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行动策略

作者

张海燕

礼县城关第一幼儿园 742200

幼儿园劳动教育是幼儿园“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是实施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途经和载体。现在,幼儿园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时候,经常会碰到教育资源比较少,家庭资源不能很好地被利用,教育活动与幼儿日常生脱节这些现实难题,依靠园所内部资源很难达成持久而深刻的教育效果,于是,创建一种跨越园所和家庭边界的资源整合机制就变得十分紧迫,探究在家园共育框架之下,怎样有条理地开发并高效利用双方的劳动教育资源,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对于改善劳动教育的实际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操作价值。

一、确立家园协同的劳动教育资源观

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要前提是要转变资源观念,传统资源观将目光局限在园所内部,而没有看到家庭作为劳动教育场所的潜在价值,家园协同的资源观,意味着家庭环境、家长职业、亲子互动等都将成为可开发的资源,这种观念的确立,要通过家园沟通,让教师与家长共同意识到劳动的教育价值并不局限于园所组织的集体活动之中,还蕴藏在家庭的日常琐碎事物当中,双方要达成共识,即劳动教育资源是随处可见的,家庭生活是资源的源头,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动态的教育资源,这种观念层面的协同,是后续所有行动策略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1]

二、拓展家园劳动教育资源内容的开发路径

(一)生活化劳动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生活化劳动是幼儿最易接触到的劳动类型,对这一类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着重引导幼儿把自身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同劳动意识的培养联系起来,园所可以系统梳理幼儿一日生活中涉及的自我服务部分,像穿衣戴帽、收拾玩具、收拾碗盘之类,然后把这些内容转化为系统的教育素材,还要借助家长工作坊之类的途径,促使家长一起关注并支持幼儿在家中的自我服务劳动,促使幼儿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诸如摆放碗筷、浇灌植物。经由双向渗透,把园所和家庭中有关生活化劳动的内容对应衔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幼儿生活劳动技能培养体系。

(二)生产性劳动资源内容的关联

​生产性劳动就是让幼儿初步接触物质的创造和转换过程,对这类资源的开发,要联系家庭和园所的特别条件,园所可开辟种植角或者小饲养区,安排幼儿从播种到收获,从喂养到观察的全过程,体会付出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家庭方面,可促使家长依照自身的职业特点或者生活兴趣,给幼儿给予观察和参加简单生产性劳动的机会,比如面点制作,木工体验,编织活动等等,经由园所的引领和家庭的实践相融合,把抽象的生产概念变成幼儿可以亲身参加和感受的实际活动,充实他们的劳动体验[2]。

(三)服务性劳动资源的构建内容

​服务性劳动重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与亲社会行为,这类资源的建构需在家园共育中共同创设服务他人、服务集体的机会,在园所,可设立“小值日生”“小助手”等岗位,让幼儿承担起为班级集体服务的职责,分发餐点、整理图书角等,在家庭中则鼓励家长引导幼儿参与家庭内部的服务活动,照顾弟妹、帮长辈拿取物品等,也可适度延伸至社区服务,参与社区环境的清洁活动,经由在家园两个场域中持续给予幼儿服务他人的机会,使其在具体行动中体会劳动的社会价值,形成关爱他人、服务集体的品德。

三、创新家园劳动教育资源形式的利用方法

(一)创设浸润式劳动教育情境

把劳动教育资源变成有效的教育影响,就得营造让幼儿置身其中的情境,园里,可以把活动室,走廊,户外场地这些地方的环境加以改变,把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规则之类的要素用游戏化,可视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促使幼儿在和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劳动技能,家里,家长可以给幼儿设置一个专属的劳动角,放上他们自己的清洁工具或者园艺用品,营造出“劳动是生活一部分”的家庭氛围,这样一种家园同步的浸润式情境创设,可以让劳动教育资源以一种隐性且持久的方式作用于幼儿身上,避免了那种单向度的说教。

(二)构建项目式劳动教育活动

​项目式活动可以整合零碎的劳动教育资源,深入学习。家园共育的项目式活动需要连贯、需要协作。园所可以先从一个连贯的劳动主题活动开始,比如从一粒种子到旅行的种植活动。在园所里让孩子们学习种植知识,在大自然里观察小植物的变化,然后给爸爸妈妈布置个任务回家和他们一起完成,例如制作一份观察日记、亲手做一个花盆。最后把成果呈现到园所,这样就能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隔膜,将家庭实践探索与园所集体智慧讨论相结合,让家长从一个旁听者变成真正合作者。整个环节就是一个闭环[3]。

(三)搭建数字化劳动教育平台

​数字化平台是新时期高效利用家园共育资源的辅助工具,并不是要代替线下实践,而是作为信息沟通、过程记录、成果展示的桥梁,可以利用现有的家校沟通软件或者开发一个小程序,建立一个劳动教育专题板块,教师可以在此发布劳动主题活动指引,分享教育资源;家长可以上传幼儿在家劳动的照片、视频,记录幼儿的成长和进步,通过这个平台,家园双方可以直观地看到幼儿在不同场域的劳动情况,实现信息的实时同步,为后期的个性化教育指导提供数据支撑,让资源利用更精准。

四、结语

家园共育模式下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行动策略的形成从家园协同资源观的树立开始,这是思想基础,继而生活化、生产性与服务性资源内容的路径拓展,这是内容深化,最终是浸润式情境、项目式活动与数字化平台的利用方法创新,这是实践突破,三个层面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形成一个动态开放的资源运作体系,以期突破园所教育局限,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幼儿的生活世界。

参考文献

[1] 傅雪丽. 家园社共育背景下幼儿园劳动课程开发策略研究[J].教师 ,2025,(10):113-115.

[2] 周骏 . 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J].文理导航 ,2025,(25):94-96.

[3] 董浩盈 . 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J]. 文理导航 ,2025,(21):40-42.

本文系 2023 年度陇南市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行动研究—以为例》(课题立项号:LN[2023]427 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