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档案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平衡点探究

作者

刘琴红

株洲市城市照明中心 湖南省株洲市 412000

引言

在数字技术深度渗透的当下,档案数据作为关键信息资源,其价值不断释放。然而,数据泄露、隐私侵犯等问题频发,严重威胁档案管理生态。如何精准把握档案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平衡点,已成为档案管理领域突破发展瓶颈、提升服务效能的核心课题。

1 档案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1.1 档案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档案数据承载着个人、企业和国家的核心信息,其安全性关乎社会稳定与发展根基。企业的商业机密、技术专利等档案一旦泄露,将直接削弱市场竞争力;政府的民生档案、国防机密等数据失守则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因此数据安全防护不容忽视。

1.2 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公众权利意识觉醒,隐私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1]。档案中包含的个人身份、健康、财务等敏感信息,一旦被非法利用,将严重侵犯个人权益,同时也会破坏社会信任体系,可见隐私保护是档案管理的关键环节。

2 档案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冲突

2.1 技术层面的挑战

网络攻击手段日益复杂,如勒索病毒、APT 攻击等具高度隐蔽性和破坏性,严重威胁档案数据安全。在数据共享背景下,部分档案机构技术短板突出,防护能力薄弱。虽如成都市档案管理部门已构建零信任安全体系,结合入侵检测与威胁情报,有效防御外部攻击,提供了技术范例,但多数基层单位因资源不足,难以部署高效体系,在应对攻击时常处被动,技术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2.2 制度层面的冲突

数据开放利用与隐私保护的制度矛盾日益凸显。为发挥档案数据价值,需适度开放共享,但现有法规对数据使用边界界定模糊,各地管理制度差异显著。

2.3 人员意识层面的问题

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成为数据安全的潜在风险点 [2]。部分用户在数据使用过程中,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使用弱密码等行为,也增加了数据泄露风险。某高校档案馆曾因工作人员未及时更新系统补丁,导致系统存在安全漏洞,部分科研档案一度面临被窃取风险。这一事件反映出部分单位在日常技术维护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暴露出技术管理和防护意识亟待加强的问题。

3 实现档案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平衡点的策略

3.1 加密技术保障策略

采用混合加密技术可有效提升数据安全性。在实际应用中,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算法结合,能够实现存储加密与传输加密的双重保障[3]。如北京市海淀区档案馆2024 年升级档案管理系统时,对敏感数据采用国密算法加密,配合 SSL/TLS 协议传输,经专业机构评估,数据泄露风险降低 8 5 % 以上。

3.2 制度建设策略

3.2.1 完善法律法规

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数据安全的根本保障。我国需加快档案数据保护立法进程,明确各方权责,加大违法惩处力度,细化数据跨境流动、新兴技术应用等场景下的法律规范。

3.2.2 建立统一标准

在档案数据管理领域,构建统一标准是打破共享阻碍、保障数据安全的关键。在数据快速增长与共享需求增强的背景下,建立系统、统一的数据安全管理标准成为基础保障。数字档案馆建设标准应涵盖数据分类分级、安全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数据备份恢复、日志审计、网络防护等方面,确保档案数据在采集、存储、传输、使用等各环节有据可依、风险可控。地方档案管理机构正积极探索标准制定路径,珠海市档案馆牵头制定了广东省首部数字档案馆建设管理地方标准《数字档案馆建设管理指南》,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制度规范。该标准内容科学详实,既强调创新引领与精准服务,也从物理、网络、数据等多个层面提出具体安全举措。创新性地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档案存证防篡改,采用国密算法对敏感数据实施全生命周期加密。标准实施后,显著提升了档案数据在跨平台、跨部门共享中的安全性与一致性,为推动档案标准化与数字化融合、加强全国档案数据安全标准建设提供了实践范例。

3.3 人员管理策略

3.3.1 加强培训教育

定期开展针对性培训是提升人员安全素养的关键。企业和机构应依据岗位需求,设计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内容覆盖数据安全法规、攻防技术及新兴技术安全风险应对。采用理论授课、模拟实战、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员工掌握要点。同时建立考核认证机制,将培训成果与岗位资质挂钩,减少人为操作风险。

3.3.2 建立激励机制

科学的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企业可设立数据安全专项奖励基金,对发现重大隐患、提出创新方案、在安全事件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现金、绩效加分等物质奖励。将数据安全工作纳入职业发展评估,为优秀员工提供晋升、深造机会,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4 结论​

本文探讨了档案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平衡路径,研究表明,技术、制度与人员协同是实现动态平衡的关键。加密与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构筑安全防线,统一标准与法规保障数据规范利用,人员培训则降低人为风险。实践表明,三者配合能有效减少数据泄露,提升共享效率,构建起全方位防护体系,为实现安全与价值兼顾提供指导。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档案数据面临新挑战与机遇。未来应加强人工智能、量子加密等技术应用,完善跨境数据等场景下的法规标准,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多方协同,在保障安全的同时释放档案数据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 贵 宝 . 档 案 数 据 安 全 与 隐 私 保 护 探 析 [J]. 兰 台 内外 ,2024,(31):30-32.

2. 秦静 .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J]. 办公室业务 ,2025,(05):100-102.

3. 李晓瑜 , 李志远 . 密码学课程“两性一度”建设探索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5,(12):125-128.

姓名: 刘琴红,性别: 女,民族: 汉,籍贯: 湖南,学历: 大学本科、在职研究生,当前职称: 政工师,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