的流行病学研究,则在识别近视相关的预测指标、深入了解近视发展趋势以及建立统筹的近视风险评估体系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6]。据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近视的发病率正处于持续增长趋势,预测到 2050 年,全球近视人口比例可能达到 5 0 % ,而高度近视的比例甚至可能攀升至 10%[7]。2020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儿童与青少年的近视率已达到5 2 . 7 % ,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为 3 5 . 6 % ,初中生达到 7 1 . 1 % ,而高中生更是高达 80.5%。这些数据表明,近视问题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正持续处于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8]。近视的发病机制涉及巩膜重塑、巩膜缺氧、相关因子作用机制、多巴胺机制以及脉络膜血流灌注等多个方面[9]。在近视防控策略方面,西医防控措施主要为光学矫正、药物干预及手术等 [3]。目前,在广泛可用的药物治疗手段中,局部应用阿托品依然是唯一的选择[10]。中医药适宜技术则通过针刺、耳穴压丸、穴位按摩、灸法等方式进行干预 [11]。以及中药内服、中成药内治法被应用于临床 。

1.2. 研究趋势分析

2003 年至 2012 年期间,国内外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眼部生物学参数、近视度数改变以及光学干预手段等多个方面[4]。从屈光系统的构成来看,角膜形态、眼轴长度及晶状体屈光力是决定眼屈光状态的核心参数[5]。在近视的屈光变化中,相较于角膜和晶状体的影响,眼轴的延长是一个更为显著的因素 [13]。在对角膜塑形镜、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及普通框架眼这三种矫正方法进行比较时,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对控制青少年近视度数增长的效果最为突出 [14]。与国外研究路径不同,国内学者则持续开展了中医药特色技术在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工作 [15]。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及“治未病”方面展现出优越性,且在眼病防治方面也拥有悠久的历史[16]。中医药特色疗法体系涵盖针刺、艾灸、耳穴贴压、推拿等多种手段。临床实验证实,中药外用制剂可调有节效灵降敏低度低方龄面青具少有年显近著视效度果 [数18]。,此而外,针刺雷疗火法灸在作提为高一低种龄结患合者针裸刺、眼灸视法力和药物的特色中医外治疗法,目前已有大量临床研究支持其在近视防控中具有显著效果 [19]。耳穴压丸联合耳穴揿针疗法能够控制屈光度增加、延缓眼轴增长、稳定视力并改善全身症状,从而有效防控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的发展进程[2科0]。研未成来果应的当转持化[4续]。深随入着对医中学医的适发宜展技进术步在,国近内视外防的治研领究域内的容应更用加,深并入提和高细相化关。2013 年至 2022 年期间,较上一阶段,近视干预措施更加丰富,近视防控原理从调节学说转变为离焦学说,联合应用多种疗法控制近视进展在临床上获得更佳疗效 [21]。关于近视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日益增多,这一趋势可能与综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和综近视管理白皮书》的印发密切相关 [4]。

2. 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控青少年近视

2.1 中药治疗

目前,中医治疗近视的策略主要采用辩证分型法。例如,对于肝胆湿热型的患者,治疗会侧重于清肝胆和祛湿热,常使用龙胆泻肝丸加减;而对于肝虚风热型患者,则以养血镇肝明目为主,通常选择杞菊地黄丸加减;心脾两虚型的病人则着重补脾宁心,治疗方剂为归脾丸加减;肝肾亏损型则主要采取滋肾养肝、退障明目的原则,常用的方剂为石斛夜光丸加减[2]。

中药的外用方式包括多种类型,例如中药外敷、中药熏眼以及中药离子导入等。由于眼周经络的密集分布,采用中药外敷能够有效舒筋活络、养肝明目,且治疗效果显著 [22]。中药敷药的方法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熬煮成膏状的或腠煎理制进成行汤渗药透,和然吸后收使,用进敷而料发贴挥于治特疗定作位用置[23],。药苟物立中成的等有[24效] 研成究分中通,过选皮用肤适合补益气血、化瘀通络及提升视力的中药成分制成清目贴,贴于太阳、攒竹、鱼腰等常用穴位,临床有效率为 7 1 . 9 % 。

中药熏蒸疗法同样应用广泛,该疗法通过中药煎制液体的蒸汽对眼周进行熏洗,有助于促进眼部血气流通并疏散邪滞。孙雪峰 [25] 的研究采用中药热敷眼罩联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进行儿童假性近视的治疗,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唐敏等 [26] 的研究则探讨了中药熏洗结合耳穴贴压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发现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耳穴贴压的疗法。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则通过将中药与经络穴位和离子导入技术有机结合使得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眼部,从而充分发挥其药物效用 [27]。赵小蕊 [28] 运用这一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弱视及视力疲劳,取得显著成效。近视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 7 . 7 % ,弱视患者为 9 7 % ,而视疲劳患者的总有效率甚至高达9 8 . 7 % 。

