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何定成
丘北县天星乡中心学校卡子小学 663212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成绩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对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既要讲求教学实效,又要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就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既是当前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根本要求和努力方向,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教学质量;语文素养;学习兴趣;朗读训练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是小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其他各科的成绩,因此要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须抓好语文教学。因为它是学生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校园的落脚点,是每一位教师要做的永恒的主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结合教学实际,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实效性强的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渠道,也是实施教学计划的主要阵地,其质量的高低是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二十一世纪的语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教学中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不能仅靠传授,关键还是要在课上进行训练,因此,语文课上必须让学生多听、多读、多想、多说、多写,在听、想、说、读、写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语文课,巧设计,善挖掘,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学生就会在不断积累语文知识的前提下,形成语文能力,在任何情况下(包括各级各类的考试)以不变应万变,切实提高语文成绩和教学质量。
二、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要想表达得好,必须吸收得好,所以要想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必须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学生要基本掌握了常用字,因此阅读的重点不再只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是要体会情感,学习写作方法。首先是积累内化训练,结合情感的积累才易于被内化。阅读教学是促进语言材料内化的途径。其次是在熟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每一篇文章都有它不同于其它文章的个性,通过概括特点是对文章的整体回顾,又是为今后的写作做好充分的铺垫。最后是借鉴方法。说说自己在写同类文章时,写作可以借鉴的地方这是阅读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下一步读写知识迁移的一个起点。它犹如搭在“读写”之间的一个桥梁,让学生跨过桥梁顺利到达知识彼岸。阅读要循序渐音,由易到难:句→段→篇→本;童话神话科幻→生活故事→简短成语故事→短篇→中篇→长篇→整本书;漫画图→图文结合→专文字;课堂→校内→校外;音视频→纸质→电子书;监督(强制性)→指导(半强制性)→自觉(自由性)→创新。
阅读教学后进行仿写、叙写,趁热打铁,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学完人物篇仿写人物,学完景物篇仿写景物,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的轻松练的愉快。从学到仿,然后是创造写,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细心和耐心地指导,更需要不断的积累与练习。
三、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因为“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在学习中,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小学这个年龄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游戏、故事和活动!所以要让他们对学习内容重视并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所学的内容编成故事,有时引进音乐、舞蹈、游戏、音视频等形式,赋予教学内容以灵与肉,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当我们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线,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时,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语文教学中基本的也是永恒的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如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各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实施分层次的教学,对知识点进行必要的分层次教学,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当然因材施教不是仅仅降低教学要求,而是要多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找到学困生的潜力所在, 让学困生的优点能够放大、扩散。
五、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语文阅读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朗读训练最主要的要素是训练内容、方法、训练时间、训练主体(即学生)等。优化训练过程,就是在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优化、调配管理,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合理地安排读的训练,把读书训练因素有效地整合,使学生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地获得朗读的技能技巧,从而形成言语能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应由易到难:字→词→短语→句→段→篇;正确→流利→有感情;音视频→跟读→仿声→指导→自由→创新。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理想信念教育贯彻始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持续努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们不断为之努力的目标。但是,教法无定,我们都应该根据自己所长,结合学生实际,以问题、目标、结果为导向,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有机结合,集体教育训练与个别教育辅导训练有机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遵循规律与开拓创新有机结合,育德育人与育才有机结合,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整合融合创新,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达到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民族立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4年第12期《关注语用学以致用》第25页作者:黄桂林
[2]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4年第10期《读写结合随文练习》第36页作者:卫彦辰 杨雄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