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与党史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云端艺术馆”的应用
周宁莎 赖镜阳 孙玉兰
湖南工程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0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数字化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业发展格局,教育领域亦迎来深刻变革。新型科技工具的迭代创新,不仅革新了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更催生出诸多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新形态。作为数字化教育创新的典型代表,“云端艺术馆” 以其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的显著特征,打破传统教育场域的物理边界,构建起沉浸式、交互式的教育空间,迅速成为教育工作者探索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载体。
本研究聚焦 “云端艺术馆” 在美育与党史教育深度融合进程中的实践应用,深入剖析其在资源整合、教学实施、情感培育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机制。通过系统研究 “云端艺术馆” 的功能优势与实践路径,探索其与美育、党史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策略,旨在为充分发挥 “云端艺术馆” 的教育效能,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与可行性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方案。
一、美育与党史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与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要求教育工作者创新形式,增强党史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在此背景下,美育与党史教育的融合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艺术教育与党史教育的深度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使他们了解到国家的历史文化。然而,如何让这两种看似毫不相干的领域产生交集,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呢?答案就是借助现代化的高科技平台,如 " 云端艺术馆 ",来实现这一愿景。
在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中需要充分发挥美育功能、丰富艺术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主动性、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具体形式,从而进行理论模型的构建。“云端艺术馆”可以充分挖掘党史教育艺术元素,以中国传统美学文化进行指导,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美育 + 党史学习的普及性教育,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实现知识学习与价值内化的统一。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碰撞的背景下,通过美育与党史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以艺术语言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激活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生命力,引导青年在审美体验中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而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培育时代新人。
二、“云端艺术馆” 在美育与党史教育深度融合中的作用
(1)构建多元教育内容体系,实现资源精准供给
云端艺术馆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分散的红色艺术资源进行系统性整合,将革命题材美术作品、红色经典历史影像等素材,构建成主题鲜明、逻辑严密的党史美育资源库。该资源库基于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不仅能够实现动态更新,还能依据用户的学习偏好与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资源推荐服务。在内容呈现上,既展现党史发展的宏观脉络与重大历史事件,又深入挖掘各地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元素,有效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普惠共享与精准推送,极大地丰富了党史美育的教育内容,激发学习者对党史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探索热情。
(2)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与效率
将“云端艺术馆”融入艺术类课程与党史课程教学,借助互联网技术显著拓展师生互动交流的渠道与频次,构建起更加便捷高效的教育服务体系。云端艺术馆通过 “创作 + 体验” 的双向互动模式,推动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向深度参与式学习转变,促使学生从被动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 “参与者”。平台为学生提供虚拟画笔、数字雕塑等多样化的创作工具,鼓励学生围绕党史主题进行二次艺术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将对党史的理解融入艺术表达,通过实践深化对党史知识的认知,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
(3)打造沉浸式移动党史馆,深化情感共鸣
云端艺术馆依托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3D 建模等前沿数字技术,将党史中的革命事件、英雄事迹以及红色经典艺术作品,转化为可交互、可探索的虚拟艺术空间,为学习者营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学习体验。以《开国大典》油画为例,通过动态化、精细化的呈现方式,将原本静态的艺术作品转化为生动的视觉化叙事,使抽象的党史知识变得直观可感。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打破了传统课堂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通过多维度的感官刺激,引发学习者的情感共鸣,推动党史教育与美育从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向“多维共情” 的互动模式转变,有效提升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
三、“云端艺术馆”在美育与党史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1)艺术元素与党史教育的深度融合
依托“云端艺术馆”平台,构建多模态党史教育资源矩阵,通过高清图片、沉浸式音像及数字化艺术品,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进行可视化呈现。运用艺术叙事手法解构重大历史事件与关键人物,以具象化、场景化的表达深化学生对党史的认知层次。通过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激活情感共鸣,将美育功能融入党史教育全过程,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实现从理论灌输向情感浸润的范式转换,有效提升教育内容的传播力与接受度,切实增强青年群体对党史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感。
在技术应用层面,“云端艺术馆”充分发挥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优势,构建交互式党史学习场景。通过虚拟展览空间的三维建模与动态渲染,还原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环境,使学习者获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例如,通过 VR 技术重现中共一大会场场景,结合环境音效与互动导览,帮助学生直观感知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与重要意义,实现党史教育从平面化向立体化的升级。
