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作者

侯丽君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101100

摘要:“双减”政策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文探讨了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包括充分备课、强化小组分工合作、科学借助教学工具以及用好“减量增效”方法等方面。这些策略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于人才的要求逐渐转向注重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一变化推动了教学工作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新的教育理念也应运而生。“双减”政策的出台,正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1充分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有效的备课可以避免教师无效教学和学生无效学习。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充分做好备课工作,明确教学目标和教育方向,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将需要讲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1.1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例如,针对低年段学生,重点应放在朗读、学习语感上;中年段则重视感悟、学习积累;高年段则注重理解、学习运用。

1.2利用教学资源

教师应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如校本培训、教学研究活动等,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例如,每周写心得体会,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整体优化教师队伍。

1.3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发挥群体效应,共享教育资源,全面挖掘语文教材的教育功能。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可以互相探讨教学方法,交流教学观点,力求课堂教学高质量、有实效。

2强化小组分工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之间可以互帮互助,互相提高,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2.1异质分组法

教师可以采用异质分组法,将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进行组合,每组之间要均衡,达到互帮互助、互相提高的效果。此外,也可以按照性格和脾气方面的差异进行搭配,如将性格文静的学生与开朗大方、善于表达的学生分成一组,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2.2合作探究

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可以预设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寻找答案。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3积分制度

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教师可以设置积分制度。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积分,并在小组内进行评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提高其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3科学借助教学工具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教师应科学借助教学工具,提升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1多媒体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形、声、色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例如,在讲解课文时,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2信息化手段

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如电子课本、在线作业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途径。这些手段可以帮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3互动教学

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教师还可以实现互动教学。例如,利用电子白板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4用好“减量增效”方法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实施“减量增效”的方法,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1优化作业内容

教师在课下应减少作业量,在课上优化作业内容。尽可能将课下作业转变为课堂作业,在课堂上进行合理的安排。例如,可以设置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测其学习效果。

4.2分层作业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以实践探究类的作业为主,培养其开放性的思维;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应以基础知识作业为主,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其语文综合能力。

4.3创新作业形式

小学语文教育是孩子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的基础阶段,传统的作业往往以重复性的书写和记忆为主,虽然能够巩固知识,但容易让孩子们感到枯燥乏味。因此,作为一位富有创造力的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创新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首先,我们可以设计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手抄报活动。比如,在教授《小英雄雨来》这样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份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的故事集锦手抄报,不仅要求他们总结故事情节,还要收集其他相关的小英雄事迹,并配上图画或照片进行装饰。这种作业既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能让他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背景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次,读后感也是提升阅读理解力的好方法。选择一些与教材相关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们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简单的描述故事梗概开始,慢慢引导他们分析人物性格、探讨主题思想,甚至是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这样不仅能增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此外,诗歌创作也是一种极好的创新作业形式。在教授古诗词单元后,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诗,题材不限,可以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可以是内心情感的抒发。这种作业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促进语言组织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发展。

结语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在备课、小组合作、教学工具运用以及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通过充分备课、强化小组分工合作、科学借助教学工具以及用好“减量增效”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继续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共同推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J]. 李媛媛.考试周刊,2023(45)

[2]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J]. 王柃入.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02)

[3]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 吴昕宇.小学生(中旬刊),2023(01)

[4] “双减”政策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 高丽燕;单颖.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1)