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策略研究
张蓝心
北京市育英学校航天校区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家庭教育过于注重成绩,而忽视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和竞争压力变大,以及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带来的孤独感、自卑等情绪,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22 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约 14.8% 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高于成年群体。我们身边有许多鲜活的例子,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却因为心理问题不愿意上学,有的学生不能处理好情绪问题而自伤等。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学生存在某方面的人格缺失。
二、理论依据
人格教育研究是二十世纪前半期在美国和英国发展起来的一种人格理论。各国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们提倡在学校及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这种趋势在不断地快速发展。九型人格理论对健全人格的理解与主流心理学有着不同的视角。它更侧重于人格类型的动态发展,认为“健全人格”并非某种固定状态,而是每个类型在健康层级上向上移动,走向整合方向的过程。本研究从九型人格的视角,结合实践,探究初中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途径。
九型人格理论对“健全人格”的界定包括以下几方面:1. 个体稳定地处于或趋向于其类型的健康层级。2. 个体能够灵活、有意识地运用其整合方向的健康特质,弥补自身类型的某些潜在局限,实现人格的动态平衡与扩展。3. 健全人格意味着深刻的自我觉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核心模式、恐惧和欲望如何驱动自己,不被模式奴役,不被核心恐惧所控制,不执着于僵化的欲望满足方式, 能够在觉察的基础上,做出更自由、更有意识的选择,而非自动化反应。4. 九型人格不主张否定或抛弃自己的核心类型。综上,健全人格是在深刻理解、接纳自身类型的基础上,通过成长(提升健康层级)和整合(吸收箭头类型的健康特质),转化其不健康的面向,释放其健康的潜能。目标是成为一个更完整、更自由、更有活力的“自己”,而不是变成另一个类型。
三、初中生健全人格的策略研究
1. 识别学生人格特点是人格教育的起
我们不能要求禾苗开出玫瑰花,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内向的学生做出外向奔放的行为。虽然初中生的人格受先天遗传、童年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影响,但每个人的主人格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主体人格特点,允许每个人有自己的思维、语言、行为模式。如 7 号快乐型的学生会热衷于参加兴趣班或社团,但可能因“三分钟热度”很快就放弃,半途而废。又如6 号怀疑型的学生,依赖朋友群体的安全感,但可能因同伴压力妥协自我。即使是表达爱表达喜欢的方式,各型号也差别很大。1 号爱你就会挑你毛病、批评你,2 号爱你会温暖你、及时满足你的需求,3 号爱你会和你一起完成目标,4 号爱你会陪着你,5 号爱你会帮你想明白问题,6 号爱你会帮你防范风险,7 号爱你会带你吃喝玩乐,8 号爱你会保护你,9 号爱你会包容你。如果不能看到这些行为背后的意图,就会造成人格冲突,产生误会或伤害。所以只有当老师充分理解学生在某型号驱使下的行为,了解每种人格的主要优势和主要障碍,主动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方式,和学生同频共振,才能真诚沟通,才能有效的开展各项活动。爱是教育的初心和底色,但没有“懂”支撑的爱,如同没有方向的航船,容易迷失甚至造成伤害。尊重学生人格特点是将“懂”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基石。
2. 建设安全而温暖的班集体是人格教育的保彰。
