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体在审计领域的探索应用

作者

崔迎春

济宁市审计服务中心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数字化转型推动了审计工作的智能化升级,尤其是在海量数据处理与复杂风险识别的场景中,思维链技术与多智能体协同展现出显著的优势。本文系统探讨了智能体技术通过自主决策、动态优化与协同推理等特性,在审计查询分析、风险识别等核心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并通过多智能体系统架构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最后,本文对知识完备性、系统可靠性等关键挑战进行了展望,为审计智能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智能体;审计智能化;多智能体协同;风险识别

一、引言

近期,以DeepSeek-V3、DeepSeek-R1为代表的一系列国产大模型的发布和开源,将极大地推动智能体技术的发展,并为审计领域的智能化转型提供重要助力。传统审计方法已逐渐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对效率和准确性的高要求,因此,结合思维链(Chain-of-Thought)技术与多智能体协同的系统架构,正成为解决审计复杂性问题的新路径。

与传统规则引擎相比,智能体技术在审计中具有三大突破性特点:首先,基于强化学习的动态优化机制支持风险识别模型的持续迭代;其次,智能体具备强大的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实现对文本、图像、时序数据等的联合分析;最后,借助思维链技术,智能体能够构建可解释的推理路径,从而显著提高审计结论的可追溯性。

本文结合最新的技术进展,从审计业务的全流程视角出发,构建了多智能体协同框架,旨在解决复杂查询解析和跨系统数据验证等关键问题,并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验证,为审计智能化转型提供方法论支持。

二、智能体在审计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技术优势分析

智能体技术在审计场景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任务自主性

基于目标驱动机制,智能体支持审计全流程的自动化执行。以持续审计为例,智能体能够自主完成数据采集、清洗与分析,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工作效率。

动态适应性

通过在线学习机制,智能体能够实时更新风险识别规则,适应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从而提升风险识别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多模态处理

智能体具备融合处理财务报表、合同文本、系统日志等异构数据的能力,使得审计数据能够从多维度进行全面分析,提升决策支持的精度。

协同智能性

在多智能体系统中通过大模型交互性对话的方式,将传统的线性审计流程转变为并行任务网络。例如,在某医院项目审计中,智能体通过逐步分解复杂问题,进行大量数据字典理解并生成SQL语句,使效率提升了60%。这种交互式对话方式使得复杂问题能够被逐步解决,显著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准确性。

决策透明性

思维链技术通过记录“数据输入→规则匹配→结论生成”的全链路推理,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可验证的逻辑依据,提升决策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二)典型应用场景

智能知识问答系统

基于知识图谱的私有化审计知识库能够支持智能问答系统,通过实体识别(NER)与关系抽取技术,将审计准则、监管文件等非结构化知识转化为可计算的语义网络,帮助审计人员高效查询和使用审计知识。

复杂问题查询

在执行复杂查询时,智能体能够利用思维链推理技术,通过模型交互对话的形式执行复杂问题查询。例如,查询某家单位过去三年在“三公”经费支出的情况,智能体可以通过多轮推理和反馈,提供准确的查询结果。

三、多智能体协同技术框架

(一)分层系统架构

为实现高效的审计任务协同,本文设计了“中枢模型-执行模型”协同架构:

中枢模型(Planner)

中枢模型(Planner)采用大语言模型(如DeepSeek-V3、ChatGLM-4-Plus)作为系统的控制中心,承担问题理解、策略制定以及对话流程控制等职责。它首先对接收到的用户问题进行语义解析,然后根据问题特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API,并规划相应的对话流程。在整个对话过程中,中枢模型会持续监测对话状态,并在必要时进行策略调整。

执行模型(Tooler)

执行模型(Tooler)是系统中执行具体任务的组件,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检索、文本分析、数据查询等功能。每个执行模型都针对特定类型的子任务进行了优化设计,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分配的任务,并将结果反馈给中枢模型。

(二)关键使能技术

思维链推理增强

思维链推理能够增强审计任务中的推理能力,利用大模型的规划思考能力,帮助智能体实现复杂任务的自我推理和动态调整。

领域知识强化

构建包含500+审计术语的专用词典,并通过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优化大模型在审计场景中的语义理解精度,从而提升系统在具体审计任务中的表现。

四、发展展望与挑战

尽管智能体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以下三大挑战:

知识完备性挑战

审计场景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需要整合会计、法律、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目前,现有的知识图谱在覆盖广度与更新效率上仍需进一步提升,以满足更复杂审计场景的需求。

系统可靠性挑战

当前智能体决策的可靠性尚未达到完全成熟,尤其是在复杂环境下。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需建立智能体决策质量评估体系,并通过对抗训练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伦理合规性挑战

随着审计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如何平衡技术依赖与职业判断之间的关系,构建人机协同的混合决策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伦理问题。智能审计技术的应用需要符合行业监管要求,确保审计过程中的伦理合规性。

未来,智能体技术的发展方向应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度集成国产大模型的技术优势,持续优化思维链推理的可解释性;二是构建开放式的多智能体协作平台,支持审计工具的灵活扩展;三是建立智能审计伦理框架,确保技术应用符合行业监管要求,推动审计工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参考文献:

[1] 李航. 多智能体协同决策理论与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2.

[2] 张伟, 等. 人工智能审计:技术框架与实践路径[J]. 审计研究, 2023(6):32-40.

[3] Sutton R S, Barto A G.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 Introduction[M]. MIT Press, 2018.

[4] 王海涛. 知识图谱赋能智能审计的应用研究[J]. 会计之友, 2024(3):15-21.

[5] Anthropic. (n.d.). Building effective agents. Anthropic Research. https://www.anthropic.com/research/building-effective-ag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