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研究

作者

陈蕾

江苏省苏州市善耕教育集团善耕实验小学校

前言

小学数学学科是九年义务教学的重要学科,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模式有着重要影响,学生在小学阶段打造数学基础,培育良好的数学素养,能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新课程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全面发展。教学评一体化正是顺应这一要求而产生的教学模式,它将教学、学习和评价有机结合,使三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设置同实际教学不符合

有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虽然会基于新课标要求下实施,但是很多教学模式都显形式化,没有发挥出实际作用。教师常将教学目标简单罗列,缺乏具体、可观测的描述,导致后续评价难以精准衡量目标达成度。学生没有清晰的目标学习进度和要求,无法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反馈。

(二)教学活动同评价融合不密切

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中,会比较倾向于教材课程知识的灌输,同教学评价结合度不够。一般而言,评价作为教学结束后的独立环节,但是它需要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从而更加精准地把握学生课程学习成效,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优化教学策略。

(三)评价方式单一没有形成系统性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过程中,有的教师将教学评价作为核心内容,评价方式不够多元化,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关注,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多时候会将考试成绩作为重要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导致评价结果无法为教学评一体化的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策略

(一)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奠定好一体化基础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贾占教学评估一体化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新课标教学要求下,结合班级学生,来进行细化教学目标,能有效保障教学成效,确保教学与评价方向一致,避免教学活动盲目开展。因此,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

例如,教师开展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内容教学时,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子,教师基于新课标基础上,明确这个单元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理解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一、通过数方格、割补法等操作,自主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能准确阐述推导过程;二、熟练运用公式计算不同类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能将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应用于生活场景,如计算小区平行四边形花坛面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操作、提问推导思路、批改课堂练习等方式,判断学生是否达成目标。

(二)创设教学活动内容,打通贯通学与评路径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的细化来制定教学活动,保障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并且全过程需要将评价整合到其中。教师在评价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实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来提升课程教学水准。利用课堂观察、即时反馈等评价手段,实现教学与评价的动态融合。

例如,教师开展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课程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导入“我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需要采购矿泉水,参加活动的班级有 6 个,需要购买 5 箱,每一箱有 24 瓶矿泉水,请问这样分配的话,每个班级分到多少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从问题出发,分析需要先求出饮料总瓶数,再计算每个班级分到的瓶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评价学生的分析思路是否清晰,是否能准确找出关键条件,如是否能想到用乘法先算出总瓶数,用除法求出每个班级的瓶数,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接着,进行分层练习活动,基础题是类似例题的简单问题,教师通过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评价学生对策略的掌握程度,如是否能正确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根据评价结果,对掌握薄弱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拓展题,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道类似的应用题并解答,进一步深化对策略的理解与运用。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驱动教学动态优化

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涵盖的内容比较多,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会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态度、数学思维等等,因此,教师需要对评价方式进行整合,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自评互评与师评结合等多种方式,这样才能更加精准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

例如,教师开展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课程教学时,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方式要选择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提问、练习反馈、小组作业等,如在课堂上随机提问学生运算顺序的依据,根据学生回答评价其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批改课堂练习,及时发现学生计算错误并分析原因。终结性评价则通过单元测试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主体方面,除教师评价外,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自评时,对照计算要求和自己的作业,反思计算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如是否认真审题、是否正确运用运算律;互评环节,学生分组交换作业,依据评价标准互相批改,指出对方的错误并给出改进建议,同时学习他人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综合各方评价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对运算能力较弱的学生加强基础练习,对学优生拓展思维训练,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

教师小学数学基于新课标视域下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丹凤 .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策略 [J].《亚太教育》,2025,3:88-90

[2] 华维维 .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英语课堂构建策略 [J].《山东教育》,2025,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