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编制及管理工作要点
黄晓莉
江苏东坤展览装饰有限公司 210000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施工技术资料编制的基本要求,包括定义、作用、编制流程及人员分工等方面,同时分析了施工过程中资料管理的要点,尤其是资料的归档与保存、质量控制与审核机制、实时更新与维护的必要性。结果表明,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和信息化的应用,施工技术资料能够更有效地保障项目质量与安全,推动建筑工程高效顺利地完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编制;管理;要点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作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工程设计与实施的依据,也能为后期的工程验收、维护及问题追溯提供关键资料。而且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制与管理也变得更加重要,怎样在繁杂的施工环节中确保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已经成为建筑项目管理中的一项核心任务。通过对施工技术资料的有效编制与系统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施工中的错误与漏洞,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编制的基本要求
(一)施工技术资料的定义与作用
施工技术资料的主要功能是为施工过程提供明确的指导依据,确保项目按设计要求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这些资料既涵盖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还涉及施工中所需的各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验收标准等,从而形成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框架。同时,每一项技术资料都起到了指引施工工艺、控制工程质量和规范操作流程的作用,通过明确规定施工中的各项技术要求,它可以确保不同施工阶段的顺利进行,并为后续的质量验收、施工结算以及项目竣工提供不可缺少的依据,例如施工技术资料中对材料选择、工艺流程及施工质量的详细规定,能为施工人员提供操作规范,减少错误和返工的可能性,从而有效保障工程质量。此外,随着建筑项目的推进,技术资料不只是对设计和施工的静态记录,更是动态管理的关键工具。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资料必须进行及时更新与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施工条件,尤其在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和不可预见的技术问题时,施工技术资料能为项目团队提供决策支持,确保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偏差都能得到迅速纠正。再者,施工技术资料还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或项目纠纷,完整、准确的技术资料将作为合同执行的法律凭证,保护项目各方的合法权益。
(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的遵守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技术标准是行业和法规的要求,它们在每个施工环节中都具有指导作用,明确了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阶段的具体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执行,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预期要求,并在验收过程中顺利通过检查,例如在基础施工阶段,混凝土的配比、浇筑的厚度、固化时间等均有严格的规范,任何偏差都会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同时,忽视技术标准的遵守,可能会导致项目延期、成本增加,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此外,单纯依赖书面标准的规定并不足以完全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关键在于施工人员对技术标准的理解与执行程度[1]。施工现场的复杂性要求技术标准的落实不只停留在纸面上,而应通过现场的精准操作和实时监管来确保每一项工艺要求都得到遵循,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偏离标准的行为,确保每个细节都符合规范要求。再者,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制和管理过程中,通常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技术标准进行灵活调整,这时就需要保证变更的技术标准仍能符合安全、质量的基本要求。
(三)编制流程与编制人员的责任分工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制过程中,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制不只是一个信息收集与整理的过程,更是确保施工质量与项目顺利推进的核心环节。编制流程通常从工程设计方案的确定开始,随后的各个阶段,包括施工图纸的细化、材料清单的制定、施工方案的落实等,都需要在技术资料中进行详细记录。每一项资料的编制都必须依照严格的标准和流程,从而确保其准确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工程各方必须协调合作,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等要根据实际施工需求与设计要求进行信息反馈与资料整理,确保每一项技术文件都具备施工指导的实际意义[2]。而这个过程要求编制人员既要熟悉技术规范,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编制的资料具有时效性和实用性。同时,编制人员的责任分工中,项目中需要指定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不同种类资料的编制,如设计变更记录、施工方案、质量控制计划、施工日志等,这些资料的编制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了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编制人员要根据自身职责与分工,精准把控每一项技术资料的内容和格式。此外,资料的编制还需要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沟通与协作,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管理者需要监督资料编制的全过程,确保资料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和各项技术要求,避免因信息不全或编制错误导致施工过程中的混乱与误差。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与档案管理要点
(一)技术资料的归档与保存要求
