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西安地域视觉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任佳慧

新疆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系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西安地域文化中的唐三彩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新性运用,唐三彩作为唐朝的代表陶器,是该时期的时代珍宝,有着属于唐朝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装饰釉彩、造型艺术及图案纹样都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它独有的象征意义和装饰手法对于人们研究西安地域文化的装饰图案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要想深入剖析其内在价值,就需将其融入本专业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本文将唐三彩的三种类型分别进行图案创新,摸索其蕴藏在西安地域文化内部的装饰特点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地域文化;唐三彩;装饰艺术;图案创新

1 唐三彩文化背景概述

1.1 唐三彩的形成与发展

唐代经济繁荣,人们安居乐业,推动了手工艺的发展,使从事技术生产的工匠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为中国陶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由于有这些手工匠人的默默付出,才造就了唐朝盛世的繁盛景象。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一类器物,它作为随葬物往往是财富、地位的标志,在各级别官吏的墓葬中都有很明确的记录,比如:“三品之上九十事,五品之上六十事,九品之上四十事”。唐代厚葬风气的形成,有三大因素,其一,唐朝国力强大,有足够的实力来满足这种奢侈的丧葬。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中国人崇尚亡者为尊,在这种传统的影响下,就形成了一种风气,比如在葬礼上烧钱、金子。第三则是因为受到封建制度的影响,秦汉时代就有“厚葬明孝”的记载,这也就意味着丧葬不仅仅是为了祭奠先人,更是一种表达孝心的手段,促使了这种丧葬的风气一时盛行不衰。

1.2 发展历程

唐朝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和周边其他国家交往交流甚多,艺术在此基础上得以海纳百川、相互交融,充分发挥了本国的地域特色,同时也吸收了西域文化,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包容,这也是唐朝各个方面的兴盛的原因,唐三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成和得以流传发展的。

唐三彩的形成与发展总共经过了三个时期。初期主要是以单一彩釉为主,种类也相对较少,不过伴随着后期的技术成长。中期在贞观之治后,各个行业都有了很大的技术成长与突破,其品种与色彩也都慢慢的丰富了起来,同时,厚葬之风的兴起也进一步促进了唐三彩的继续发展,这一时期的工艺技术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当时唐三彩烧造的最高水准,而如今大多遗存下来的唐三彩作品,多为这一时期留存下来的杰作,具有属于唐三彩的独特的文化价值。晚期则是到了晚唐时期,文化渐趋衰落,厚葬之风也随之慢慢地减少,唐三彩也因此受到影响,发展上也有所局限。

2 唐三彩的鲜明特点

2.1 艺术特色

唐三彩作为一种低温铅釉陶器,是中国优秀的陶艺代表,唐三彩常见的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动物、人物、器皿。仅从三种类型的不同造型的角度出发,就不难发现各具特色,动物类体态优美、动态十足。尤其以唐三彩马为代表,体型多为壮硕健美,气宇轩昂,且表面流光溢彩,釉色更可谓是万里挑一,色彩之间的相互融合晕染,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感。欣赏者仅仅远看,都能感受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独有意蕴,会被其的动态美深深吸引。

在动物造型上,虽说动物种类很多,如鸡、羊、牛等,但骆驼是最为常见的题材,三彩骆驼就是唐三彩中极具特色的动物形象之一,由于丝绸之路的盛行,商业发展迅速且包容,骆驼的形象就是独一无二的代表,其昂首挺拔,气势磅礴,四肢钢筋有力,稳稳地站立着的姿态,传神的描绘出了骆驼的艺术形象。

在人物造型方面,人物类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女俑造型大多娴静文雅、体态丰盈端庄。其釉彩流动质感强烈而富有融合美感,流动斑驳的釉彩,更凸显出了女俑的摇曳体态与华美之风。

2.2 装饰纹饰特征

而随着唐朝社会的发展,唐三彩的纹样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其装饰花纹上,图案题材有牡丹、莲花、荷花等,还有龙、凤等动物纹及人物纹等。宝相花纹是一种由牡丹、荷花构成的圆形花饰,主要用来装饰大口器的内部或壶、罐、俑等。它更是唐三彩装饰的点睛之笔,为其平添增加了艺术感,整体的观赏性也有所提高,让欣赏者在装饰图案与色彩变化中,能够感受到了属于唐朝盛世的韵味和唐三彩独有的艺术魅力。

2.3 唐三彩女俑面部装饰类型

唐三彩女俑面部的装饰常见的主要是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类,不施釉。面部无釉的唐三彩陶俑主要有二种,一类是在面部保持素胎状态烧成,外面没有装饰。第二种是施釉。脸部施釉的唐三彩的脸颊部份会单独施加一点红釉,以取得腮红的效果。而在这里面最具体的典型代表便是西安市中堡村发掘的三彩乌蛮髻女子立俑和西安小土门唐墓发掘的三彩吹笙女俑,它们都是表面用素烧不作装裱的三彩女俑创作,不仅考虑到女俑在视觉上的逼真性,还会通过点缀白粉髹饰、朱唇、眉眼和腮红等,使其女俑的动态感更加生动,面部妆容与身着服饰相得益彰。

天王俑在造型上则生动夸张,通常一手叉腰,脚下踩着小鬼,威武的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给人以视觉上的威慑之感。在器皿类中,包括杯、盘瓶、壶、罐等,多数造型古朴,且多用于随葬品,以宝相花和几何装饰点缀,由于唐朝讲究丰腴,所以器型多为圆润,花纹丰富,颜色搭配极具特色。

3 结语

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西安地域文化的瑰宝——唐三彩,其艺术价值日益凸显,独特魅力深深吸引着人们。未来,要推动唐三彩创意图案设计在文化传承上的深化,关键在于运用其独特的视觉符号有效传达信息。在形式上,应鼓励多样化探索;在内容上,需秉持包容并蓄的态度,以多元方式展现其魅力,拓宽受众视野,增进理解与欣赏。此外,突破性创新对于增强设计视觉冲击力、提升唐三彩魅力至关重要。因此,唐三彩图案设计成为深化探索西安地方风情、融合现代设计的绝佳切入点,既能彰显地域特色,又能展现唐三彩与现代审美结合的独特韵味。

参考文献:

[1]李佳彤, 段嵘. 唐三彩装饰艺术的特征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21, (16): 48-49.

[2]刘子建, 曾璠君. 唐三彩马的人文背景及马的简介[J]. 美与时代(上半月), 2010, (02): 53-55.

[3]赵丹. 盛唐气象下唐三彩的艺术特点[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 (23): 63-67.

[4]侯妍文. 淡妆浓抹总相宜——唐三彩女俑面部装饰之设想[J]. 建筑与文化, 2017, (10): 58.

[5]黄梦新. 唐三彩的当代绘画性语言探索与实践[J].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7, 51 (11): 14-16.

[6]周怀东. 唐三彩艺术研究[J]. 艺术百家, 2013, 29 (S1): 227-228+196.

[7]赵士樟. 唐三彩的美学特征[J]. 艺术品鉴, 2015, (07): 217.

[8]崔玮. 洛阳唐三彩[J]. 中国标准导报, 2015, (12): 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