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影响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特征的原因及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何晓东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学院 江西赣州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1]正是因为有这一特性,心理健康与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水平息息相关。当今处在新媒体互联网+ 时代的背景下的大学生,正面临着就业难、择业惑、情感愁及日常生活不顺等诸多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压力。因此,具备强大的心理调节能力和稳定的情绪调控能力,将会成为他们应对当前社会高速变革的重要支撑。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不仅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助推民办高校健康稳定发展的初心。
一、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征及其影响要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民办高职 性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针对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普 容小觑,我们必须依托对学生个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就业压力衍生出的职 育等四方面的原因进行和分析研究,特别是就业压力衍生出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分析和研究。现在我将按照以上四方面展开分析:
1. 以学生为主体出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理论文化基础知识较差,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学习及生活方面的管理普遍较为严格,高中时期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本身民办高职院校的特殊性,会被认为是“三流大学”,视为是高考失利学生的归宿,往往会贴上失败者的标签,社会认可度比较低,所以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有较强的危机感,对未来比较迷茫等,导致部分内心深处就开始抵触当前校园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也难以适应下来,整天忧心忡忡,怨天尤人,进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感、孤独感、情绪的恐慌,甚至出现抑郁及自卑心理等。此外,因理论文化基础的薄弱,学习上比较吃力,再加上繁重的学业任务和不良的宿舍文化也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比如长期熬夜玩游戏、不良的网络诱惑、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加剧了学生的身心疲惫、精神紧张等问题的产生。
2)校园学习氛围不佳,加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从高中升至大学还是存在部分想学习的学生,但往往因为民办院校本身存在的生源素质普遍不高的客观原因,导致无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宿舍文化,进而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失落感和无助感,时间一久也就不再挣扎了,开始随波逐流,心理问题也就愈演愈烈。
3)民办告知院校高昂的学费与家庭经济困窘之间的矛盾 : 选择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当中,有部分是因为自身的高考成绩低导致的无奈之选,如若不读民办高职院校,将无书可读。但又因高昂的学费及生活开支与自己困窘的家庭经济条件的矛盾,产生心理的愧疚感,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4)自私自利,无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利益和自身的需求变得非常敏感,进而忽略了集体利益和他人的需求。这可能会导致他们社交关系的紧张和被世俗孤立的状况,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5)缺乏自信、自我认知不足,自律性不强: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因为学历背景、家庭经济状况、民办院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低等因素,再加上自我认知不够清晰,自律性差致使自信心不强,甚至会导致自我价值认同感的普遍降低,认为自己不如同等学历下的其他公办院校的学生。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往往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力,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比如不按时吃饭、不规律作息,总是怨天尤人等。
2. 以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出发,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虽然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也纳入到高校教育工作中,但是,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急需解决,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内容质量不高,推广走于形式,受众对象的普及性不高:很多高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为了应付上面检查,一学期偶尔开展一两次公开课,内容完整性不够高,质量水平有限,而且授课对象较为局限,往往是班上的心理委员或其他班委,总是寄托班委能够在班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班委而言,也是只是放几张幻灯片,拍几张班上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照片,应付了事。
2)以传统讲授式方式主导课程,内容上缺乏创新。目前,民办高职院校主要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较为传统,主要以讲授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其内容过于局限,只是浅谈心理问题的预防方式和处理方法,如如何简单的自我调节情绪、如何释放压力控制等。而对于学生内心需求和整个教育引导过程的理解和把握力度不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达不到最佳的理想水平。
3)师资队伍不够专业,教学水平有限。由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投入成本的控制,许多专业教师及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辅导员没有接受过持续的、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往往都是赶鸭子上架,走于形式,学生得不到高质量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服务。
4)忽视了学生心理需求及其成长规律。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设计方面缺乏针对性,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生心理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无法更加深入的理解,进而无法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理解上存在曲解,反而对其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不良影响。
3. 家庭教育的欠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特征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最早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地方,幸福的家庭可以为学生提供情感和心灵的依托,帮助学生树立美好的内心世界,使其内心变得更加稳重,走向成熟。相反,亲子关系的紧张和不和谐,往往会导致学生内心世界情感的波动和不安,甚至崩溃。家庭教育的欠缺对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也比较大,低质量的家庭教育会导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弱、面对不良网络环境诱惑和自我认知等方面出现问题,如社会恐惧症、妄想症、自卑心理等。
4. 社会就业压力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特征的影响。
由于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上涨,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的代名词,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部分的大中型企业对毕业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加剧了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虽然一些优秀的民办高职院校也会与相关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但较于公办院校及民办本科院校而言,这些资源可能相对较少。
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就业难度较大的问题,暴露出学生对自己人生的迷茫、困惑与苦恼产生的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显得尤为重要。那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到底有怎么样的紧密联系呢?职业生涯规划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有多大呢?鉴于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该如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呢?接下来我我们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利于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发展。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才能在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面前迎刃有余,才能更好的应对社会各方面带来的职场竞争压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科学合理的调节个人情绪,积极地制定出针对自己个性的职业规划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锦上添花。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单纯的指自身的职业发展,它也包含了自我认知的过程、自我调节甚至自我发展的过程。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优劣势,并制定出适合自身条件发展的方案,提升自己职场竞争力,从而帮助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二、职业生涯规划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及其地位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程度,秉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我们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问卷调查,主要是调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程度。我们随机抽取了大一新生男生 106 人,女生 106 人,合计 212 人进行调查问卷。得到以下问卷数据:
