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对提升基层治理效率的作用

作者

盛俊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司法所 201800

摘要: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对提升基层治理效率意义重大,通过整合数字技术与法治保障,不仅能推动基层治理模式创新,还能提升政务服务透明度和效率。但目前基层治理在信息化进程中面临技术瓶颈、法律适应性不足等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强化法律体系建设、优化技术应用并提升基层人员数字素养。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改进,基层治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未来数字法治在基层治理中也将发挥更大作用,助力实现社会治理的高效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数字法治,基层治理,信息化,政府建设,技术应用

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数字化已成为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关键手段。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将信息技术与法治保障相融合,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方式的现代化。但目前基层治理在信息化进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应用滞后、法律框架不完善等,这些都制约了治理效率的提升。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优化治理结构,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深入分析数字法治建设对基层治理效率的提升作用,能为未来基层治理改进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1 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1.1 基层治理的信息化现状

当前基层治理的信息化建设虽已取得初步进展,然而整体推进情况存在差异。在部分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颇为完善,智慧政务平台也逐步延伸至民生领域,使得政务服务的效率和透明度得以显著提升。但大部分基层治理尚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化程度较低,部分地区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缺乏协调,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存在较大障碍,信息流通效率不足。即便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已逐渐受到重视,可由于数据来源不完善以及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面临诸多挑战。部分地方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依旧依赖传统行政模式,导致信息化在实际操作中未能达成预期效果 。

1.2 法治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困境

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在法治框架下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极为关键。法治与数字技术的融合面临着重重困境【1】。现行法律法规在跟上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步伐方面表现滞后,特别是在数据保护、隐私权、网络安全等领域,相关法律体系存在缺陷,法律适用范围未能涵盖所有数字化治理领域。在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期间,缺少足够的法律保障,致使数据安全、个人隐私等问题频繁出现,群众对数字化治理的信任程度不高。在法治建设与信息技术融合进程中,基层治理常常没有充分考虑法律程序与技术实施的深度融合,由此造成了技术实施与法治保障之间的脱节。

1.3 基层治理面临的技术应用瓶颈

基层治理在技术应用上存在瓶颈,主要体现在技术手段的可获取性、系统兼容性以及基层人员应用能力等方面。基层政府引入新技术时,资金投入不足问题较为普遍,许多地方没有足够预算购置先进数字化工具或软件平台。部分地方虽尝试引入数字技术进行治理创新,但因各地区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差异大,系统间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能力欠佳,致使治理效果未达预期。此外,基层工作人员技术应用能力普遍不强,缺少系统化培训和持续技术支持,使得新技术使用效率低下,技术潜力无法充分释放。

2 优化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路径与对策

2.1 法治保障与数字技术融合的推进

法治保障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支撑,其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不容小觑。随着数字技术在各级政府广泛应用,如何在法律框架内确保技术应用的合规性以及公民权益的安全性,已成为关键问题。数字技术普及带来诸多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引发了数据隐私泄露、信息安全漏洞等风险,故而迫切需要强化法律保障。当下,虽然在技术创新和应用上有一定进展,但现行法律体系尚未完全契合数字化时代需求,特别是在数据处理、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领域,缺乏统一且完善的法律规范。若要推动法治与数字技术有效融合,就必须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法律框架,明确数字治理中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责任,从法律层面保障技术应用合规,增强公众对数字法治的信任。

2.2 提升基层政府数字化能力的措施

提升基层政府数字化能力,既要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又要重视技术应用的具体落实。基层政府应着力加强数字平台建设,提高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保障数据和资源实现高效整合与运用【2】。借助外部技术力量,通过与科技公司、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优化现有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基层政府需加大对相关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创新并给予必要政策支持,让技术切实服务于基层治理实际需求,以此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2.3 加强基层治理人员的数字化素养培养

基层治理人员的数字化素养对数字化治理实施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借助系统培训来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能力、信息识别能力以及数字工具使用能力,已然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率的关键所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数据分析、数字平台操作、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这样才能确保工作人员不但能够熟练运用技术工具,而且还能有效处理信息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通过构建激励机制,激发基层人员持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积极性,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工作氛围,进而提升基层整体治理水平。

3 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对基层治理效率的提升效果

3.1 案例分析:数字法治应用中的成功经验

在数字法治应用领域,诸多地区借助搭建综合性数字平台,顺利达成了政务透明化与服务高效化的目标。此类平台不但使数据共享程度得以提升,政务透明度得以增强,还切实降低了基层政府与群众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通过对数据管理系统以及法律事务处理流程的优化,基层治理实现了实时监控与快速反应,行政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这些成功范例表明,数字与法治的融合能够促使基层治理变得更为精准、便捷,特别是在强化公共服务、提升法律执行力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极为显著。

3.2 政策与技术改进带来的成效

在政策和技术层面不断改进的推动下,基层治理效率有了显著提高。政府部门通过积极推动政策支持,整合各类技术资源,成功解决了众多信息孤岛和技术瓶颈问题,大幅加快了数据流通与处理的速度【3】。技术改进催生了更多便捷的在线服务以及智能化管理手段,让基层行政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政策执行过程也变得更加高效透明。技术与政策的有效融合,不但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智能化程度,而且增强了社会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与信任感。

3.3 基层治理数字化的未来前景

未来,随着数字技术持续发展,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水平有望实现更大突破。数字法治的深入推行会更注重技术创新与法治保障的双向优化,促使治理模式朝着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基层治理在服务精度和效率方面将得到极大提升。数字化在未来不仅会改变行政决策方式,还能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营造更加公平、透明、便捷的治理环境,最终达成基层治理的全面现代化。

结语

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对提升基层治理效率意义重大,有力推动了信息化与法治的深度融合。基层治理在技术应用和法治保障上虽有一定进步,然而依旧面临技术瓶颈以及法律适应性不足等难题。通过强化法律保障体系、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并培养基层治理人员的数字素养,能够有效化解这些问题,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筑牢根基。展望未来,随着技术不断创新、法律框架逐步完善,数字法治在基层治理中会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促使治理模式朝着更智能化、精准化、协同化方向迈进,最终达成社会治理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玲,柳嘉惠.数字法治政府的理论意蕴、现实挑战及应对策略[J].东岳论丛,2024,45(12):185-190.

[2]彭严.论数字政府建设的法治困境与对策[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4,(12):136-140.

[3]彭执一,梁亚伦.数字法治政府建设中的算法行政: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4,(05):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