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茧房”视域下科技对音乐的影响
宋晓晓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 “信息茧房”最早由美国法学家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 一书中正式提出,之后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系列中对这一概念展开了详细论述,意 指由“信息”和“观念”组成的如蚕茧一般的桎梏。在此视域下看待科技对音乐的影响,目前国内少有类似的文章。科技的发展促进了音乐的发展,而音乐艺术又以自己特有的精神力量,以国际电子音乐,计算机音乐的发展为重要依托的音乐科技领域在新时期的发展具有着辉煌前景,吸引着世界各国音乐科技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
关键词: 信息茧房 科技 音乐
“信息茧房”最早由美国法学家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 一书中正式提出,之后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系列中对这一概念展开了详细论述,意 指由“信息”和“观念”组成的如蚕茧一般的桎梏1。桑斯坦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则是为了回应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预言的“我的日报”在互联网早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传媒与科技专家尼葛洛庞 帝就预言了“我的日报”的出现。在尼葛洛庞帝的笔下,“我的日报”是一种完全个人化报纸,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时间、心情来定制新闻。桑斯坦对此表示了担忧,他开始思考,对于人类而言,这种完全个人化的报纸到底是风险还是机遇?会给商业和民主带来何种影响?在《信息乌托邦》中,桑斯坦指出,这个问题的核心涉及“信息茧房”,我们应从这一现象入手进行分析,“信息茧房”这一名词就此诞生。
桑斯坦所言的“信息茧房”是“观念”之茧和“信息”之茧的集合体。在词语的选择上,桑斯坦首先指出:“信息茧房”的“茧”是“信息”和“观念”的组合体,是集聚了“信息”之茧和“观念”之茧的综合茧房。
通过梳理国内对“信息茧房”的相关研究,《新闻前哨》发表了论文《信息茧房》,作为最早较为完整地介绍信息茧房概念的研究,该研究将信息茧房作为学术前沿概念进行介绍,并对信息茧房的思想渊源做出简略回应。具体来说,研究者认为该概念的思想起源于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并按照中文译本对“信息茧房”的含义进行了原封不动的介绍。早期研究更侧重于对“信息茧房”这一概念的介绍和运用,但对这一概念本身含义的挖掘、以及概念背后所指向的议题的探讨仍显不足。
在此视域下看待科技对音乐,科技的发展促进了音乐的发展,而音乐艺术又以自己特有的精神力量,激励科学家们奋勇向前。科学的谐和与艺术的谐和都是美的体现。历史上不少杰出的科学家参与过音乐工作。作为音乐领域的一个重要子领域,音乐科技领域的大量科研和实践探索,使得音乐学科作为一门科学大门类获得了更多的理工科性质。更多的问题期待着地球上所有国家的跨越国界通力合作。在这样的社会科技发展条件下,音乐与科技的结合延伸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在音乐领域的介入极大地改变、甚至是颠覆了音乐创作、制作、表演、传播等领域的传统模式。
但是,音乐与科技结合的远大前景还远不止就目前我们一般大众所了解到的范畴。早期国际电子音乐、计算机音乐等音乐与科技完美结合之学科发展就是早期美国、法国、德国等欧美国家音乐家跨越国家密切合作与交流的结果。所以,随着科技技术进一步发展和人才持续增多,以国际电子音乐,计算机音乐的发展为重要依托的音乐科技领域在新时期的发展具有着辉煌前景,吸引着世界各国音乐科技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
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发生产力的飞跃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音乐的发展也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是音乐发展的基础。纵观历史发展进程,科技的发展带动了音乐的发展,音乐与科技具有同步性。以科技为标志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音乐的影响,由科技带动的乐器制作工艺水平对音乐效果的影响,以科技为基础的音响水平对音乐风格的影响,计算机科技为音乐发展带来了“质”的突破等等,在这些领域都有着显著的成就。
传统的音乐在计算机没普及之前,文化传播方式相对都比较单纯,比较封闭。最原汁原味的音乐一般存在于闭塞的、交通最不发达的地区。如果这个地方突然交通便利了,人员流动活络了,那这里的文化以及音乐会迅速融合,逐步丧失了原本的文化和艺术。音乐理论的产生是在原有的音乐实践的基础上和大量的作品中总结出来的。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拥有自己的音乐形式和曲调,有着自己相对成熟的音乐表现形式。随着网络的发展,这些都有可能被打破、融合。如果通过电脑,它们就可以一起演奏了,演奏效果还非常好。电脑制作的音乐已不是“规矩”的音乐,它打破了原有音乐风格、形式的规则,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随意。传统的音乐和现代的音乐本质上是矛盾的,能否保留下来取决于人们对于它的使用频率,使用频率高的就容易被保留下来。但是随着电脑的发展,音频、视频相结合对于音乐的教学影响非常大。对于律动,以前在影视作品创作中都是需要人来指挥的,都是用秒表等方式,全凭人的感觉。现在只需要在相关的软件中输入需要的时间数据,就能够严丝合缝地把音乐和视频组合在一起,这都是以前做不到的。
把声音记录下来是人类的一个转折点,这也代表了人必须从现场的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变成更加复杂的沟通方式,它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磁带、CD技术。紧接着网络的兴起,又把人们从拥有录音媒介的人才能够传播,变得更加不可预测,使传播方式更加复杂。现在的古典音乐的实际情况是观众在不断地流失,在国外的音乐厅看到的现实情景是,看表演的人群基本都是年龄很大的人群,年轻人已经失去了对这种音乐表现形式的兴趣和习惯。人作为群体动物最喜欢的还是沟通,面对这样的音乐表现形式变化与发展,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付晓东.用科学诠释音乐,用科技创造音乐.现代音响 技术,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