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策略
付立新
辽宁省大石桥市石桥小学 115100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和学习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是落实《新课标》的指导意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旨在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以期优化数学课程建设,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它通过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定制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要求的具体实践。
一、学生档案分层,助力教学
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建立在教师对学生有充足的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只有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后才能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层.为增进数学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数学教师在引入分层教学法时,首要的工作便是完成学生档案分层,先明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而后从学生的学习情况中,分析学生的学习优势、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学习需求等内容,为后期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提供基础.
以“加与减”教学为例,在该章节课程内容中,学生要完成加法算式的初步认识.考虑到小学二年级学生对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效果,受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明显,数学教师在学生档案分层中,可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其一,基于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分层.数学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模型等不同资源类型的角度出发,明确不同学生对不同类型教学资源的依赖度,并依据学生对不同教学资源的依赖度层面,完成学生的分层.另外教师也可以从教材教学资源、生活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分层,提升学生档案在分层教学法实施中的作用和价值.其二,基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不同教学方法、互动形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观察、评估和记录,明确不同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互动形式、教学模式等的兴趣,而后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完成对学生的分层.这样数学教师不仅可以提升分层教学法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能借助学生档案,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数学教学活动打下基础,真正体现出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分层,找准教学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灯塔,教师只有先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只能顾及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将分层教学法引入数学课堂时,应提升对教学目标分层的重视.先完成教学目标的分层,而后再对教学内容、课后作业、学生评价等进行分层.这样不仅能提升分层教学法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三、课程内容分层,满足学生需求
课程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活动等的综合体现,数学教师对分层教学法的设计,终究要在课程内容中有所体现.为提升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的效果,数学教师在引入分层教学法时,可以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完成数学教学的分层,让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以“运算律”教学为例,在章节课程“买文具”中,学生需要对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规律进行总结和学习.此时,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要让学生明确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减乘除等运算的规律,二是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此时教师在引入分层教学法时,可以立足学生的学习基础,对学生进行分层.待分层结束后,再利用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
四、互动形式分层,促进知识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通常会产生两种效果.一是鼓励学生,教师可以在表扬和肯定学生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数学课程学习的信心,提升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内驱力.二是引导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和思考数学知识的方向,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学习数学课程,逐步提升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深度.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师生之间互动的价值,并非独立的,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为提升互动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数学教师可以从学生学习水平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分层.
五、课后作业分层,助力知识巩固
课后作业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发展学生学科能力.将分层教学理念融入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环节,旨在提升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在保证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后作业中有所收获的基础上,避免数学作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学习压力.这样数学教师不仅能提升数学作业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价值,也能让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始终抱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六、学生评价分层,改善学生体验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需要教师对学生具有充足的了解.且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并非一成不变的了解,而是跟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呈现动态化变化的了解.评价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不仅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动态化分析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路径.在分层教学法实施时,强调学生学习评价分层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为了动态化掌握学生“学”的真实情况,为其他教学活动分层设计奠定基础.二是对学生学习评价标准进行分层,让学生学习评价的标准能够适应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
七、结语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助力教师更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制定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分层教学并非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教师需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多种分层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耿红军.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2024(23):95-97.
[2]王立云.“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有效策略[J].智力,2024(18):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