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概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探究

作者

耿志勇

21072619870915331X

摘要;本文深入探究工程概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剖析其在决策、设计、施工及竣工阶段的具体作用,包括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优化设计方案、指导招标与成本控制、支撑竣工结算等。同时,指出当前工程概预算编制存在编制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编制方法与依据滞后、各阶段衔接不畅等问题。针对性提出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改进编制方法、强化协同管理等优化策略,旨在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与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工程概预算编制;工程造价管理;影响分析;优化策略

引言

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核心环节,对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合理分配资源、提升投资效益起着关键作用。工程概预算编制贯穿于项目全生命周期,从项目前期的投资决策到竣工阶段的结算审核,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与重要依据,其编制的准确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管理的成效。

一、工程概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分析

1.1 对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概预算编制中的投资估算发挥着关键作用。投资估算通过对项目建设规模、技术方案、设备选型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结合类似工程经验和市场价格信息,对项目所需总投资进行初步预测。准确的投资估算为投资者判断项目可行性提供重要依据,帮助其确定合理的投资规模,避免盲目投资。在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决策阶段,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的投资估算方法,预测项目总投资为 15 亿元,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保障了项目在经济层面的可行性。

1.2 对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的影响

建设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在项目前期就通过编制工程概预算影响设计和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水平。设计概算是施工图设计完成后,根据初步设计图纸等编制的控制工程造价的技术经济文件,是反映建设项目实际造价水平的项目工程概预算。因此,工程概预算能够从项目设计层面评价设计的经济合理性,通过项目不同设计子方案的工程概预算对比选择,及早发现项目设计中铺张浪费现象,提高施工过程中项目设计变更的主动性,调整方案设计,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在一住宅建筑工程的建设阶段设计概预算的编制,依据不同设计方案通过比选分别对传统的砖混结构和新型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建设成本分析,发现由于框架-剪力墙结构项目投资的建设初期成本相比传统的结构略高,但其空间利用率高、抗震性、后期使用维修成本低,因而选用了框架-剪力墙结构,在符合项目功能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有效控制项目的建设造价。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的实施阶段,工程概预算编制成果对造价管理进行直接指导,工程预算为施工单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工程投标报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可以为建设单位进行工程招标、签订工程合同和拨付工程进度款提供依据,控制着工程建设各方的经济行为,而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变更,施工图预算为变更费用计算提供了标准和依据,通过对变更部分的工程量和费用进行重新计算,及时调整工程造价,控制成本。

1.4 对竣工阶段造价管理的影响

竣工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最后一道关口,工程概预算编制的成果是竣工结算的主要依据。竣工结算基于施工合同、竣工图纸、设计变更通知等相关资料,依照工程概预算编制规则和方法,对工程发生工程费用进行全面、如实、准确地核算,并通过工程实际造价与概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工程造价费用偏差,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维护好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

二、工程概预算编制在工程造价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编制人员因素

因部分工程概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对工程的施工技术、材料性质、市场价格等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使得工程量计算有差错、定额套用不正确等;部分编制人员缺乏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态度,对数据审核不严,工作马虎,更降低了概预算编制水平。

2.2 编制方法与依据问题

当前工程概预算编制使用的定额标准、计价规范更新周期比较长,不能及时反映出市场价格的变化与建筑行业的变化,很多定额中材料的价格、人工单价与市场实际情况差异较大,造成概预算的编制结果与实际造价不符;同时,传统的编制方法比较呆板、固化,在处理复杂的工程、新生的技术手段时,难以计算出工程造价。

2.3 各阶段衔接不畅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缺乏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等各环节的沟通与协调,使得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连续性缺失,如设计阶段的设计变更信息反馈不及时给概预算编制人员,导致概预算工作不能及时调整,无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施工承包商与建设项目业主、设计单位间的信息交流不畅,没有及时办理对工程变更的处理工作,造成概预算与实际施工严重偏差。

三、优化工程概预算编制提升造价管理水平的策略

3.1 加强编制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对工程概预算编制人员专业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培训等,聘请行业专家授课,培训最新版的计价定额、计价规范、施工工艺以及一些新技术、新材料等知识,不断提升编制人员的专业素质。组织编制人员参加相关的执业资格、继续教育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实践,不断充实知识结构,增强业务能力。建好用好考核激励机制,将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与编制人员绩效考核挂钩,对工作好的、编制成果质量好,严格按照制度考核,适当给予奖励,反之对工作不认真、编制质量不高,进而调动编制人员工作积极性,强化他们的责任心,努力建成高素质的编制人员队伍。

3.2 改进编制方法与完善依据

加快定额标准和计价规范的更新速度,建立动态的定额调整机制,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纳入定额体系,确保编制依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积极引入先进的编制方法,如全生命周期成本法、价值工程法等,提高编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和应用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实现工程量的自动计算、定额的智能套用和费用的快速汇总,提高编制效率和准确性。

3.3 强化各阶段协同管理

建立健全项目实施过程中决策方、设计方、施工方、竣工方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加大对项目决策阶段、设计方案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项目前期投资、设计决策人员和概预算编制人员要做好协调工作,做到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设计方案既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又能够满足造价控制的需要。项目施工阶段要重视建设单位、施工方、设计方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工程变更、索赔问题要及时处理,确保概预算和实际工程造价的符合一致性问题。做好项目管理体系规划,建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项目全周期的信息化管控,提升项目各方面、各阶段之间的协同性、联动性,确保工程项目造价概预算编制的连续性和精准性,为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结语

工程概预算编制贯穿于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对项目各阶段的成本控制和投资效益实现起着关键作用。尽管当前工程概预算编制在应用中存在人员素质、编制方法和阶段衔接等方面的问题,但通过加强编制人员队伍建设、改进编制方法与完善依据、强化各阶段协同管理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概预算编制质量,增强其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冯群.工程概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24):109-111.

[2]卢柳青.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20):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