随着建筑项目的不断推进,施工技术资料的种类、数量会逐渐增加,这就需要高效、准确地进行归档与保存,技术资料的归档不只是简单的文件存储,更要考虑到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例如,施工图纸、设计变更、质量检测报告、验收记录等,均需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归档,并确保每类资料能够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施工技术资料大多涉及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求和项目管理事项,其规定既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还要能满足后期项目审计、工程保修以及潜在的法律诉讼需求。同时,由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资料往往会面临诸如存储环境不佳、资料遗失、损坏等问题。为此,资料的物理保存要符合基本的存储要求,如避免潮湿、阳光直射等对纸质资料造成的损害,并且要确保所有资料都能被有序、标记明确地存放在专用档案柜或资料库中[3]。此外,资料保存的数字化也能更有效地保存文件,还能避免因人工失误导致的信息遗漏与错乱,电子化档案系统的应用可使技术资料的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但也要求更高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支持,例如电子化资料的备份、密码保护、数据恢复等措施,必须做到尽可能完备,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被篡改。再者,施工技术资料的科学归档与高效保存,既能够保障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还能在后期的项目交付和使用过程中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管理依据。
(二)施工技术资料的质量控制与审核机制
施工技术资料的质量控制与审核机制中,技术资料作为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包含从设计到施工各阶段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因此,任何不符合规范或质量不达标的资料都会给后续施工带来风险。有效的质量控制机制要求技术资料在编制阶段严格遵循工程设计的要求,还需在资料提交、审查及使用过程中进行多重验证与复核,在实践中,施工单位通常会设立专门的技术审核小组,负责对所有施工技术资料进行审查和确认。审核过程涵盖资料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逻辑性以及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与规范,这是为了确保资料本身无误,更为了有效预防因技术资料不完善或错误而引起的施工问题,避免后期出现质量隐患和工程返工。同时,随着工程的推进,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法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技术资料也需要及时更新,此时,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需要对原有资料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所有变更都能得到有效的记录与反映,而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建立一个系统化、透明化的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所有资料修改和更新都有据可查。此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步应用,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建立电子化管理平台,将施工技术资料的审核、修改、存档及检索等环节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数字化技术对资料进行实时更新,审核过程可以变得更加高效、透明,也可以使每一项技术资料在跨部门协作中的可追溯性得到保障。
(三)施工过程中资料的实时更新与维护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随着现场情况的变化与实际施工条件的调整,技术资料就需要进行更新,例如施工图纸的修改、材料的更换、施工方法的调整,均需在技术资料中得到准确、及时的反映,如果这些变更未能及时记录或未按时传递给相关施工人员,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甚至导致工程事故。同时,为了确保资料的实时更新与维护,项目管理者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流转机制,确保所有变更都能及时录入系统,并及时传达至各相关部门,这就要求项目技术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还需要强大的团队协作和信息管理能力。此外,通过引入BIM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施工资料的实时共享和自动更新,BIM技术能够实时记录施工现场的每一项变更,并将这些变更反映到虚拟模型中,施工人员和管理者可以通过电子平台实时查看最新的技术资料和施工进度。再者,通过电子化的方式,项目资料可以在云端共享,减少传统纸质资料存储带来的繁琐和安全隐患,并提高数据的可追溯性[4]。而且在施工过程中,随着现场条件的不断变化,相关资料的快速更新与精准传达,能够保证每一位施工人员都在最新的技术框架下进行工作,从而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顺利衔接和高效完成。
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制与管理工作是建筑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从资料的编制、审核到实时更新和电子化管理,每一步都需要严谨的流程和高效的管理。通过加强资料的质量控制、完善审核机制、推进信息化管理,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体系能够更加高效、透明,促进项目的顺利完成。在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将更加智能化,推动建筑行业向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娟红.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编制及管理工作要点[J].房地产世界,2024,(14):122-124.
[2]吴娟.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资料编制及整理策略[J].房地产世界,2021,(24):10-12.
[3]王玉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探讨[J].房地产世界,2021,(23):129-131.
[4]令狐莹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整理与管理方法[J].建材与装饰,2020,(13):13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