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背景简析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张亚东
江苏省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215600
摘要: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对各学科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保障学生在课堂中的教学体验。在教师展开系统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也在持续进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能够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夯实教学效果。以游戏教学法为例,将游戏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需要讲究策略和技巧。以下内容将立足于新课标教学背景,分析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指出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并总结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游戏;小学;体育学科;教学
引言:体育游戏能够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学科内容,具有趣味性、竞争性的特点,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提升。在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已经有一部分教师将游戏应用在体育学科教学中,使得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可见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适配度比较高,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小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基本规律。但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还存在一些不足,加强对游戏教学方法的研究仍然十分必要。
一、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学习的兴趣。首先,喜欢游戏活动、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体育课程教学工作本身具有“让学生动起来”的特点,将体育课程教学工作与游戏活动的结合,能够增强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1]。其次,将体育学科的理论知识渗透在游戏活动中,能够改善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态度和对体育课程的看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游戏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在游戏活动中展开对学生体育运动规则和比赛规则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使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参与体育运动。其次,在游戏活动中参与体育运动,能够使学生爱上运动、爱上体育,从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将运动作为一项终身事业。
(三)能够放松学生的情绪心境
游戏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放松个人的情绪和心境。首先,游戏活动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让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中感到放松和愉悦,从而改善学生的情绪和心境。其次,游戏活动与体育锻炼的融合,不失为一种陶冶情操的手段。如若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通过趣味体育活动调节心情、走出困境。
二、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一)提高游戏的目的性
在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手段,需要注意提高游戏的目的性。首先,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选择游戏活动以及游戏方法,保障游戏内容与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适配性。其次,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的设定选择游戏活动方式,保障游戏活动能够辅助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避免游戏活动出现过于形式化的问题。
(二)保障游戏的趣味性
在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手段,需要注意保障游戏的趣味性。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成长规律,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游戏活动是否有趣、游戏活动是否有意义[2]。其次,教师要尽可能丰富游戏活动的场地、游戏活动的材料和游戏活动的类型,保障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三)夯实游戏的针对性
在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手段,需要夯实游戏活动的针对性。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对学生不同体育技能的训练要求设计针对性的游戏活动,确保游戏活动对学生的技能锻炼、身体素质训练有意义。其次,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游戏活动、不同性别以及不同性格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游戏的针对性。
(四)突出游戏的变通性
在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手段,需要突出游戏活动的变通性特点。首先,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条件设计游戏活动。如若学校的设施不足以支撑游戏的进行,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游戏方案。其次,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课外活动条件、家庭情况适当调整游戏活动,提高游戏活动的教育效果。
三、新课标背景下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教师可以设置课前游戏,导入课堂
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手段引出教学内容,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在课前游戏的带动作用下,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展开对章节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展开教学,培养学生在课堂中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二)教师可以设置课中游戏,学习新知
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将游戏活动设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游戏的方式讲解新知识。在游戏活动的辅助作用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全面提升,学生也能更加热爱体育、热爱体育活动。在讲解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手牵手“跳方格”,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完整课堂教学活动。
(三)教师可以设置课后游戏,巩固所学
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将游戏活动设置在课后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将运动贯彻在现实生活中,并巩固课堂所学。首先,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与社区建立联系,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运动情况。其次,各主体可以在教学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社团组织,由学生自主设计和展开课后小游戏。
(四)教师可以设置竞争游戏,活跃氛围
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可以补充设置竞争类的游戏活动,通过竞争游戏活跃课堂氛围,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展开趣味体育游戏活动,包括“两人三足、障碍跑接力赛”等游戏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趣味体育游戏[4]。
结束语:
综合对以上论述内容展开分析可以得出,新课标背景下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需要讲究目的性、趣味性、针对性和变通性。为保证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教师可以采取课前游戏导入教学内容、采取课中游戏讲授新知识、设置课后游戏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建立学生之间的竞争小游戏,开发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科学融入游戏之后,学生能够在游戏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训练、真正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朱士康.基于新课标体育游戏促进体育教学效能的功能价值与推进路径[J].运动-休闲:大众体育, 2023(1):0169-0171.
[2] 郑智伟,疏鹏程.巧设游戏,提质增效——"双减"背景下"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灌篮, 2022(14):76-78.
[3] 赵朦,雷瑛.体育"新课标"实施下体育教学与体育人才培养结构分析--以南京某小学篮球课为例[J].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2(10):68-70.
[4] 白亚楠.新课标背景下利用小场地教学提升小学足球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