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德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作者

张雅菲

张家口市崇礼区第二幼儿园 076350

优秀传统文化在现阶段的文化互动格局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所产生的外来文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中华传统文化当中涵盖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家国情怀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幼儿园德育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对德育理念和方法进行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之下,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并让文化成为支持幼儿园德育工作的精神根基,促进幼儿的道德认知发展和道德情感培养。

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德育活动的实践意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流传下来的,其能够反映民族风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直接包括与民族发展进程有关的一切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能够影响民族发展和民族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当中和外来文化互相交融,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幼儿园德育工作可以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包括礼仪、民俗、历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的德育作用,更好地促进幼儿德育质量的提升。人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在文化推进的过程当中,要始终把人放在文化的核心地位,让优秀传统文化反映出文化的精神与传播方向。

幼儿园德育工作是整个德育系统当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不仅要求将社会思想和道德理念转化为幼儿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同时还要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让幼儿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文明习惯养成和道德素质培养应该是最为主要的内容,在教育过程当中应高度重视德育途径和德育方法的结合,要让幼儿园阶段的德育工作符合该阶段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例如,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本身可以通过思想品德课程或其他教育进行表现,对于幼儿园儿童而言,需要以文化育人理念为指导,然后在各种教育途径当中尝试融入传统文化思想,幼儿园可以举办多种类型的文化活动,以实践活动为重点将多种德育方法融入德育机制内部,突出德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

二、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德育活动的实践策略

(一)融入丰富社会实践,激发幼儿爱国精神

首先,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幼儿德育质量。不管是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还是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判断中,都可以发现敬畏与道德之间的联系。其中包含着尊重、谦逊和敬畏,因为人们意识到有比自己更高、更强的人或其他事物,然后就会表现出一种尊重。一个人如果不认为有什么值得他敬畏的东西,就会缺乏自律、肆无忌惮、道德沦丧。对此,有必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幼儿的文化内涵,教育幼儿要有敬畏之心,尊重生命和自然以及他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的价值观。

运用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幼儿们的爱国精神和爱国情怀。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活动、传统节日等不同课程内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合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唤起幼儿们对祖国的热爱。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日常。开展“童心向党”“我和五星红旗合影”“我爱我的家乡”等主题活动,开展美术绘画、讲述小英雄的革命故事等活动。实践活动让幼儿们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在他们年幼的心中播下热爱祖国的种子。以历史大事件为切入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比如国庆、“九一八”“八一五”等,进行诗歌朗诵、历史回顾、亲子表演等主题活动,演唱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国旗国旗真美丽》《歌唱祖国》等;开展美术绘画主题活动“我和我的祖国”;游戏活动投壶游戏、华容道、七巧板等,为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们进一步感受爱国之心,形成爱国爱乡情怀。

(二)开展传统节庆主题活动,深化文化情感认同

借助节庆主题活动这一契机来组织主题活动,能让幼儿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并且在参与活动期间培养其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教师需依据传统节日的特性,用心设计主题活动内容,使幼儿于丰富的体验里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设计主题活动时,要依照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将节日风俗、民间艺术、传统美德等元素有机融合。在活动进程中,教师要留意知识,又要着重挖掘幼儿的兴趣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探索。例如在“春节”主题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幼儿们开展一些传统手工活动,像制作红灯笼、窗花、春联等,让幼儿们在自己动手时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美,还可以让幼儿们分享家庭团圆的故事,使幼儿们知晓春节所蕴含的亲情以及团圆文化。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关于“年俗体验”“童谣传唱”“祝福传递”等团体活动,让幼儿在欢乐的节日氛围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样的主题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和道德修养,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转变德育教育观念,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融入问题

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对传统的德育教育观念进行创新及优化,凸显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对幼儿参与德育学习活动做好科学地引导,使幼儿加深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及思考,对幼儿的价值观、学习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1]。对此,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以幼儿为中心,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身心特点,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运用,以此对幼儿的学习智慧进行启发,使幼儿对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进行学习及感知,对幼儿的学习及成长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

例如,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内容:一是凸显趣味性的引导。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借助于趣味性的视频资料,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直观化展示。如引导幼儿观看姜太公钓鱼、孟母三迁、囊萤映雪等动画视频资料,使幼儿对故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进行学习及感知。二是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如在教学活动开展时,结合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节约粮食等好习惯,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进行结合,对幼儿的学习及成长做好有效引导,使幼儿树立起正确的德育观、价值观。三是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的生活做好结合,注重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对幼儿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做好指引,将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幼儿园德育教育中,实现德育高效教育模式的构建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德育高效模式的构建,应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把握,将其与幼儿园德育教育活动做好结合,对幼儿的学习及成长进行全面地引导,深化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效果及质量。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元素做好挖掘及运用,建立起完善的课程体系,以提升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效率及质量,发挥德育教育引领作用,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及进步。

参考文献:

[1] 庾琳 . 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中德育的策略探究[J].2024(3):1.

[2] 杨新秀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的策略研究 [J]. 新智慧 ,2024(10):54-56.

[3] 孙玫春 .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的策略 [J]. 学周刊 ,2023(33):75-77.

[4] 李瑶,高嘉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路径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