营造安全而温暖的班级场域,建设健全人格的集体。首先,需要明确的规则与一致的执行,提升1 号人格能量。开学初,同学们自主讨论,制定清晰、合理、积极的班级公约,如“尊重他人发言”、“错误是学习机会”。处理问题时,对事不对人,聚焦行为而非人格贬低。明确告知:提问、尝试、犯错是被鼓励的学习过程,重点在于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其次,看见并欣赏“每一个”,提升2 号、3 号和4 号人格能量。班级开展每日“夸”一个同学的活动,有意识地看到不同学生的优点,如:努力、善良、创意、合作、进步、独特的技能或品质(如“谢谢你主动扶起摔倒的同学”、“你的绘画视角很有想法”),注意到细微的变化。第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跨型号互动是健全人格的催化器。合作学习中刻意混合型号,如让3 号带动 9 号设定目标,5 号辅助 7 号深化思考,可加速成长。第四,在集体活动中九种型号的人格能量的交融。从学校开展的“午间音乐秀”给同学们提供展示个人才艺的舞台,各种篮球、排球、足球比赛,以及班级间的拔河比赛、跳绳比赛、接力赛等,都有助于提升班级凝聚力,形成积极的班级氛围。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在班级中获得归属感和存在感提升了 6 号人格能量,被认可提升了 3 号人格能量,特长提升 4 号人格能量,快乐的活动体验提升了7 号人格能量,遵守比赛规则提升了 1 号人格能量,活动中的协作互助提升了 2 号人格能量,研究获胜的关键提升了 5 号人格能量,在活动中起到领导作用提升了8 号能量,意见不同时的妥协提升了9 号人格能量。这个角度来说,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提升人格能量,健全人格的训练场。
3. 从学生人格特点出发,因材施教是人格教育的关键。每个人的人格特点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健全人格的过程也各不相同。通常我们分为三个阶段:觉察 - 接纳 - 练习。第一步,觉察,开启内在观察者。用九型人格这个人性地图来觉察,分为:脑中心的觉察,看到头脑中冒出来得念头;心中心的觉察,觉察各种情绪(如悲伤、恐惧、愤怒)的起落;腹中心的觉察,对身体的觉察和本能的觉察。一切内心的成长从看见自己开始。第二步,接纳。接纳并非不采取行动,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时刻,直到取得理想的结果。因为越抗拒,越持续;而允许便充满了力量。第三步,练习。练习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发展自己内在潜能,突破自身型号的限制。
当学生某个型号的能量较低时 ( 测牌结果该型号符合“是”的张数低于10),往往表现为某型号的性格缺陷。如缺少1 号完美型的人格能量,学生就没有解决事情的决心,做事不够细心。缺少2 号助人型的人格能量,学生就不善于和人交流。缺少3 号目标型的人格能量,学生的目标不明确,行动力不强。缺少4 号独特型的人格能量,学生就感受不到别人的情绪,同理心不够时容易激怒别人。缺少 5 号思考型的人格能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一个点,做事不专注,思考力弱,没有长远打算。缺少 6 号怀疑型的人格能量,学生的风险意识差,容易被骗或误导。缺少 7 号快乐型的人格能量,学生就无法打开心扉,缺乏创造力,组合多种知识能力不够。缺少8 号领袖型的人格能量,学生的领导力不足,责任感缺失。缺少 9 号和平型的人格能量,学生就没有耐心,就事论事。
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老师可以给出针对性的提升人格能量的建议。如要提升 1 号完美型的人格能量,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约定,每日一定达成某件事(如先完成作业再玩游戏,也可以是坚持每日跑步)。要提升2 号助人型的人格能量,可以坚持每日的服务,如早上到校开窗通风,或者午餐时间给同学们发点心,最好和学生的班级岗位有关,坚持一个学期,效果惊人。要提升 3 号目标型的人格能量,要指导学生定目标,如打算用多少时间完成作业,然后立即行动,达成目标。或者制定阶段性的任务目标,如阶段性考试成绩达到 A,细分到每一天如何学习,坚持学习并取得好成绩。要提升4 号独特型的人格能量,可以和大自然链接,细微的观察和体悟,听忧伤的音乐等。提升 5 号思考型的人格能量,对学生而言尤其重要,可以让学生每天坚持看书,阅读并批注。提升 6 号怀疑型人格能量,需要学生多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升 7 号快乐型的人格能量,学生可去学跳舞,多参加活动。提升8 号领袖型的人格能量,可以训练自己课上主动回答问题,主动跟自己害怕的人聊天。提升 9 号和平型的人格能量,可以尝试一个月内不与人发生矛盾。这种针对性训练,可以促使学生从惯性的生活中挣脱,养成新的好习惯。
