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修复的林学技术在退化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韩燕
宁夏铭宇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756000
摘 要: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林学技术作为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在改善退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深入探讨基于生态修复的林学技术在退化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分析常见退化生态系统类型及退化原因,阐述林学技术在其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并结合实际案例评估应用效果,在为退化生态系统的有效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修复;林学技术;退化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引言
生态系统退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已成为生态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林学技术基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植被恢复、森林经营等手段,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深入研究基于生态修复的林学技术在退化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对于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一、退化生态系统概述
(一)退化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类型
定义:退化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的量变和质变,生物多样性下降,系统生产力降低,稳定性和抗逆性减弱的生态系统。
类型
森林退化生态系统:由于过度采伐、森林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导致森林植被减少、林分结构简单化、生态功能衰退的区域。例如,一些山区因长期不合理的采伐,原有天然林转变为残次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大幅下降。
草地退化生态系统:主要由过度放牧、开垦、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草地植被覆盖度降低、草种单一化、土壤侵蚀加剧等。如我国北方部分草原地区,由于长期超载放牧,出现了大面积的草地沙化和退化现象。
湿地退化生态系统:因围垦、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等,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例如,一些沿海湿地因填海造陆和工业污染,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珍稀鸟类和水生生物失去了栖息地。
(二)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原因
自然因素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降水模式改变,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使一些生态系统面临生存压力。例如,干旱地区降水减少,导致植被因缺水而退化。
自然灾害:森林火灾、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会直接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减少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下降[2]。
人为因素
过度开发利用: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过度采伐、放牧、围垦等活动,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导致生态系统退化。
环境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农业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都会污染土壤、水体和空气,影响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二、基于生态修复的林学技术
(一)植被恢复技术
物种选择:根据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理环境和生态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植物物种。对于干旱地区的退化生态系统,优先选择耐旱、耐瘠薄的植物,如沙棘、柠条等;对于湿地退化生态系统,选择适应水生或湿生环境的植物,如芦苇、菖蒲等。
造林与种草技术:采用科学的造林和种草方法,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在造林过程中,合理确定造林密度、整地方式和造林季节。例如,在山地退化生态系统中,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有利于保持水土和提高土壤肥力;在种草方面,根据草种特性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如条播、撒播等,并注意种子的处理和覆土厚度。
封育技术:通过设置围栏、禁牧、禁伐等措施,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封禁保护,利用自然力促进植被的恢复。封育可以减少人为干扰,使退化生态系统中的植被自然更新,逐渐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二)森林经营技术
森林抚育:对人工林或天然次生林进行抚育管理,通过间伐、修枝等措施,调整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间伐可以去除生长不良、过密的林木,使保留木获得更多的光照、水分和养分,促进其生长;修枝可以改善树干的材质,提高木材质量,同时增强森林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森林改造:针对结构不合理、生态功能低下的森林,采用森林改造技术,如补植、更替等方法,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的生态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例如,对于单一针叶林,可以通过补植阔叶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的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能力。
三、林学技术在退化生态系统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面临的挑战
资金短缺:生态修复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种苗采购、造林种草、监测评估等方面。然而,目前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度较低,导致资金短缺,影响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
技术集成与创新不足:虽然林学技术在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有技术在集成应用和创新方面还存在不足。不同类型的退化生态系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林学技术,但目前技术之间的协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同时,随着生态修复需求的不断提高,需要不断创新林学技术,以适应复杂多变的退化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退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退化生态系统在退化原因、修复需求和响应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增加了生态修复的难度,使得林学技术的应用需要更加精准和个性化,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要求较高[4]。
(二)对策
拓宽资金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项目。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吸引企业和个人投资生态修复。
加强技术集成与创新:加大对林学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加强不同技术之间的集成应用研究。同时,加强对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如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生态友好型肥料等,推动林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深入开展科学研究:针对退化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深入了解不同退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规律,建立生态修复的理论模型和技术体系。通过长期定位观测和实验研究,积累数据,为林学技术的精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5]。
四、结论
基于生态修复的林学技术在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植被恢复、森林经营和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退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集成与创新不足以及生态系统复杂性等挑战。通过拓宽资金渠道、加强技术集成与创新以及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等对策,可以更好地推动林学技术在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中的应用,为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静涵.基于生态修复的林学技术在退化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24,(06):92-93.
[2]黄秀萍,刘金燕,叶小真,等.应用型本科高校信息素养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林学专业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24,43(02):103-109.
[3]“生态修复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顺利举行[J].中国水土保持,2022,(11):71.
[4]萧磊.海南大学林学院教授张辉:为生态修复插上科技的翅膀[J].中国高新科技,2021,(11):17-18.
[5]李彦.第六届中国珍贵树种学术研讨会在海口召开[J].热带林业,2020,48(0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