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境化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深度应用

作者

张露丹

绵阳中学英才学校 621000

摘要:情境化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体验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学习、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从而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在探讨情境化教学在语文课堂深度应用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情境化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一系列优化策略为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语文课堂;深度应用;教学策略;教学改革

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情境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情境化教学通过模拟或再现生活中的特定场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其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情境化教学在语文课堂深度应用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化教学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索、发现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情境化教学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理解,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体系。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情境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情境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交流,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还能培养其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

二、情境化教学在语文课堂的现状分析

(一)情境创设缺乏创新性

当前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创设的情境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往往只是简单地复制教材上的案例或场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缺乏创新的情境创设方式,限制了情境化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深度应用。

(二)情境与教学内容脱节

情境化教学要求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过于追求情境的趣味性,而忽视了其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这种情境与教学内容的脱节现象,影响了情境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三)情境教学资源匮乏

情境化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支撑,包括实物、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素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面临情境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导致情境创设单一、缺乏吸引力,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三、情境化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深度应用策略

(一)创新情境创设方式,提升教学趣味性

1. 结合学生生活,创设贴近实际的情境

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日常习惯以及关注热点,通过将这些元素融入教学情境,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热点、流行文化等,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教师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纪念日等特殊时刻,创设与这些日子相关的情境,如春节期间的传统文化介绍、国庆节的历史回顾等,让学生在庆祝节日的同时,也能学习到相关的语文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

多媒体技术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为情境创设提供了无限可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打造一个立体化的学习环境,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展示精美的图片、播放悦耳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语文知识,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互动课件,如通过动画、游戏等形式呈现知识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 引入角色扮演,创设互动体验的情境

角色扮演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情境创设方式,它能够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深入体验情境、理解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角色扮演活动,如历史剧表演、文学作品角色演绎等,让学生在互动体验中学习语文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角色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演绎,通过角色的扮演和互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从而提升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确保情境有效性

1. 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情境素材

教材是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依据,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挖掘其中的情境素材,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挖掘情境素材时教师应注重素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既要有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素材,也要有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素材,教师还应关注素材的时代性和新颖性,确保情境创设能够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设计情境问题,引导深入思考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情境教学的核心,在情境中设计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情境特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梯度性,确保问题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探索问题的答案。

3. 拓展情境应用,促进知识迁移

情境化教学不应仅限于课堂之内,还应向课外拓展,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和深化知识,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等,使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在拓展情境应用时教师应注重活动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丰富情境教学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

1. 整合网络资源,拓宽素材渠道

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情境教学资源,教师应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整合各类素材,如新闻报道、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为情境创设提供多样化的素材,在整合网络资源时教师应注重素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所选用素材能够准确反映教学内容和情境特点,还应关注素材的版权问题,确保合法使用网络资源。

2. 开发校本资源,体现学校特色

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发校本资源,如校园文化、历史传承、地方特色等,为情境创设增添独特的色彩,通过校本资源的开发,不仅能够丰富情境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怀和地域认同感,在开发校本资源时教师应注重资源的挖掘和整理,确保所开发资源能够与学校的历史、文化、特色等紧密相连,教师还应关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确保校本资源能够长期为情境教学服务。

3. 鼓励学生参与,共创情境资源

学生是情境化教学的主体,他们也可以成为情境资源的创造者,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情境资源的收集和创作,如拍摄校园短片、编写情景剧本等,通过学生的参与不仅能够丰富情境教学资源库,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在鼓励学生参与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和成果展示,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结束语:情境化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深度应用,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创新情境创设方式、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丰富情境教学资源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然而,情境化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改进。

参考文献:

[1] 徐江平.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9):1.

[2] 陈敬之.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7(11):1.

[3] 潘东丽.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36):0165-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