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项目中外墙内保温施工管理技术要点分析

作者

喻权邦

兰州新区铁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 730300

引言

随着建筑节能标准的不断提高和既有建筑改造需求的日益增长,外墙内保温技术因其经济性、灵活性和施工便利性,逐渐成为建筑节能工程的重要选择。相较于外保温技术,内保温在降低初期投资、简化施工流程及适应复杂建筑环境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适用于老旧建筑改造和局部节能提升场景。然而,其施工过程中存在热桥效应控制难、节点密封要求高、材料与工艺匹配复杂等技术挑战,亟须通过科学管理加以规范。

一、外墙内保温技术的应用价值

1、经济性

从经济效益来看,外墙内保温体系具有以下优势 : 采用价格低廉的轻质保温板材 ( 如聚苯乙烯泡沫板,岩棉板等 ),其单方造价比使用复合材料及饰面型外墙保温系统的材料要低;由于不需要搭建高处作业的工作台或者悬挂式工作吊篮进行施工,可以大大降低外保温所需要的脚手架租费以及安装拆卸费,并且对外墙施加一定的荷载,在高层建筑中的意义更为重大;内保温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以在任何温度条件下施工,而外墙保温则必须等到气温回升后才能继续进行,这将造成工程进度的延迟;内外墙保温均需要考虑原墙面装饰层的处理问题,但与外保温相比,内保温不需破坏原建筑物外墙表面的装修效果[1]。对于只针对部分区域做节能改造的情况 ( 比如只对某一个朝向的部分房间采取措施),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内保温方案。

2、施工便利性

一是操作简便;二是适应性强 ( 不需搭设高处作业平台 );三是对气候要求不高,无论晴天还是阴雨都可以施工作业,室外保温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在冬季及下雨天气不能施工或者必须停止施工,从而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另外内保温可以采用模数化的板块或者是预制板,只要将这些产品直接粘结到墙面上就可以完成施工,所以施工工艺比较简单,并且对外墙基面的要求也不像外保温那样严格,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做找平层,大大节省了时间与费用投入。再者施工过程可以在每个楼层独立地进行也可以是某个房间独立地进行,这样不会因为某一个部位的施工而妨碍其他地方的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宾馆、学校、办公大楼等重要部分改建的情况尤为适用。

二、建筑工程项目中外墙内保温施工管理技术要点分析

1、施工前准备管理

从整体上把握好设计、材料与基层状况,使外墙内保温工程施工得以顺利开展;首先是对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其中着重于保温层的设计厚度是否满足节能计算的要求以及对于保温系统各部位 ( 如窗洞口、阳角、孔道等处 ) 节点大样的防热桥做法与密闭处理方式是否合理;其次是要做好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工作,其中包括对保温隔热材料( 聚苯板、岩棉条等) 导热系数、燃烧性能等级及其有害物质含量( 如甲醛释放量等)的相关检测报告单的检查核实工作,还要对外墙面砖饰面中所使用的粘结剂、网架布、膨胀螺钉等辅助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做必要的抽查复试试验,禁止使用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各种建材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最后要抓好基层表面的质量管理工作,在现场实测时可用靠尺来测量基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误差值并加以记录,一般情况下要求其误差值不得大于 ( 即每米长度上的允许最大误差不得超过 4 m m )。

2、保温材料固定工艺

选用粘结与机械锚固相结合的复合固定方法,并保证保温层和基层墙体牢固连接;先将聚合物粘结砂浆涂到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 简称E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XPS) 或其他轻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 ( 如岩棉板、矿渣棉板、水泥发泡板等 ) 表面,然后将其均匀地粘贴于基面上,粘结面积为 4 0 % ( 岩棉板等重质材料不低于 6 0 % ),粘结厚度约为 ,并及时用力揉搓挤压使胶浆充分渗透进板背面微孔隙内,直至平整为止,同时要注意随时用 2 m 长直尺来调整其水平垂直偏差,使之符合质量标准要求,但不宜过度用力以免造成板背开裂而影响外观及使用效果,在EPS 板外侧抹抗裂砂浆前,应对保温板间缝隙应用相应填充料填塞饱满并打磨平整;当建筑物的高度超过 24 米或者位于地震基本烈度八度及以上地区的工程,应在墙面设置加强层并增加锚栓固定 [2]。

3、热桥处理技术

外墙内保温工程中热桥部位处理的技术要求 : ① 门窗洞口四周宜做断热桥处理;在窗框与墙体之间,预先留有安装固定木砖 ( 长度为8 0~9 0 m m ) 或专用隔热垫块的位置,并且保证其位置正确和牢固可靠;窗侧保温层要沿窗框向里伸进不少于 6 0 m m ,并用弹性密封膏将两者的间隙全部封严。同时还要在外窗台下部做 4 0~5 0 m m 宽的 3 0 m m 厚的保温砂浆带,并向外做成排水斜面以防止冷凝水产生。 ② 建筑物外围墙上各种凸出物如女儿墙挑檐、雨棚及突出栏杆底座等均应按图示尺寸作相应面积计算,并将其所占体积扣除,但不应扣减大于单个面积 以上的孔洞所占用体积。 ③ 构造柱、圈梁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混凝土部分与填充墙交界处宜增设加强网片,并在抹灰前涂刷界面剂[3]。当填充墙底部未灌注 C15 细石砼导地脚时,应在距地面以上约 2 0 0 m m 高处增设一道防潮层;加强网片采用镀锌电焊网,网眼大小一般不大于1 5 X1 5 m m ,每张网片的规格不宜超过 3 m× 3 m 。所有热桥处理部位施工完成后需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确保表面温度与正常保温区域温差不超过 ,对检测出的隐性热桥需采用喷涂保温涂料等方式进行二次修补。

4、接缝与节点处理

在外墙内保温系统中,接缝和节点构造是整个体系是否完善的关键所在;并且对墙体的整体寿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 保温板材之间的拼缝应按错缝铺设的方式粘结,并且板间缝隙不大于 2 m m ,用柔性的填缝剂填满,EPS/XPS 板缝处应用 1 0 0 m m 宽的耐碱玻纤网格布加固抗裂;岩棉板接缝处要用专用铝箔胶带密封防潮;阴阳角位置应设带网格布的专用护角条进行加强,其两边应压入 1 0 0 m m 的抗裂砂浆使其同基层及大面保温层平齐过渡;保温层与门窗洞口四周之间留出 8~1 0 m m 空隙,先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条做临时堵头后再分次注满硅酮耐候型密封膏做成凸起半径为6mm 的圆弧状,以便于雨水排出。所有节点部位施工后需进行专项检查,重点验证接缝密封性、加强网搭接质量和过渡区平整度,必要时采用红外热像仪检测热工性能。

参考文献

[1] 冯永峰 . 建筑工程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论述 [J]. 居业,2024,(01):46-48.

[2] 杜昱诚,饶栋 . 建筑工程项目中外墙内保温施工管理技术要点[J]. 居舍,2021,(29):51-52.

[3] 周军旗 . 刍议土建建筑外墙施工中的保温节能 [J]. 房地产世界,2020,(16):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