(2)虚拟主题展览的艺术化叙事建构
借助数字化技术,“云端艺术馆”打造“红色艺术长廊”品牌矩阵,以党史重大事件、精神谱系为脉络,策划系列主题虚拟展览。以“百年党史美术经典”虚拟展为例,该展览以《启航》、《南昌起义》等经典油画为核心展品,综合运用 3D 动态解构、艺术创作解析音频及历史背景影像资料,构建“视觉 + 听觉 + 文本”的多维叙事体系。通过艺术作品的细节放大、色彩象征分析、构图美学解读,将党史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欣赏的审美对象,引导学生从艺术鉴赏视角深化对党史精神内涵的理解,有效提升教育内容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3)“云端艺术馆 + 党史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针对传统党史教育中理论宣讲与实践教学割裂、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云端艺术馆”创新构建“讲授 + 活动+ 平台”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理论讲授为核心框架,以线上虚拟展览互动、线下主题创作实践为辅助路径,以数字化平台为资源承载与交互载体,实现党史教育的全场景覆盖。通过线上虚拟展厅的实时互动讨论、线下红色艺术创作工坊等形式,打破时空限制,构建师生双向互动的学习生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党史教育的参与度与实效性。
四、美育与党史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研究
在现代教育体系的构建中,美育与党史教育均占据着关键地位,二者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作为审美教育、情操教育与精神教育的有机统一,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大国工匠”等方面发挥着独特功能。《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需全面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美育工作,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近年来,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美育与党史教育的深度融合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众多研究者试图通过整合二者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打造美育与党史教育深度融合的教材与资源体系
为深化美育与党史教育的融合,应充分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将“云端艺术馆”的艺术实践体系融入党史学习教学指导中,以此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相关要求。在推进过程中,需建立科学、严格的质量评估体系,对艺术实践融入党史学习的实际成效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同时,广泛动员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参与编写美育与党史教育深度融合的教材与资料,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此外,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创新性网络化学习平台与资源数据库,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便利条件。
(2)创新跨学科课程设计,构建“艺术 + 党史”育人新范式
以党史中的重大事件、精神谱系为核心主题,有机整合美术、音乐、戏剧等多元艺术形式,进行跨学科课程设计。例如,在“长征精神与艺术表达”课程中,学生可通过赏析长征题材版画、创作红色主题音乐剧等实践活动,深入探索艺术与历史的内在联系。这种课程设计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以艺术为媒介解构党史核心内涵,实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教育目标,使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深化对党史的理解与感悟,在艺术创作中传承和弘扬党的精神。
五、结语
本研究聚焦“云端艺术馆”在美育与党史教育融合中的创新实践,深入论证了这一数字化平台的可行性与独特优势。作为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的线上艺术展览生态系统,“云端艺术馆”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党建教育创新模式,通过虚拟展览场景重构、沉浸式情境体验和交互式艺术创作等功能,有效突破了传统党史教育形式单一、情感共鸣不足的发展瓶颈。其通过将党史知识转化为可视化、可交互的审美体验,实现了“以美润心、以史铸魂”的育人目标,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全新路径。
从传播效能维度分析,“云端艺术馆”凭借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构建起覆盖全龄段、跨地域、跨职业的教育受众体系。依托互联网无远弗届的传播特性,该平台彻底打破传统学习模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桎梏,使任何具备网络接入条件的用户均可便捷参与党史学习,显著提升了党史教育的社会普及率与辐射范围,推动红色文化传播从“特定场域”走向“全民共享”。
在内容呈现层面,“云端艺术馆”综合运用图文叙事、音频导览、视频演绎等多元化艺术表达形式,构建起立体化的党史教育内容矩阵。通过艺术化的语言与沉浸式的视听体验,平台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转化为具象可感的审美意象,使受众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深化对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与优良作风的认知与认同,实现了党史教育从知识传递到情感共鸣的升华。
“云端艺术馆”在美育与党史教育融合实践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与示范效应。该平台不仅通过数字化手段拓宽了党史教育的覆盖面,更以艺术创新丰富了教育内容与形式,显著增强了党史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作为技术赋能与教育创新深度融合的典型范例,“云端艺术馆”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更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探索出全新路径,为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注入强劲动能。
参考文献
1. 林鸿丹,刘雅丽,张立君. “云端艺术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艺术品展示与互动平台 [J]. 计算机仿真,2019,36(11):159-165.
2. 张莉,侯敏. “云端艺术馆”的构建及其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9(5):44-47.
3. 李珺聆 . 音乐美育融入党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钢琴党史音乐为载体 [J].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4,(09):9-13.
4. 程楠 , 郑媛元 . 职业院校美育教育与党史教育的创新融合探索与研究 [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22(02):18-20+32.
周宁莎(1986.3),女,汉族,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赖镜阳(2001.11),男 汉族 江西赣州人 学历:本科
孙玉兰(2002.05),女 汉族 河南安阳人 学历:本科
2023 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美育 + 党史教育“云端艺术馆”平台构建》,课题编号:S202311342068,项目负责人:赖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