中药在临床应用中主要采用膏、丹、丸、散和汤等传统剂型。滴眼剂因其吸收快、刺激性小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中广泛被使用[29]。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的剂型日益丰富,更好地满足了临床治疗的需求,如滴眼剂、喷雾剂、注射剂、滴丸剂、片剂、颗粒剂和胶囊剂等 。

2.2 针刺治疗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在十二经脉的循行中,多条经脉与目系相连,这为使用针灸治疗近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陶晓雁等 [30] 采用捻转泻法对眼周腧穴进行重刺激,能够显著提高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视力(P< 0.01),且重度刺激组的视力改善明显优于轻度刺激组( )。田昭春等 [18] 的临床研究显示,针刺治疗儿童低度近视在提高裸眼视力和调节灵敏度方面效果显著,同时对屈光度的增长起到一定抑制作用。针对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情况,为了克服单一针刺疗法的不足,建议临床应用时将针刺与中药口服、推拿按摩、耳穴压贴以及中药熏眼等多种治疗方法结合,以期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任莲芳 [31] 针对 90 例低度近视患者的研究中,对照组仅进行调节功能训练,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针刺治疗,临床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在降低低度近视的效果上更为显著,并且改善了眼调节功能。

2.3 灸法治疗

灸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它利用艾条或艾绒等材料,通过点燃这些材料产生热量,对特定的身体部位和经络穴位进行熏灼。这种温热的作用能够引发热效应,并促使药物成分的渗透,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3]。李杜军[32] 针对 241 例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了一项药艾灸治疗的研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到 86.31%。在具体的疗效分析中,轻度和中度近视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 97.83% 和 89.62%。

2.4 耳穴压贴治疗

耳穴贴压疗法在近视治疗中的应用,其核心机制在于通过对与肝脏、眼睛等相互关联的脏腑及相关器官的反应区域施加刺激,进而实现改善视力的治疗效果 [23]。任丽娟等 [33] 针对儿童轻中度近视采用了耳穴压豆结合视功能训练的方法,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 8 3 . 3 % ,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儿童轻中度近视的进一步发展。

2.5 推拿按摩治疗

穴位按摩是一种旨在预防疾病和治疗病症的有效方法,其理论基础根植于中医学理论,特别是经络与腧穴的相关学说。这种疗法主要依靠按摩技术进行施治,以达到改善身体健康、调节机能的效果 [23]。高伟 [34] 针对 396 例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采用了穴位按摩与增视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假性近视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同时裸眼视力也得到了有效恢复。

现有不少研究对中医药手段防控青少年近视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好 [,35]综。合临疗床效运排用名中来应看根,据多个种人方情法况联及合辨运证用论与治单选一取的具中体医方药法手。法采相用比多疗种效中医更药手段联合干预的措施或将成为最佳疗法,可能成为防控青少年近视的趋势[35]

3. 讨论

近年来,在青少年近视的治疗领域,中医中药展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医药疗法因其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及患者接受度高等特性,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中药传统防治近视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的内服、外用以及滴眼剂等形式。除了中药的应用,针刺、灸法、耳穴压贴、推拿按摩等多种中医技术的联合使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从文献查阅来看,上述各种中医技术在青少年近视的预防和治疗中均展现出一定的效果。相较于单独使用特定的中医方法,联合疗法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因为它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带来更佳的疗效,尤其在对低龄青少年假性近视或低度近视的治疗时,效果尤为显著。值得注意的是,预防青少年近视的意义通常大于单纯的治疗,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应始终贯彻“治未病”的中医理念,尽早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加强对青少年近视的防控。然而,目前对于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目前临床研究基本为短期疗效观察,未对远期疗效进行评定。中医中药在防治青少年近视时,尚缺乏一套科学、规范且系统的疗效评价标准,未来需要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构建一个标准化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慕璟玉, 王雁, 杨依宁, 等. 近视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J/OL]. 眼科新进展 , 2021, 41(11): 1089-1096.

[2] 贾鹂菲 , 赛自金 . 中医药防治青少年近视研究进展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 21(10): 206-208.

[3] 高欣 , 王旸 . 中医药防治近视研究进展 [J/OL]. 吉林中医药 ,2020, 40(4): 557-560.

[4] 汪思瑶, 李羽, 张晶, 等.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外儿童青少年近视研究现状与趋势 [J]. 国际眼科杂志 , 2023, 23(9): 1471-1476.

[5] 张学辉, 艾欣, 李盼, 等. 3 ~12 岁儿童屈光状态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相关关系 [J]. 国际眼科杂志 , 2020, 20(8): 1409-1412.

[6] 陈燕先 , 韩晓彤 , 何明光 . 流行病学研究对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新启示 [J/OL].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2023, 25(10): 721-725.

[基金项目 ] 浙江省 2024 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410344057X)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张昊坤(2003.02-),女,汉,河南平顶山人,第一临床医学院2022 级本科生。

第二作者:唐沁(2005.07-),男,汉,浙江杭州人,第一临床医学院2023 级本科生。

通讯作者:李庆(1996.12-),男,汉,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华侨大学,化学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