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施工过程协同管理探究

作者

李双叶

身份证:640203199412101028

摘  要:本论文深入探讨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施工过程协同管理。详细分析BIM技术在提升施工各参与方协同效率、优化施工流程等方面的作用机制,研究其应用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旨在为土木工程行业借助BIM技术实现高效协同管理提供全面且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指引。

关键词:BIM 技术;土木工程;施工过程;协同管理

引言

在土木工程领域,施工过程涉及多专业、多参与方协同作业,传统管理模式在信息流通、协同配合上存在诸多弊端,制约着工程进度、质量与成本控制。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凭借其强大的信息集成与可视化能力,为土木工程施工过程的协同管理带来了新契机。通过构建包含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三维模型,BIM技术能有效改善各参与方沟通协作,提升施工管理整体效能,对推动土木工程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一、技术核心功能剖析

(一)多维信息集成

BIM模型不仅呈现建筑的三维几何形态,更集成了如材料属性、成本预算、施工进度等多维度信息。以一座桥梁工程为例,BIM模型可详细记录桥梁各构件的材料类型、强度等级、采购价格,以及其在施工进度计划中的具体安装时间节点等,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信息数据库,为各参与方提供详尽且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可视化模拟

借助BIM 技术,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可视化模拟。比如在大型建筑项目施工前,通过模拟不同施工方案下的施工顺序、资源调配情况,施工团队可直观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施工空间冲突、资源闲置或过度集中等,从而提前优化方案,避免实际施工中的风险[2]。

二、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协同管理中的优势

(一)增进沟通协作

传统模式下,各参与方沟通依赖二维图纸与文字说明,信息传递易出现偏差与误解。BIM技术的可视化特性,使各方能基于直观的三维模型进行交流,无论是设计意图的阐释,还是施工问题的讨论,都变得更加清晰高效。例如在复杂建筑节点的施工交底中,施工人员通过 BIM 模型能准确理解设计思路,减少沟通成本与施工错误。

(二)优化进度管理

将BIM 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相结合,形成4D进度模型,可实时跟踪工程进度。通过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能及时发现偏差并分析原因。如某高层建筑施工中,因混凝土浇筑环节延误,通过4D模型可快速定位问题,并借助模型模拟调整后续工序,优化资源分配,确保工程按时竣工[3]。

三、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协同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一)国外应用情况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BIM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应用广泛且成熟。多数大型建筑企业与政府项目强制要求应用BIM技术,从项目规划、设计到施工、运营维护,形成了完整的 BIM 应用链条。例如美国的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通过BIM技术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管理,有效降低了工程成本,缩短了工期。同时,相关的行业标准与规范完善,为BIM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国内应用情况

近年来,国内BIM技术应用逐渐增多,尤其是在大型地标建筑、轨道交通等重点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整体应用水平仍有待提高。部分企业对BIM技术认知不足,应用积极性不高;BIM技术人才短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且缺乏统一、完善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导致不同软件、不同项目间的数据交互困难,限制了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深度发展。

四、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协同管理中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难题

随着BIM模型信息的高度集成,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凸显。包含大量工程敏感信息的BIM模型,在网络传输与存储过程中面临数据泄露风险,如设计图纸、成本预算等信息一旦泄露,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虽然BIM 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在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合方面尚显滞后。未能充分利用这些技术进一步提升施工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如通过物联网实现施工设备与BIM模型的实时数据交互,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施工决策等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4]。

(二)管理困境

传统土木工程管理体制下,各参与方职责明确但相对独立,缺乏协同管理机制。引入BIM技术需要打破原有管理架构,建立以BIM为核心的协同管理模式,这一过程中,各参与方可能因担心利益受损、工作方式改变等原因产生抵触情绪,阻碍 BIM 技术的推广应用。

目前,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协同管理缺乏统一标准。在信息共享、工作流程、质量验收等方面,不同企业、不同项目做法各异,导致各参与方在协同过程中难以有效配合,降低了协同管理效率与效果。需求,导致企业在应用BIM技术时面临人才短缺困境。

五、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协同管理中挑战的策略

(一)技术创新策略

企业与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研发先进的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确保BIM模型数据在传输与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例如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与加密传输,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与不可篡改性,有效保护企业与项目的隐私信息。

积极探索BIM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路径。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施工现场设备、材料的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并与BIM模型实时交互;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为施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借助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施工进度计划与资源分配,提升施工智能化水平。

(二)管理变革策略

建筑企业与项目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BIM技术对行业变革的推动作用,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建立以BIM为核心的协同管理架构。明确各参与方在协同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打破部门壁垒,加强沟通协作,通过建立激励机制等方式,提高各参与方应用BIM技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行业协会与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统一的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协同管理标准。规范信息共享格式、协同工作流程、质量验收标准等内容,确保各参与方在协同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提高协同管理的规范性与效率[5]。

六、结论

BIM技术为土木工程施工过程协同管理带来了创新变革的机遇,其在增进沟通协作、优化进度与质量管理、控制成本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尽管目前面临技术、管理、人才与成本等多方面挑战,但通过采取针对性的创新策略、管理变革策略以及人才培养与成本控制策略,能够逐步克服这些障碍,推动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协同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与深度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行业的持续探索,BIM技术将在土木工程领域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助力行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何关培.BIM总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2]张建平,余芳强,王静,等。基于BIM的工程建设项目4D进度管理系统[J].土木工程学报,2022,42(1):122-127.

[3]吴贤国,陈立波,潘和平,等。基于BIM的施工质量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21,47(11):124-131.

[4]李慧民,张静晓,侯晓萌。基于BIM的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23,28(1):76-80.

[5]赵彬,张智慧。基于BIM的工程项目多参与方协同管理模式与机制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22,26(1):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