据脑科学研究结论,持续练习可改变神经回路。可开展 21 天刻意练习,如 5 号每日主动分享 1 个想法,突破自身限制。在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中,老师要以身作则,情绪稳定,允许出错,给学生示范自己是如何健全人格的。教育本质不是消除型号特质,而是将固着模式转化为流动能量。当 7 号能在专注里获得狂喜,9 号敢于为立场发声,人格的星辰便挣脱了轨道束缚,在更辽阔的宇宙绽放光芒。
4. 基于学生人格理解的家校协同,是人格教育的后盾
九型人格理论揭示了不同性格类型初中生的核心需求与恐惧,而家庭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这些需求的满足或恐惧的强化。1 号人格学生的父母通常会频繁指出错误细节,强调道德规则优先;2 号人格学生的父母忽视孩子自身需求,强调“乖 = 被喜欢”;3 号人格学生的父母根据成绩给予关注,情感交流功利化(“获奖了妈妈才拥抱”);4 号人格学生的父母过度赞美独特(“你特别有艺术天赋”) 或否定真实情感(“别矫情”),或父母离异;5 号人格学生的父母过度干涉私人领域(如查日记)或情感极度疏离(各吃各饭);6 号人格学生的父母情绪反复,时而温柔时而暴怒,常用抛弃威胁(“再闹不要你”),或夸大外部危险;7 号人格学生的父母在放纵和禁锢间摇摆,允许逃避困难任务,突然因成绩禁足;8 号人格学生的父母用暴力压制反抗,否定脆弱面(“不许哭”);9 号人格学生的父母回避家庭矛盾,冷战代替沟通,忽视孩子意见。在学生个性化指导的过程中,会发现孩子的大部分问题与家庭教育有关。挖掘那些深埋的行为密码(如 8 号的暴怒实为童年在呼喊“请看见我的伤痛”),并非为了指责过去,而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如何被塑造,进而掌握人格发展的主导权。将学生问题行为转译为未满足需求,如 6号反复问考试安排,表达“我需要确定感”, 4 号突然染头发,表达“请看见我的独特性”。看见学生的需求,家校联合进行相应的优化干预,如针对 3 号(成就型)学生,教师在校强调过程价值,家长在家减少结果比较,协同削弱过度竞争倾向。如针对 9 号(和平型)学生,教师在课堂中主动邀请发言,家长预留给孩子表达的时间。家校若能基于九型人格的深刻理解协同合作,能更精准地支持孩子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去标签化,聚焦成长变化;还要注意保密原则,保护学生的隐私。
四、对研究的思考
本研究要从九型人格的视角去认识学生,需要老师有相关的知识背景。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避免标签化。九型人格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模型,尤其对于处于快速变化期的初中生而言,其核心动机可能还在发展中,表现也可能不稳定。观察结果应作为理解他们内在需求和行为模式的参考,而非固定标签。在动态识别学生时,要遵循观察原则:1. 关注核心动机而非表面行为。行为可能相似,但背后的驱动力不同。如努力学习可能是 1 号追求完美,3 号渴望认可,6 号寻求安全。2. 寻找重复模式。不是偶尔一次的表现,而是相对稳定、反复出现的行为、语言和思维倾向。3. 结合压力或安全状态。注意他们在压力大(如考试失利、人际冲突)或感到安全放松时的不同表现,这有助于判断人格整合的方向。4. 倾听言语背后的潜台词。他们语言背后真正关心和在意的是什么?是规则、关系、成就、独特感还是理解? 5. 考虑青春期共性。 叛逆、情绪波动、寻求独立、关注同伴认同、身份探索等是普遍现象,需与核心类型特征区分开。所以要针对学生具体的人格特点,设计针对性的支持策略。
在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时,要理解由型号差异引起的成长路径的不均衡性,“觉察”与“行为改变”的异步性。在研究过程中,数据可能显示某些型号(如6 号、4 号)在情绪管理上进步更快,而另一些型号(如3 号、8 号)在自我暴露上突破更大。有的学生自我觉察提升显著,但行为改善滞后。如 8 号学生能分析冲动原因,却仍难控制行为。同样的主人格,但其他人格能量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人格能量的组合,所以要设计针对性的支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