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家校社共育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王冠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第四中学8320000

摘要: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家校社共育的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对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视,体育不再仅仅是学校内的课程,而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家校社共育能够确保学生在不同环境中都能接受到连贯、一致的体育教育,形成全方位的体育培养体系。这种协同育人的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关键词: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家校社共育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我国教育部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家校社共育模式应运而生,它强调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紧密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家校社共育在其领域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校社共育现存问题分析

(一)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在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家长们普遍倾向于过分关注子女的学业成绩,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部分家长持有这样一种误解:体育锻炼会挤占宝贵的学习时间,从而对学业成绩产生负面影响。这种片面观念直接导致了家庭对体育教育重视程度的不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学生们往往面临着体育锻炼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缺失,难以获得足够的运动机会。

(二)家校社共育机制不健全

当前,家校社共育在体育教育领域面临多重挑战。首先,缺乏明确的政策引导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部门在这一方面的指导性政策不足,导致家庭、学校、社会在体育教育合作上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引导。其次,沟通协作平台的缺失也是一大障碍,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体育教育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传递受阻,合作成效难以显现。更为严峻的是,专业的体育教育人才匮乏,无法满足家校社共育的实际需求,这进一步加剧了体育教育合作的困境。

二、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家校社共育优化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

在传统社会观念中,教育往往被视为学校专属的领域,然而,深入分析青少年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家庭在他们生活中的影响力远超我们的想象,尤其在体育参与方面。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首要环境,其氛围与动力直接关联到青少年在体育领域的活跃度与参与度。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热情与动力,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家庭教育的活力与引导,家庭体育动机成为了推动青少年“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家庭体育氛围的构建,对于激发青少年的体育参与动机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榜样,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不仅能够传递积极的体育价值观念,还能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激发孩子对体育的兴趣与热爱。研究表明,父母的体育价值观念与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父母的体育参与行为同样对孩子的体育参与程度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意味着,一个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家庭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对体育的热爱与坚持。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对于中小学生的体育健康行为培养及体育品德的树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家庭体育环境,不仅能够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体魄,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明确学校是体育教育主体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学校体育承载着多重使命,其核心目的在于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并为他们提供道德品质教育的平台。

具体而言,学校体育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他们的体能和耐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公平竞争等社会准则,这些经历对于他们的道德品质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体育活动,学生能够释放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中。这种身心并重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使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还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更为关键的是,学校体育在推动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总目标的完成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能力,而学校体育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竞技平台,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核心素养的宝贵机会。

(三)完善体育评价体系

体育健康行为素养的培育与衡量需要一个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支撑。为了确保这一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学校必须着手建立体育健康行为素养评价体系,并针对当前存在的评价难题与实施困境,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传统的体育评价指标往往过于单一,主要侧重于学生的技能与体能测试成绩,这种终结性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和全面发展状况。因此,我们必须打破这一局限,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体系应从体育参与、体育情感、体育习惯以及体育运动技能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体育素养水平。

多维度构建的评价指标不仅能够更准确地衡量学生的体育健康行为素养,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和参与度。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体育表现将在评优评奖中占据一席之地时,他们自然会更加重视体育课程,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在学校中树立体育的崇高地位。学校应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将体育健康行为素养评价体系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建议和措施。通过优化评价指标、完善评价体系、强化体育在评优评奖中的地位等方式,我们可以为学生的体育健康行为素养培育提供明确的方向性、目的性和时效性,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家校社共育优化策略研究,核心目的在于全面提升我国青少年的体育素养,进而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这一研究聚焦于如何通过家庭、学校与社会的紧密合作,构建更加高效、科学的体育教育体系。通过优化策略的探索与实施,我们期望能够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与习惯,增强他们的体质与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王道平.终身体育理念下家庭、学校与社区体育协同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5):5-8.

[2]王娟涓,何毅梅.“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的问题及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1(34):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