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情景创设实践
张慧芬
榆林市苏州中学719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情景创设的实践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情景创设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情景创设;核心素养;实践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一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情景创设来实现教学目标。情景创设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一)情境化教学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中,情境化教学占据了重要位置。情境化教学强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创设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启发思维,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体验中不断发展。情境化教学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它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场景,对于初中数学课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有特定且生动的情境。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使得知识易于学生理解。
(二)教学评一体化
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将教学、评价和学习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化。这一理念强调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渗透,旨在通过将教学活动与评价流程的整合,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体化教学评价的模式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考虑评价因素,确保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关注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实行一体化教学评价,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现教学目标。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遇到的问题,还能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
二、初中数学课堂情景创设的实践策略
(一) 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是一种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策略,它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经验,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生动的生活实例。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活动,发现与数学概念相关的元素,如购物时的价格计算、家庭旅行时的距离和时间规划等,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教学中。例如,在教授“比例和百分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家庭水电费的增长,或者在讨论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测量家中物品的尺寸,计算面积和体积。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而且使他们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情境,能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设计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和有效。
(二)运用故事化情境
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到具体的故事化情境中,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复杂的数学原理。例如,在讲解分数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分享蛋糕的故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讨论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运算规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古代市场的交易问题。假设市场上有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进价和售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商人如何通过调整售价来最大化利润的故事,从而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方程的数学意义,还能够看到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故事中可以包含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扮演商人,根据给定的条件列出方程,并求解以找到最优的售价。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此外,故事化情境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学生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知识。
(三)设置问题化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问题化情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合作和实践来寻找解决方案。这种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问题化情境,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有趣。
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比如学校计划重新粉刷篮球场,需要计算篮球场的面积以确定所需油漆的量。教师可以展示篮球场的平面图,并提出问题:“如何计算这个不规则形状的篮球场的面积?”这个问题直接关联到学生的日常环境,能够立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学生通过探索计算方法如分割法、添加法等来解决不规则图形面积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如何将不规则图形转换为规则图形,并使用数学工具和公式求解。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面积计算,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讨论解决方案,动手操作,使用测量工具获取数据,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情景创设的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以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凤琴.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J].江西教育, 2023(23):26-27.
[2]邱美娟.初中数学课堂情景创设的策略[J].漫科学(科学教育),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