1)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感受到压力和焦虑占 74.06%;2)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心理健康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占 6 4 . 6 2 % ;3)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认为有机会了解和探索自己的心理特点的占 5 8 . 9 6 % ;4)希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来提高自己应对压力的能力的占 80.66%;5)认为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调节情绪,改善人际关系的比例占 8 1 . 6 % ;6)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促进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占 8 1 . 6 % ;7)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认为有机会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或咨询的占83.96%;8)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面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占 6 8 . 8 7 % ;9)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您提升自我适应能力的占 8 0 . 1 9 % ;10)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您更好地处理和应对挫折和失败的占 8 9 . 1 5 % 。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职业生涯规划的迷茫对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比例超过 8 0 % ,可想而知,职业生涯规划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提升自己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从而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方式,我们也发现明确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有助于学生减少在择业、就业中的心理困扰,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并获得成功。
三、提升民办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措施和意义
鉴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民办高职院校更应该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健康发展,并通过一系列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基于在每年毕业季学生就业方面的压力,及教育厅对民办院校就业率的考核,以及就业质量对民办院校的前途发展等多方面的考虑,民办院校也会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课发展的投入。相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的投入显得更加合理。所以,民办高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会更加积极,既解决了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又一方面提升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比例,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那么,针对目前各民办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陈旧,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我们应该对症下药,提出建设性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1. 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和其他教育资源的引进:教学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民办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效果好否,所以对此,学校应具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学业教学教师、学习成长导师和优秀的辅导员,培养一支专家型师资团队,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强与校内外资源的合作及优秀课程的引进,如开设必修或选修课程及专家讲座公开课来丰富教学内容。
2. 重视教学内容质量,对教学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并进行调整:丰富教学内容,内容涵盖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技能,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特征的来制定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更利于帮助学生自我认识、了解所涉职业、制定自身既定目标,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成长的积极性。
3. 教学形式多元化,灵活性:不仅限于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而应采用面对面相互探讨,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同时利用持续的网络教学讲座方式丰富职业生涯课程的渠道,如组织小众讲座、微报告、微团课,就业育人大讲堂等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在快乐中学习,同时激发他们学习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
4.“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学校应加强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及实习机会,使学生在企业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所涉及的企业领域,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及目标。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强强联手,互利共赢,以共同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技术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专业型人才,提高综合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达到了民办院校高就业率的目的。通过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学生可以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初步的职场生存能力,增加自身经济收入,提高个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助于缓解因就业择业的困惑而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校企合作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应该符合怎么样的条件呢,笔者认为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理论课程应用于职业实践中去: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应深入认真的学习课程理论知识,并应用到企业实践环节中去,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增强学生企业实战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技巧。2)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规避陈旧职业生涯教育,推陈出新:校企合作能够是学生在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创新思维的同时,对现有的陈旧教学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学校教育事业与企业发展共同发展与进步。
3)校企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探讨建立科学的培养方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在共同分享各自优秀资源的基础上,学校应充分利用企业相关设备和实践操作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和实习实践机会;同时,企业通过学校优质的教师团队及教育资源,来提升员工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和创新力。
4)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应顺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应根据社会的变迁,人才的需求,不同阶段应届生的心理变化,拟订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成适应社会并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缓解民办院校就业压力。
5)提升学生在就业职场上的竞争力:校企合作在提升在校学生实习就业能力的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