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网络思政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咨询服务平台的实践与探究

作者

杨露 孙梦瑶 毕晓红 赵佩华 周宇婷

延安大学 陕西 延安 716000

(基金项目:2023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202310719076)

摘要:在网络思政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咨询服务平台逐渐成为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支持的重要工具。本文分析了提升咨询服务平台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对策,通过实施这些对策,高校能够更有效地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其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

关键词:网络思政;咨询服务平台;互动性

一、引言

在当今信息化和数字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咨询服务平台凭借其便捷性和灵活性,逐渐成为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支持的重要渠道。网络思政的深化推进,不仅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赋予了咨询平台更高的责任与使命。然而,现阶段的咨询服务平台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着主体意识淡漠、信息碎片化、平台建设不足等诸多挑战。针对这些问题,积极探索优化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网络思政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咨询服务平台应用现状

在网络思政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咨询服务平台的应用日益普及,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心理支持与学习指导。这些平台通常通过在线咨询、心理疏导和学业辅导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扰。大多数高校通过建立线上心理咨询平台,结合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24小时服务,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 [1]。

咨询服务平台也在学业辅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高校实施了导师制,由学业优秀的学生或专业老师在线解答学术问题,分享学习经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这些平台还可定期举办线上讲座和工作坊,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意识淡漠与创新不足

在网络思政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咨询服务平台在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主体意识淡漠和创新不足的问题。主体意识淡漠体现在部分学生对咨询服务的重视程度不足。许多大学生由于对心理健康认知的缺乏,往往将咨询服务视为“可有可无”的选择 [2]。

创新不足也是当前高校咨询服务平台面临的严峻挑战。目前,不少平台尚停留在传统的咨询模式,缺乏针对性和互动性,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在线课程和活动的设计上缺乏新颖性,未能有效吸引学生参与。

(二)信息碎片化与真实性难以把控

信息碎片化是指在众多在线资源和社交网络盛行的环境中,学生获取咨询信息时往往只能接收到片段化的信息。由于缺乏系统性和整合性,学生很难全面深入地了解咨询服务内容与功能。

真实性难以把控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网上信息来源多样,部分平台上的咨询内容和服务质量良莠不齐。许多未经验证的观点和建议干扰学生的判断,甚至误导他们的决策 [3]。

(三)平台建设与使用管理不足

在网络思政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咨询服务平台的建设与使用管理不足的问题日益显著,阻碍了其有效发挥作用。在平台建设方面,许多高校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平台功能设置不够完善。一些平台在用户界面设计、互动功能以及信息资源整合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使用管理不足表现为对平台使用情况的监管和反馈机制不健全。在许多高校,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与评估手段,无法及时获取学生对咨询服务平台的反馈信息。

(四)学生参与度与互动性不强

在网络思政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咨询服务平台面临学生参与度与互动性不强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咨询服务的效果。学生参与度不足,使得许多在线咨询服务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许多大学生对平台的认知较低,尤其是在心理咨询方面,导致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往往选择沉默或寻求朋友的建议,而不是主动使用专业的咨询服务 [4]。

互动性不强也限制了平台的有效性。许多高校的咨询服务平台在设计中缺乏互动功能,通常以单向信息发布为主,难以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缺少互动环节不仅降低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影响到咨询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效果,使得服务质量难以提升。

四、解决对策

(一)提升教育主体素质与能力

在网络思政背景下,为解决高校大学生咨询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提升教育主体的素质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需加强咨询服务人才的专业培训。高校应定期组织心理咨询师及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技巧和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鼓励教师参与在线教育与心理咨询的融合。教师作为学生的重要引导者,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与理解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与态度。因此,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使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引导学生主动使用咨询平台。

(二)优化平台内容与形式

除了传统的心理咨询,平台可以增加关于职业规划、学习方法、情感困扰等领域的内容,满足大学生在不同方面的需求。同时,邀请专业人士撰写文章或开展在线讲座,定期更新资源,以保障信息的新鲜度和实用性。

设计友好的用户界面,使信息易于查找和获取,降低使用门槛。可以引入多媒体元素,如视频、音频和互动问答,增强互动性,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引入在线预约、匿名咨询等功能,尊重学生的隐私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寻求帮助。利用大数据分析,评估平台使用情况和用户反馈,及时调整内容和形式 [5]。

(三)加强平台建设与使用管理

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团队负责平台的建设与维护,确保其技术和功能不断升级。团队不仅应包括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还应有技术支持和用户体验设计专家,共同优化平台的结构和界面,使其更加人性化。定期评估平台的各项功能,及时修复出现的问题,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高校可以制定使用规范,明确咨询师的责任与义务,确保咨询服务的专业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对学生使用情况的监测,收集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了解用户需求和体验,从而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咨询服务的使用热度和效果,以便于后续优化。加强宣传,提高学生对平台的认知与信任。

(四)强化学生参与与互动

高校可以定期举办主题活动、在线讲座和心理健康周,邀请学生参与策划和组织,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归属感。通过提供积分或奖品激励参与,激发学生对平台的兴趣,使其愿意利用咨询服务。引入线上问答、社区讨论等模块,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困惑与需求。

此外,高校还应鼓励学生反馈与评价。通过定期调查、意见箱等形式,收集学生对平台内容和服务的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确保平台能够真正满足学生需求。可以通过学生代表会议等方式,将学生的声音纳入平台建设决策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强化高校大学生咨询服务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业表现。优化平台内容与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能够让更多学生主动寻求帮助,同时也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未来,高校应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平台与课程、活动的深度融合,形成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支持网络。

参考文献:

[1]巩文娟.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优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4):169-171.

[2]杨颖.高校图书馆自媒体平台咨询服务优化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05):70-72.

[3]方建纯,姚琦森,陈锦裕,等.“阿森帮帮忙”大学生生活服务平台设计与前景分析[J].智库时代,2019,(24):52-53.

[4]赵雅妮,周娜,石文.高校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中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性研究[J].中国市场,2019,(13):106-107.

[5]陈铱玲,刘观雯,陈晓萍,等.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咨询服务平台的研究[J].今日财富,2018,(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